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數)佛滅後百年時,付法藏第五祖優婆鞠多之下有五弟子,同時於律藏生五部之派別:一、曇無德部Dharmagupta,又曰曇摩鞠多,是部主之名,譯為法正、法護、法鏡、法密等,律本於此土曰四分律。二、薩婆多部Sarvāstivāda,或曰薩婆諦婆,譯言一切有。從宗計而取名,律本曰十誦律。三、彌沙塞部MahĪśāsaka,譯言不著有無觀。從行而名,律本曰五分律。四、迦葉遺部Kāśyapīya,此曰重空觀,以空亦空為觀,就行而名。但戒本傳譯曰解脫戒經,其戒相與五分律同。五、婆粗富羅部Vātsīputrīya,又曰婆蹉富羅,譯言犢子。從部主之名,又從宗計曰著有行。以執有實我故也。律本未傳,見大集經二十,行事鈔資持記上一之二,戒疏一上,義林章三末。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又作托事觀、歷事觀。為天台宗止觀義例所說三種觀心法之一。即假託事義以成修觀。如觀王舍城之王為心王,舍為五陰,...【如來入於聚落乞食】 p0581 瑜伽八十六卷二十頁云:由十因緣、如來入於聚落乞食。一者、當顯杜多功德故。二者...於自財物。及所攝受。起貪等貪。執藏防護。堅著愛染。是名著貪。...梵語 di?。乃唯識宗二十四不相應行法之一。即指方位、空間。色法(物質的存在)與色法相對而生存在空間之分位關係,...(術語)八覺之一。因多財榮華而常念不死之惡覺也。...不思議境,指所觀之境。觀不思議境,謂觀吾人現前之一念妄心即具足三千諸法,此陰妄之心即空、即假、即中,為三諦不...(術語)二種法身之一。是應身化身之總名也。...(雜名)如來之口舌。如來之身相,為黃金色,故其口舌謂之金口。又如來之口舌如金剛堅固不壞,故謂之金口。止觀一上...(名數)三論玄義謂一切諸法皆是假,然其要用,凡有四門:一因緣假,如空有二禪,是非自有,由空故有,空非自空,由...亦名:憶罪發露法 隨機羯磨·諸說戒法篇:「說戒座上憶罪發露法。律本,為在座上忽憶本罪,向比座說之,舉眾鬧亂,...【自性慧】 p0597 瑜伽四十三卷五頁云:云何菩薩自性慧?謂能悟入一切所知,及已悟入一切所知,揀擇諸法,普緣...大寶積經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詔譯 無量壽如來會第五之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與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餓鬼報應經 失譯附東晉錄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鬼甚多,受罪不同。見尊者目連,皆起...在我家鄉東北,有一個種田的農人,家裡頗為富裕。某年秋天,他把農作物裝上車子,運到城市去賣。賣完了食糧便把錢帶...
過去,在舍衛國有一戶貧窮的家庭,夫妻都非常慳吝,性情兇惡,而且不相信因緣果報。佛陀悲愍他們愚癡無知,於是變現...
要獲得幸福人生,首先你要有獲得幸福的能力和素質。獲得幸福的素質,可以歸納為五個字,要有什麼樣的素質才容易感受...
古云:不矜細行,終累大德,此之謂也。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如果我們在一些細微處不注意,將來就會慢慢地養成懶散、...
一次,佛在鹿野苑講堂講經,迦葉尊者,一身灰衣,破爛不堪,蓬頭垢面,佛陀勸之道:迦葉,你年紀大了,不要這麼苦行...
明學長老德高望重,慈悲為懷,平易近人,心胸寬大,大家都習慣地稱呼他明大和尚,他似乎也喜歡這樣的稱呼,因為這樣...曾經有一位居士問我:現代人的生活節奏都很快,在日常生活裡很難攝心,該怎麼安心呢? 我說:還是可以安,快有快的...
很多人問能不能算命?俗話說,生死有定。佛法也講業力。人當然是有命運的。人的命運,通過一定的方法,也是可以進行...
五部律
【佛學大辭典】
上篇:五部 | 下篇:五部九卷 |
(人名)Gopā,之轉。悉達太子夫人耶輸陀羅之稱。...
托事觀
如來入於聚落乞食
著貪
方
不死覺
觀不思議境
方便法身
金口
四假
說戒座上憶罪發露法
自性慧
【大藏經】大寶積經之無量壽如來會
【大藏經】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大藏經】餓鬼報應經
念大悲咒化險為夷

放下心中的弓刀

什麼樣的素質才容易感受到幸福喜悅

不矜細行,終累大德

正法毀於修行者自身的腐化與墮落

略記一代高僧明學長老的慈悲與智慧
聖嚴法師《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安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