(佛名)Suśānta,佛名。譯曰妙息災。見慧琳音義七。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尋伺寂靜者。尋及伺。如前說第二靜慮。此二寂靜遍寂靜。近寂靜。空無所有。故名尋伺寂靜。內等淨者。云何內等淨?謂...【無明為取因愛為取緣】 p1093 大毗婆沙論四十八卷六頁云:如契經說:如是四取、無明為因,無明為集,是無明類,從...又作逆修。欲於死後往生淨土,趣入菩提之道,故在生前預修善根功德。或在臨終之際,預先行佛事,以免墮在三途八難中...(異類)梵名阿婆魔羅。譯曰無花鬘或曰顛狂。...(地名)指印度而言,印者印度,域者境域。三論大義鈔一曰:印域探三藏之賾致。...【世第一法唯色界系】 p0515 大毗婆沙論三卷十三頁云:世第一法,當言欲界系?色界系?無色界系耶?答:應言色界系...(行事)劉宋孝武帝大明六年四月八日,於內殿設灌佛齋。見佛祖統紀三十六。...般闍羅,梵名 Pacāla,巴利名同。又作般遮羅國、般闍荼國、般遮耶國、般沙羅國。為古代印度十六大國之一。位於中印...(術語)法性十二名之一。真如之妙理,決定在諸法之中,故名法定。...亦名:受八戒者不食五辛 羯磨疏·諸戒受法篇:「第五[飲酒]戒相,有人加辛餚者,正文無此。既受淨身,焉啖膻臭?...【相屬無記】 p0837 集論二卷十頁云:何等相屬無記?謂懷非穢非淨心者,所有由名句文身所攝受心心所法。...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稱嘆如來勝功德已...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卷上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八百萬...淨土十疑論序 宋、無為子楊傑述 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極樂。娑婆,穢土也;極樂,淨土也。娑婆之壽有量;彼土...問: 師父,咱們讀誦《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寶篋塔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放三個塔在上面? 恆傳法...
你要下輩子保持人身,你得修中品的十善業道,你得要持五戒,殺盜淫妄酒你不能犯,你得要奉行儒家的五常:仁義禮智信...不住於相,相的意思在《金剛經》中講得很清楚,即不住於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而行布施。拿什麼來做布施呢? ...
在吃的方面,出家人是人家布施什麼就吃什麼,不執著、不貪求,少一些、壞一點也吃。否則吃太多、吃太好,業障不易消...
都攝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你這個六根都用佛號來攝住。六根當中最重要的是攝耳根和意根。我們這兩...
第一節 人死並非如燈滅 在大乘佛法的顯宗教理中,是將整個生命與物質的存在分成勝義與世俗兩個層次。勝義即是最本質...
宜各勤精進,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絕去,往生安樂國。橫截五惡道,惡道自然閉。升道無窮極,易往而無人。其國不逆違,...活著究竟是為了什麼呢? 人的生活,是為了提升自己的質量,成長自己的品德。人從生下來開始就是無知的,一天一天長...
蘇扇多
【佛學大辭典】
上篇:蘇若那 | 下篇:蘇息處 |
(術語)又作囉惹Pajas,譯曰塵。數論所立自性三德之第二雲剌闍。塵坌之義,又傍翻為瞋為苦。唯識述記一末曰:梵雲...
尋伺寂靜者,第二靜慮
無明為取因愛為取緣
預修
瘧鬼
印域
世第一法唯色界系
灌佛齋
般闍羅國
法定
八戒行人不食五辛
相屬無記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大藏經】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
【大藏經】淨土十疑論
寶篋塔是什麼意思

作惡一日有餘,行善千日不足
聖嚴法師《不住於相而行布施》

吃東西吃飽就好,別為嘴巴做奴才

用都攝六根淨念相繼來做功夫

輪迴與轉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