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佛之方便,包藏一切功德,故稱曰方便藏。教行信證二曰:「乘一切知船,浮諸群生海,圓滿福智藏,開顯方便藏。」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亦名:發諍戒開緣 子題:非法滅、餘人諍 含注戒本·九十單提法:「不犯者,若先不知;若觀作不觀想;若事實爾,語言...(雜語)指上之十願而雲。此十願為代表一切菩薩之行願者,故總謂其他菩薩之發心修行,入於普賢願海雲。無量壽經上曰...何等世俗故?謂以世間道摧伏種子所得滅,是故世尊別名說為彼分涅槃。...(菩薩)位於胎藏界曼荼羅虛空藏院虛空藏菩薩左之第四,密號雲成就金剛,主萬法成就之德。此尊雖為蘇悉地院之主,元...(1926~)湖南衡山人。筆名圓香。陸軍軍官學校畢業,曾任軍職十三年。自幼信佛,民國四十七年(1958)歸依三寶,未...行事鈔·導俗化方篇:「多雲,應五眾邊受,不得俗邊。」資持記釋云:「多論,須五眾者,疏雲,皆是弘法之人故;俗雖...不染著世間塵欲之法。法華經從地踴出品(大九·四二上):「住於神通力,善學菩薩道,不染世間法,如蓮華在水。」 ...【證圓成實已方證依他起性】 p1440 成唯識論八卷十九頁云:非不證見此圓成實,而能見彼依他起性。未達遍計所執性空...(術語)真言宗自初地之淨菩提心已上,至於等覺皆攝於信解地中,唯妙覺之位,名究竟一切智地。大疏二曰:此經宗,從...乃天台、華嚴二宗所立。謂一乘教為真實教,三乘教為方便教。一乘教主張一切眾生悉成佛果之法,然對根性未熟之眾生,...【非熟】 p0711 大毗婆沙論十九卷十七頁云:問:若異類而熟,名異熟果者;何故惡趣名非熟耶?答:彼亦異熟。然...佛說無量壽經卷上 我聞如是,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一切大聖,神通已達。其名曰:尊者了...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卷上 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有摩訶比丘僧萬二千人,皆...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q)樹給(jǐ)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長老舍利...供養是積累福報資糧的最主要方法,須知福報皆從供養布施而來。只有供養才能顯示出修行的決心、不退心和信心。應將自...
以前我學佛後,內心很剛強,常拿因果來評價別人。說這個人殺生,以後怎麼樣,說這個人邪淫,以後怎麼樣。以前我習氣...凡修淨業,以決志求生西方為本,而淨土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聽言信者,須信娑婆之苦,苦不可言,極樂之樂,樂無能...不少人,你提醒他說什麼什麼事不能這樣,否則,有不良後果,他會說:不會那麼巧吧,而現實中,偏偏就有這麼巧的事情...
學佛最要緊的是在事上的運用。如果只是燒香拜佛,求佛賜給我們什麼東西,那就不是真正信佛,而是被神佛所困擾了。信...
觀音菩薩是大乘佛教中大眾最熟知的菩薩之一,我國幾乎所有的佛教寺院都供有觀音像。如天台宗、密別傳有六觀音,禪宗...
佛法大海,信為能入,眾生對於至極圓頓、唯佛與佛乃能究竟的淨土法門,生信尤難。而信在淨土法門的修學中又起著關鍵...
一念之力 我們的心念,決定言語看不慣某人時,就會常發出討厭憎惡的心念、電波,即使沒說話、沒行動,那種電波發出...
方便藏
【佛學大辭典】
上篇:方便聲 | 下篇:方便化身 |
【色】 色為物質存在的總稱,與心對稱。在五蘊中稱為『色蘊』,在『五位百法』中稱為『色法』。色的意義,如《五事...
發四諍戒開緣
普賢願海
世俗
蘇悉地羯羅菩薩
劉國香
五戒應五眾邊受
不染世間法
證圓成實已方證依他起性
究竟一切智地
一乘真實三乘方便
非熟
【大藏經】佛說無量壽經
【大藏經】佛說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
【大藏經】佛說阿彌陀經
福報皆從供養布施而來

不能拿因果來衡量別人
印光大師:淨業行持
不相信機遇,哪來的機遇

學佛是迷信嗎?

觀世音菩薩祝聖儀軌

徹悟大師「十信」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