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謂一切眾生皆悉成佛也。對於五性各別而言。蓋三乘家有無性有情之一類,為定性二乘不成佛之說,立無餘界永滅之計。而一乘家則唱悉有佛性之義,明二乘開會之旨,為無餘界迴心之說。故謂一切眾生無不成佛者。今舉三五經說證之。法華經方便品曰:「聲聞若菩薩,聞我所說法,乃至於一偈,皆成佛無疑。」又 「若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涅槃經十曰:「一切菩薩聲聞緣覺,於未來世皆當歸大般涅槃,譬如眾流歸大海。」又第三十六曰:「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一闡提人,雖謗方等經,作五逆罪,犯四重禁,然必當成菩提道,須陀洹人,斯陀含人,阿那含人,阿羅漢人,辟支佛等,必當得成阿耨菩提。」又第十一說五種人成佛中,明須陀洹果人過未來八萬劫成菩提,斯陀含果人過未來六萬劫,阿那含果人過未來四萬劫,阿羅漢果人過未來二萬劫,辟支佛道人過未來十千劫,成阿耨菩提之旨。大雲經第四曰:「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得菩提心。」入楞伽經第二曰:「說三乘者,為使發起修行地故,雖說諸性差別,然非究竟地,聲聞緣覺,畢竟得如來身。」中陰經上曰:「於無餘泥洹界,發金剛心,一一成佛。」密嚴經中曰:「十梵之處:無煩、無熱、善見、善現、阿迦尼吒、空處、識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住彼已,漸除貪慾,從此生清淨佛土,常游妙定,至於真解脫。」尼乾子經二曰:「為此眾生故,分別差別說。究竟皆成佛,更無餘乘有。我為化眾生,分別說餘道。漸化入於一,故無三差別。」勝鬘經曰:「聲聞辟支佛乘皆入於大乘。」圓覺經曰:「有性無性,齊成佛道。」等是也。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地名)梵名瞿室 伽Gosriṅga,又譯牛角山。在新疆和闐市南十三里。西域記第十二所謂:王城西南二十餘里,有瞿室 ...【四無色界】 為脫離色法繫縛的四種境界。又稱四無色天、四無色處、四空天。四無色界名稱配於四無色定,依次稱為空...(722~793)唐代荷澤宗僧。渤海(山東陽信)人,俗姓高。移居洛陽。二十八歲於同德寺出家,初學律藏,後從學於荷澤...(植物)樹名。翻梵語九曰:犍陀庵羅樹,譯曰香果,見善見第三。...(界名)同同居項。...【界有二種】 p0866 瑜伽九十六卷一頁云:當知諸界、略有二種。一、住自性界,二、習增長界。住自性界者:謂十...(術語)胎藏大日所住之世界,即大悲胎藏曼荼羅也。大日經百字果相應品曰:爾時世尊於無量世界海門,遍法界慇勤勸發...又作五增上緣、五緣。以佛為增上緣,念佛者所受之利益共有五種,即:(一)滅罪增上緣,又作現生滅罪增上緣。以阿彌陀...(術語)導引教化眾生也。無量壽經上曰:如來導化各能宣布。...謂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如是名為緣已生法。...(譬喻)四生中之胎生者,在母胎內之苦,譬如獄也。又云胎宮。天台觀經疏序曰:金寶之與泥沙,胎獄之與華池。...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 阿難,云何...大寶積經卷第一 大寶積經卷第二 大寶積經卷第三 大寶積經卷第四 大寶積經卷第五 大寶積經卷第六 大寶積經卷第七 大寶...浴佛功德經 大唐沙門釋義淨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鷲峯山頂,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復有無量無邊大菩...「關懷」與「包容」很類似,但兩者之間仍有很大的不同。「關懷」是指單向對別人付出關心,不一定能夠包容;如果能進...要想成佛,就像商人到海采寶一樣,你得請一個入海采寶的導師,要想趣向涅槃,你也得有位導師。誰是導師呢?地藏菩薩...問∶ 您認為對孩子的教育從您的角度該如何進行? 慧律法師答∶ 看國家對教育的政策怎麼樣,還是要給孩子一個正規的...人世間的一切身、口、意諸般行止,都可以用來作修煉的功夫,因此,古人講成佛有八萬四千法門。傳統書法抄寫佛經就是...《金剛三昧經》云:大力菩薩言:何謂存三守一,入如來禪?佛言:存三者,存三解脫。守一者,守一心。如入如來禪者,...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三資糧:信、願、行。信的內容: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以及深信自己罪惡生死凡夫...問: 病人已命終或快命終時,家中眷屬即為其穿衣,殺生、哭泣造種種違緣,沒有助念,使亡者生大煩惱,無復正念,幸...衹要有人的一天,衹要有地球的一天,衹要是生存在地球上的一天,就會有天災人禍。在原始人類,雖然沒有現代科技所造...
一切皆成
【佛學大辭典】
上篇:一切有情 | 下篇:一切智句 |
【此實執取身系】 p0617 集異門論八卷七頁云:云何此實執取身系?答:此實執取者:謂或有執我及世間常,此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