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 正文
唯識家將心識之認知作用分為有相、無相、任運、尋求、伺察、染污、不染污等七種分別。據瑜伽師地論卷一所釋:(一)有...前言諸定,對動得名。若住靜中,又墮一邊。故宜不住,雙舍兩非。蓋三界之中,一切行業,無非三種,善惡不動三者是也...(術語)佛所得之三昧名。如於大海中印像一切之事物,湛然於佛之智海印現一切之法也。大集經十五曰:譬如閻浮提一切...(雜語)持十善戒行者中,上品者與中品者由其功德,得生於天上,下品者能王於人中,有此功力,謂之十善戒力。...【聲具五德】 p1392 瑜伽十五卷十五頁云:何等為聲?謂具五德,乃名為聲。一、不鄙陋,二、輕易,三、雄朗,四、相...【瞿師】 此雲美音。...梵語 prahāna-mārga。指能伏斷、離滅惑障之道力。又稱滅道、對治道。此「斷」非唯斷滅惑障,乃含有伏、證之義。加...(名數)智度論二十六明佛十八不共法中說六無減:一欲無減,欲度脫眾生之欲心所也。二精進無減,為度眾生勤而不倦之...(術語)行事鈔下三曰:若行香者,不令婦人指挃掌掌。語令懸放,必不肯者,便可縮手當使過去。若有男子,幸遣行之。...即別教菩薩之六種觀法。(一)住觀,心會於理為住。謂別教菩薩於十住位中修習空觀,故稱為住觀。(二)行觀,行,即進趣...亦名:淫戒開緣 含注戒本·四波羅夷法:「不犯者,若睡眠無所覺知,不受樂,一切無有淫意。不犯者,最初未制戒,癡...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無漏大阿羅漢,佛子住持,善超諸有,能...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耶離國獼猴林中青蓮池精舍。與大比丘...思惟畧要法 姚秦三藏羅什法師譯 形疾有三:風、寒、熱病,為患輕微。心有三病,患禍深重,動有劫數受諸苦惱,唯佛良...凡夫之所以遭受痛苦,歸根結底是因為貪圖慾望,正如一位大德所言:眾生欲除苦,奈何苦更增;愚人雖求樂,毀樂如滅仇...過去有一位比丘,住在精舍,很精進持守戒法,梵行清淨,常背誦般若波羅蜜,其聲殊妙無人能及,凡聽過他誦經者,莫不...汝何不知事務,一至於此。光何人斯,何可以與蓮池大師並論乎?汝作此說,以為恭維光,不知其為譭謗光也。以後不得如...人的情感總是希望有所得,以為擁有的東西越多,自己就會越快樂。所以,這一人之常情就迫使我們沿著追尋獲取的路走下...問: 是否身體上任何不適宜、病痛,如感冒、著涼等一絲絲微小的病痛都是冤家債主所致? 大安法師答: 這不一定。你...修行人出外行腳雲遊,看到一個人在路旁焚香、供花、獻果,走近一看,原來他對著一堆白骨在禮拜。修行人問說: 這個...【所言俗務糾纏,無法擺脫者,正當糾纏時,但能不隨所轉,則即糾纏便是擺脫。如鏡照像,像來不拒,像去不留。若不知...懺悔,在佛教來說,是有方法的;也唯有講究方法;依靠著正確的方法來懺悔,才能達成預定的目標。 懺悔除了有改過向...
第一義諦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第一義諦】二諦之一。即最殊勝之第一真理,為『世俗諦』的對稱,略稱第一義。又稱勝義諦、真諦、涅槃、真如、實相、中道、法界。總括其名,即指深妙無上之真理,為諸法中之第一,故稱第一義諦。
上篇:救護眾生離眾生相迴向 | 下篇:第一識 |
(雜語)阿梨耶Ārya之訛略。譯曰尊者,聖者。飾宗記十曰:阿夷翻尊者或聖者,今阿夷者略也。僧祇律中,阿梨耶僧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