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有餘涅槃者,對無餘涅槃而言。有餘無餘其解有三種:一、唯就小乘說。斷一切之煩惱而絕未來生死之因者,尚餘今生之果報身體,謂之有餘涅槃,其人今生之果報盡而歸於寂滅,謂之無餘涅槃。即證得阿羅漢其身存生之間,為有餘涅槃,其身死時,乃無餘涅槃也。故有餘涅槃者無生死之因,唯有生死之果(此前生所招之果報),無餘涅槃者,無生死之因,亦無果也。又云有餘依涅槃Sopādhiśeṣanirvāṇa,無餘依涅槃 Nirupadhiśeṣanirvāna,依者依身,身為人之所依,故名依身。法華經信解品曰:「我等長夜,修習空法,得脫三界苦惱之患,住最後身有餘涅槃。」寶窟下本曰:「因亡名有餘,果盡名無餘。」唯識述記十末曰:「其因盡苦依未盡,異熟猶在,名有餘依。依者身也,(中略)此中有餘,約二乘說,以言唯有微苦依故,依謂依身。」二、唯就大乘說。變易生死之因盡,謂之有餘涅槃,變易生死之果盡,而得佛之常身,謂之無餘涅槃(凡夫之生死謂之分段,菩薩之生死謂之變易)。寶窟下本曰:「金剛心斷變易因盡,而變易果猶存,有餘累故曰有餘。佛果為解脫道起,則無復因累,變易生死果亦亡,則無複果累,故名無餘也。」三、就大小相對說。小乘之無餘涅槃,尚有惑業苦三道之殘餘,故云有餘,大乘之無餘涅槃,究竟而無殘餘,故云無餘。勝鬘經曰:「有有為生死,有無為生死。涅槃亦如是,有餘及無餘。」又曰:「以成就有餘解脫有餘清淨有餘功德故,知有餘苦,斷有餘集,證有餘滅,修有餘道,是名得少分涅槃。」法華經譬喻品曰:「我本著邪見,為諸梵志師。世尊知我心,拔邪說涅槃。我悉除邪見,於空法得證。爾時心自謂,得至於滅度。而今乃自覺,非是實滅度。若得作佛時,具三十二相。天人夜叉眾,龍神等恭敬。是時乃可謂,永盡滅無餘。」寶窟下本曰:「小乘中因果盡名有餘,大乘因果盡名無餘。佛性論云:二乘有三種餘:一煩惱餘,謂無明住地。二業餘,謂無漏業。三果報餘,謂意生身陰。」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梵語 cīvara。又作至縛羅。意譯作衣。為佛制比丘三衣(僧伽梨、郁多羅僧、安陀會)之總稱。一般以袈裟(梵 kasāy...(物名)觸者污也。攜帶於廁中之瓶也。...根機、機緣等之意。即具有遇緣而發動之可能性,亦即堪受佛陀教法之素質能力。或指佛陀說法之對像。機與法、教併稱為...【旃陀羅】 此雲屠者,正言旃荼(音途)羅。此雲嚴熾,謂惡業自嚴。行時搖鈴持竹,為幖(音標)幟(尺志切。通...【智者內證】 p1152 法蘊足論二卷十一頁云:智者內證者:佛及佛弟子名為智者。世尊所說苦集滅道,智者自內知見解了...(經名)具名大乘密嚴經,前後有兩譯,前譯為唐之地婆訶羅譯,三卷,後譯為唐之不空譯,三卷,佛住出過三界密嚴國有...【沙門莊嚴】 p0680 瑜伽二十五卷十七頁云:云何名為沙門莊嚴:謂如有一、具足正信,無有諂曲,少諸疾病,性勤...【大師】 p0238 瑜伽八十二卷十五頁云:謂能善教誡聲聞弟子,一切應作不應作事;故名大師。又能化導無量眾生,令苦...(術語)少許之禪定也。止觀七曰:那得薄證片禪即以為喜。...梵名 Sajyuktāgama,巴利名 Sajyutta-nikāya。音譯作散瑜乞怛迦阿甘。凡五十卷。劉宋求那跋陀羅譯。收於大正藏第...【無害尋】 p1049 集異門論三卷十一頁云:無害尋云何?答:於諸害尋,思惟過恚。謂此害尋是不善法。諸下賤者,信解...最上乘論 第五祖弘忍禪師述 凡趣聖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論若其不護淨者。一切行無由取見。願善知識如有寫者。用心無令...佛說佛頂尊勝陀羅尼經 大唐三藏沙門義淨奉 制譯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城逝多林給孤獨園。與大苾芻眾千二...解深密經卷第一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住最勝光曜七寶莊嚴,放大光明,普照一...沒有善根,如何救拔他呢?如果在墮惡道的時候,或者到了地獄門口,他能善根發現,念一佛名號,或者念一個菩薩名號,...子貢曰: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子曰:賜也,非爾所及也。 這是子貢很得意地講自己學問修養的心得。...【原文】 古人大徹大悟,參學事畢,且於水邊林下,長養聖胎,不惜口頭生醭①。龍天推出,方乃為人。故辭法席②者,...若能在家孝父母,此即名為勝福田,現世流布大名稱,未來福報轉無量。(龍樹菩薩說法要偈) 一、孝順父母的意義 父母...又凡修行人,要心有主宰。見好境界,不生歡喜,見不好境界,不生畏懼。 這個咱多次講,印光法師也是這個意思。咱們...如果你是以正當的方式取得財物,你用不正當的方法好像錢賺得很快,用正當的好像慢慢賺,慢慢賺你活得久,保險公司有...一說到供養,首先想到的是初一、十五,許多寺廟都有給佛、菩薩上供的習慣。還有,天天吃飯之前,我們都要供佛,三德...每個人的心是一塊田,自己種什麼,就得什麼樣的果。起心造業,將來一定會受果報,一點點都跑不掉。所以,我們一定要...
有餘涅槃
【佛學大辭典】
上篇:有餘師說 | 下篇:有餘土 |
【種姓差別五種道理】 p1262 顯揚二十卷十頁云:問:云何種姓差別五種道理?答:謂一切界差別可得故;無根有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