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語)(一)利劍,此有二義:一、中智之義,密宗之中道,為諸法本不生,有(表)空(遮)不二,而有之邊為本不生,空之邊亦為本不生,故以本不生中道之劍為標幟。蓋中道之智,不動於有之邊,亦不動於空之邊,故名不動尊。兩部之辨事真言通用不動之深義在斯。二、降魔之義,魔者以無始之間隔為其體,故揮不二中道之智劍,則無量魔軍不攻自降,表此義以智劍為標幟。(二)罥索,此有四義:一、繫縛之義,縛四魔之意也。二、引攝之義,以大悲方便能引一切迷徒,使入於法界曼荼羅故。三、大寂靜不動之義,何則喻三學則戒如撲賊定如縛賊,慧如殺賊。右手之劍,是風大之動,而為能殺之慧也,左手之索,是空大之不動,而為能縛之定也,是故兩手所持合表動即不動之義也。大寂靜與大定同。四、不動即動之義,以索縛住散動之魔是不動之義,引攝沉淪,是動之義也。(三)獨股杵,此有四義:一、菩提心之義,二中一股杵之印(立左右之二中指),是最初發心三昧耶戒之印故,又為阿閦佛之三昧耶印故。二、能破之義,一股者上下銳利,而有能破之相,外道凡夫著於生死,聲聞緣覺著於涅槃,今住焉舍焉取不二之實德,則生死涅槃之二執皆息,不倚二邊,故不動也,即能破二執,故以上(破涅槃之執)下(破生死之執)銳利之獨股表之。三、二利具足義,劍者上求菩提之智,索者下化眾生之悲,獨股杵者,通徹上下,表具足二利,即勝義(上求),行願(下化),三摩地(二利本體),三種之菩提心也。不動以菩提心為其體,故以獨股為標幟。四、三十七尊住心城義,獨股者是一心法界也,四處各鐫八葉之蓮華者,四波羅蜜十六菩薩八供四攝也,最中所把處,彰四寶珠,中心埋一寶珠,是五佛也,故以是表三十七尊住心城之中道,一實本不生之妙慧(若依立印軌及底哩三昧耶經下卷則應以三股杵縛曰羅寶棒為標幟。何則?為尊之所持故,但古來多用上三種,故略而不注)。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經名)藥師經之異名。准於隨願往生經而冠隨願二字。隨願成就之義也。...凡四卷。北涼法眾譯。又作方等檀持陀羅尼經、檀持陀羅尼。今收於大正藏第二十一冊。內容敘述佛應文殊師利之請問,說...為「用滅」之對稱。有為法之事體皆由因緣而生,於剎那剎那間其體滅亡,故稱體滅。成實、唯識宗謂其體滅亡,皆為後生...又作黑衣、墨衣、墨染衣。即黑色法衣。僧侶著用之。緇衣又可引申為僧侶之意,故一般亦以緇流、緇門、緇徒作為僧侶之...指學徒、學生。師稱師匠,故學生稱為學匠。又指有學問之僧侶。 p6215...唐代僧。其生卒年、籍貫、姓氏均不詳。精於唯識學。與玄奘同時代,或謂師嘗入於玄奘之門下。天性好學,造詣亦深。住...【緣性緣起所緣】 p1304 瑜伽二十七卷一頁云:云何緣性緣起所緣?謂於三世唯行、唯法、唯事、唯因、唯果,墮正道理...【造】 p1014 五事毗婆沙論上四頁云:問:造是何義?為因,為緣?若是因義;此四大種,於所造色,五因皆無。如何可...三種受戒之一。佛入滅後,無授戒法師時,自於菩薩尊前自誓受戒,稱為下品戒。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下(大二四·一○二○...禪宗所傳之二十八位祖師。全稱西天二十八祖。即:(一)摩訶迦葉,(二)阿難尊者,(三)商那和修,(四)優婆多,(五)提...(術語)十二入之一。新作法處。意識所緣之境也。...佛說療痔病經 大唐三藏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園中,與大苾芻眾五百人俱。 時,有眾多...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說,章安記為十卷;二曰漸次止觀,在瓦官寺說,弟子法慎記,本...永嘉證道歌 唐慎水沙門玄覺撰 君不見。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覺了...什麼叫心地?心地又叫心田。心像田地,能播種善惡的種子,生長善惡的苗子,最後結成善惡的果實。《華嚴經》偈語:若...
有著低劣業力的眾生,將目標投注在世間的顯赫與虛榮上,行一切事時,完全不會想到業力會成熟。未來的苦難會比現在的...問: 《無量壽經》說:齋戒清淨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這句話怎麼理解?難道在這個世間受個八關齋戒,參...
1月5號是臘月初八,不少人還保留著喝臘八粥的習俗。如今超市里有配好了的臘八粥原料,但您也可根據自己的飲食習慣以...
我們現在常常提到一個詞:三觀。三觀就是一個界定的標準。當我們說某人和某人三觀不同的時候,那就說明這個人還有觀...
他比我職位高、比我更有財富和資源,比我得到更多的關注,而我只是平凡的不起眼的螻蟻有人說,這個社會競爭激烈,平...
流水下山非有意,片雲歸洞本無心。人生若得如雲水,鐵樹開花遍界春。宋此庵守靜 灑脫自在的生活,就是禪者的生活。...
無常的意思就是說,我們的生命是前後變化的,而這變化從經文上來看,是剎那剎那念念之間的變化。 譬如你說我現在怎...
標幟
【佛學大辭典】
上篇:不動明王 | 下篇:五部不動形像 |
悉曇字 (sa)。又作薩、縒、颯、拶、三、參、散。為悉曇體文遍口聲之第七,五十字門之一,四十二字門之一。密教常...
隨願藥師經
大方等陀羅尼經
體滅
緇衣
學匠
玄范
緣性緣起所緣
造
下品戒
二十八祖
法入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經
【大藏經】修習止觀坐禪法要
【大藏經】永嘉證道歌
昌臻法師《心地與命運》

待在能讓你的修行成長的地方
為什麼在娑婆世界修行一日勝過極樂世界修行百年

吃臘八粥選料有講究

曾以為非,今則為是

學做「平凡人」

流水下山非有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