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本門十妙之一。本時之神通妙也。謂如來說法際所示現之神通不可思議也。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色無色愛】 p0569 瑜伽六十七卷十八頁云:若生欲界,或生色界,已離欲界欲,希求色界後有者;喜於已得色界等...(人名)或名象首。又名法手。舍夷國有象首聚落,彼因稱名也。是釋種子。雜阿含經佛記云:此人犯三種非法,所謂慳貪...亦名:與覆藏法 濟緣記·釋集法篇:「與覆藏法者,既犯次重,即須陳露。知而故藏,此過難忍。隨所日覆,以法征治,...(術語)三千大千世界也。經說世界有小千中千大千之別。合四大洲日月諸天為一世界。一千世界名小千世界。小千加千倍...【十力智】 p0102 瑜伽六十九卷十頁云:十力智,在如來相續中。是未曾得,唯是無漏,世間智攝。何以故?由此一切種...(雜語)人數多時,眾人為同一之語也。報恩經一曰:異口同音,俱發聲言。南本涅槃經十曰:異口同音,唱如是說。慈恩...(術語)謂通常之法也。觀音義疏上曰:此乃通途商略。因明義斷曰:此解雖然未是通途。...(雜語)六祖壇經之偈語。風鼓,災風鼓動也。山相擊,須彌崩倒也。因本經曰:大三災時,有大黑風吹使海水兩披。取日...【五事諦攝分別】 p0277 瑜伽七十三卷一頁云:問:如是五事,幾諦所攝?答:相、四安立諦攝。名、一苦諦攝。分別、...【五種善法障】 p0268 瑜伽六十九卷一頁云:云何為犯?謂能障礙所有善法,令不得生。當知此障,略有五種。一、慢緩...(雜語)妖怪之眼睛。以譬非正見。碧嚴第五則著語曰:山僧從來不弄鬼眼。...唯識三十論頌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護法等菩薩約此三十頌造《成唯識》,今略標所以。謂此三十頌中,...肇論序 小招提寺沙門 慧達 作 慧達率愚,通序長安釋僧肇法師所作《宗本》《物不遷》等四論。但末代弘經,允屬四依...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大唐、罽賓三藏佛陀多羅譯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入於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來光...
《維摩經》上面所說的,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這其實也很符合因果規律,你現在的心清淨,...
說到《六祖壇經》大家都很熟悉,有敦煌本、惠昕本、曹溪原本和宗寶本四個版本,雖然內容稍有差異,但是主旨基本相同...
常常聽到人們說被工作和日常的瑣事困住,沒有過上自己想要的自在生活,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那種自在的生活到底是什...
【若有眾生多於淫慾。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若多愚癡。常念恭敬...問: 淨土法門的最關鍵之處是什麼呢?一心不亂的真實義又是什麼呢? 淨界法師答: 這個一心不亂,我們看蕅益大師的...
我們看,絲毫不爽。前面我們解釋平等流類,佛教的因果觀就是水流的思想。以下講到它互相的對應,有五段,我們請合掌...假如面前有兩張相片,一張是少女照,風姿綽約、美艷驚人;一張是老婦照,溝壑縱橫、滄桑畢現,請問哪張好?也許你多...
蓮池大師在《竹窗隨筆》中有花香一篇,說到:庭院中百合花開,白天雖然也能聞到花香,但香味微淡。到了夜深人靜的時...
本神通妙
【佛學大辭典】
上篇:本高跡下 | 下篇:本涅槃妙 |
【塞畢力迦】 此雲苜蓿。漢書云:罽賓國多苜蓿。...
色無色愛
象力比丘
僧殘與覆藏法
大千世界
十力智
異口同音
通途
風鼓山相擊
五事諦攝分別
五種善法障
鬼眼睛
【大藏經】唯識三十論頌
【大藏經】肇論
【大藏經】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唯一要擔心的就是我們心是否清淨

在《六祖壇經》中參悟人生三重境界

無所事事絕對不是自在

一念觀世音菩薩,「三毒」就減輕了
淨土法門的最關鍵之處是什麼

為什麼因果絲毫不爽,不能抵消
禪的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