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語)總括釋尊一代之說教,視如一經,分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段。華嚴阿含方等般若諸經為序分。無量義經法華經普賢觀經為正宗分。涅槃經為流通分。此日本日蓮上人依傍天台五時教判,主張法華經中心主義之名目也。見觀心本尊鈔四種三段下。
佛弟子文庫 > 佛學大辭典 > 正文
謂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遠離染污而得清淨,則六根一一具有他根之用。據北本涅槃經卷二十三載,如來一根則能...因明用語。所立法不成,梵語 sādhya-dharma-asiddha。因明三十三過中,同喻(由正面來說明之例證)五過之一。於因...【哀愍心】 p0880 瑜伽八十四卷三頁云:哀愍心者:欲令彼修法隨法行故。...(菩薩)金剛忿怒身。梵雲雞利系羅,與金剛薩埵眷屬觸金剛同名。或稱金剛隨心菩薩。降伏諸夜叉之尊也。為忿怒形,有...指大勢至菩薩(梵名 Mahā-sthāma-prāpta)。大勢至又譯為得大勢。阿彌陀三尊之一,侍於阿彌陀之右脅。主佛之智門...亦名:無主房戒犯相 含注戒本·十三僧殘法:「若彼作房,於妨難二處者,二突吉羅。不處分,過量,二僧殘。互相有無...(名數)聲聞乘之人證四果有二種:一、次第證,又云次第斷,自初果次第斷修惑,次第證第四果阿羅漢也。二、超越證,...(名數)四魔又加無常無樂無我無淨之四為八魔。是前四為凡夫之魔,後四為二乘之魔也。涅槃經二十二曰:八魔者,所謂...如世尊說。諸有苾芻。離欲惡不善法。有尋有伺。離生喜樂。於初靜慮。具足安住。尋伺止息。內等淨心一趣。無尋無伺。...(菩薩)天台所立六觀音之一。...(一)指受佛敕,不入涅槃,永住世間護持教法,饒益有情,令彼等得勝果報之四大阿羅漢。然諸經論所舉之名稱不一:(一...妙法蓮華經弘傳序(唐終南山釋道宣述) 妙法蓮華經者,統諸佛降靈之本致也。蘊結大夏,出彼千齡。東傳震旦,三百餘載...正法念處經敘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萬殊,名蓋眾名之假,生非有生之實。然則修促共盡,小大同期,而金字絲編、緗...佛說九橫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命未盡便橫死。一者為不...人生彷彿兩條船,一為名來,一為利往。然而,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當求萬世名。 真正的利益最大化,是人類整體的共...「苦」是人生實相,離「苦」得「樂」,人之所欲。學佛最終的目標,即是透過佛法的修學體證,達到解脫生死輪迴的「苦...
我們做善事沒有根,這回做了,下回可能不做,做一做也可能後悔。有這種事嗎?有,還很多。有的道友,勇猛善心一發,...
古德云: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過能改,善莫大焉。這是勉勵改過行善的人,往昔的過失無須過於灰心喪志、退縮;衹要...
知足,就是知道滿足,不去貪得無厭。這好像很好理解,但真正做到知足,也不是那麼容易。少欲是說不作那些非分之想,...
四、納妻相:經云:游於後園,講武試藝,現處宮中,色味之間。 好,我們解釋一下這個納妻相,這個納妻是有一個原因...
凡是人都有慾望,慾望的奔馳,會使人心非常危險。能毀滅了自己,也毀滅了世界,都是慾望問題。 這裡我們說一個阿拉...
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眾生。聞佛道長遠,不生退怯,觀眾生難度,不生厭倦,如登萬仞之山,必窮其頂,如上九層之塔...
一代三段
【佛學大辭典】
上篇:一代五時佛法 | 下篇:一代半滿教 |
(物名)又云缽袋。盛鐵缽之囊也。四分律五十二曰:手捉缽難護持,佛言:聽作缽囊盛。不系囊口,缽出。佛言:應系。...
六根互用
所立法不成過
哀愍心
隨心金剛
得大勢明王
無主不處分過量房戒犯相
二種證
八魔
樂遲通行
大梵深遠
四大聲聞
【大藏經】妙法蓮華經
【大藏經】正法念處經
【大藏經】佛說九橫經
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應求萬世名
八正道

供養的時候,天上的宮殿也給你修好了

至誠改過,行善改命

一輩子急急忙忙苦追什麼

佛陀為何要示現「納妻相」

把慾望變成我的奴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