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 正文
(菩薩)具名大隨求菩薩,胎藏界曼陀羅中觀音院之一尊,觀音菩薩之變身別名也。念此菩薩,誦其真言,則隨眾生之求願...(雜語)晉華嚴經梵行品曰:初發心時便成正覺,知一切法真實之性,具足慧身不由他悟。是為顯華天兩宗圓頓極意之經文...【育坻】 此雲相應華。...【增益散動】 p1315 世親釋四卷十九頁云:增益散動者:為對治此散動故;卽彼經言:色自性空。由遍計所執色,自性空...(術語)以邪見破斥如來之正法也。法華經曰:若聞此語,或不信受而起破法罪業因緣。...唯識宗之教義。以名、句、文等詮表事物之義理,稱為表義名言;而七轉識之心、心所能識別對像,正如名言能彰顯事物之...(流派)Vibhajyavādinaḥ,部計名。此部所說有是有非,須能分別簡擇,故名分別說部。是非小乘二十部等之部計,乃...(術語)長壽與安樂也。無量壽經下曰:何不棄世事?勤行求道德。可獲極長生,壽樂無有極。...(一)傾心於禪定,喜樂禪定之心念。即厭棄世塵煩累之念慮。續高僧傳卷十八釋慧歡章(大五○·五七七中):「嘗經行山...【有軛離系】 p0547 集異門論八卷五頁云:云何於有軛離系?答:如世尊說:苾芻當知;有多聞聖弟子,於有集沒味...【現法果】 p0952 瑜伽九卷一頁云:與現法果者:有二因緣,善不善業與現法果。一、由欲解故,二、由事故。應知欲解...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稱嘆如來勝功德已...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卷上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八百萬...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亦名遺教經)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奉 詔譯 釋迦牟尼佛初轉法輪,度阿若憍陳如,最後說法度...一位年輕人向清淨苦述,由於自己性格耿直,心直口快,處處得罪人,事事不順;大學畢業後踏上社會,卻越來越厭世,感...【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貪,成菩提道;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於殘生,旅泊三界,示一往還,去已無返。】 我教...「愛」本是一種值得歌頌的高貴情操,人間也因為有愛而充滿了欣欣向榮的生機。但是近幾年來,國內卻經常發生情殺的悲...素食不就是講飲食的問題吧?還有什麼其他的?當然不止了! 就好像駕車那樣,一開始學習駕駛的人會問:如何開車?剎...我們為什麼要發菩提心啊?諸位可以想一個問題:如果你以一種狹隘的自私心去憶佛、念佛,阿彌陀佛是菩提心,你的心是...非濁者,雲有則不受一塵。非清者,雲無則不舍一法。無背者,縱之則無所從去。無向者,迎之則無所從來。言即此靈明湛...如果明天就要躺下來,面對死亡,想想你要去那裡?想想你現在還忙些什麼?你還在向外攀緣些什麼?生死的事,隨時都會...問: 怎樣理解感應道交? 大安法師答: 感應道交是淨土法門的重要特質。感,是從凡夫眾生的層面來看,淨業行人信願...
轉識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轉識】唯識宗以前七識為七轉識。轉是轉變、轉起的意思,眼、耳、鼻、舌、身、意、末那等前七識,以阿賴耶識為所依,緣色、聲、香、味、觸、法等諸境而轉起,能改轉苦、樂、舍等三受,轉變善、惡、無記等三性,故稱七轉識。再者,前六識對第七識而言稱為六轉識。
上篇:轉起 | 下篇:轉識成智 |
(術語)Adi-anutpāda,譯曰本初不生。釋梵字(阿)之語。智度論二十八曰:四十二字,阿羅波遮那等,阿提(秦言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