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 正文
云何建立行蘊?謂六思身,眼觸所生思,乃至意觸所生思,由此思故思作諸善,思作雜染,思作分位差別,又即此思除受及...指佛、菩薩以禽獸為台座。一般在鳥獸座背上更設置蓮華座。騎獅子者有文殊菩薩、法界虛空藏、羅剎天;騎象者有普賢菩...【六處緣觸及觸緣受】 p0311 俱舍論九卷二十頁云:次與境合,便有識生。三和故有順樂等觸。依此便生樂等三受。...世尊出家求道之初,以苦行自修,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大智度論卷三十四(大二五·三一一上):「釋迦文佛於漚樓頻螺樹...如來的真子,即諸菩薩。...(1596~1674)清初臨濟宗僧。廣東潮陽人,俗姓林。字木陳,號山翁、夢隱。始修儒學,仕宦後,讀佛典,遂依廬山開先...指佛法。佛教以出世之教法醫治眾生之心病,故稱心藥。眾生之心原本清淨,無有垢染,然以無明覆蓋之故,生起種種煩惱...(修法)佛眼尊之修法也。佛眼尊為佛母,故云明妃。大毗盧遮那佛眼修行儀軌有佛眼明妃之目。瑜祇經佛眼尊之所說有五...又名三歸依,即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歸依佛是我依靠佛陀的指示而得進入正道;歸依法是我依靠教義而求得真理;歸...【留壽舍壽】 p0944 俱舍論三卷八頁云:論曰:唯一命根、定是異熟。若如是者;諸阿羅漢、留多壽行,此卽命根。...(名數)有四種(一)菩薩瓔珞經所說。一如如智法身,證如如之理之實智也。二功德法身,十力四無畏等一切之功德也。...(據《華嚴經疏鈔》分段) 爾時智首菩薩問文殊師利菩薩言: 一、十種三業 佛子,菩薩云何得無過失身語意業?云何得不...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鷲峰山頂,於最清淨甚深法界,諸佛之境,如來所居。...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觀》,大師於荊州玉泉寺說,章安記為十卷;二曰漸次止觀,在瓦官寺說,弟子法慎記,本...問: 佛教常說放下?什麼是放下?怎麼才放下? 一行禪師答: 可能你們很多人沒聽過放牛的故事。有一天,佛陀和弟子...天台宗把菩薩道的修行分成二個次第:第一個叫做緣修(緣就是因緣),第二個是見道位以後叫真修(真實的真)。 我們...觀察一個初學者,我們出家眾最清楚了,一眼就可以看得出來這個人是剛出家,還是修行的老參。你看這個人個性剛強、內...人往高處爬,水往低處流。是必然的理則,否則將滯留停頓,終究迷失悔恨。 你們在小的時候,都曾夢想將來長大了,要...一、發出離心,斷愛出家 居常太息曰:人命過隙耳,浮生幾何。吾三十不售,定超然長往矣,何終身事齷齪哉。前婦張氏...人天福有四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是得人身、感天福的一些行為規範。 首先從孝養父母來看...我們講到懺悔的種類有兩種:一個是事懺,一個是理懺。事懺有三種懺法:責心懺、作法懺、取相懺。先看責心懺: 一、...清代著名學者紀曉嵐,在他的《閱微草堂筆記(卷十四)》中記載的故事: 北方的橋上設有欄杆,那是防止過橋的人不慎...
十一識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十一識】這是攝論宗所立,由阿賴耶識的變異而生起十一種識的差別。即:一、身識,指眼等五根。二、身者識,即染污識。三、受者識,又作能受識,指意根,即第八、七、六後三識。四、應受識,又作彼所受識或塵識,指色等六塵。五、正受識,又作彼能受識或用識,即眼識等能緣之六識界。六、世識,生死相續不斷絕之識。七、數識,一乃至無數算計量度之識。八、處識,又作器識,即四大五塵等之器世間。九、言說識,即依於見聞覺知之一切言說。十、自他差別識,又作自他異識,即自身他身依止之差別,而有地獄、人、天等六趣之差別。十一、善惡兩道生死識,即一切生死不離善惡兩道。此十一識,見唐譯《攝大乘論釋》卷四。
上篇:十一勝 | 下篇:十二有支 |
宣說四諦或十二因緣的道理的經典,如四部阿含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