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十五卷十五頁云:何等為聲?謂具五德,乃名為聲。一、不鄙陋,二、輕易,三、雄朗,四、相應,五、義善。不鄙陋者:謂離邊方邊國鄙俚言詞。輕易者:謂有所說,皆以世間共享言詞。雄朗者:所謂依義建立言詞,能成彼義,巧妙雄壯。相應者:謂前後法義,相符不散。義善者:謂能引發勝生,定勝,無有顛倒。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聲有二種】 p1392 大毗婆沙論十三卷五頁云:聲有二種。謂長養,等流。無異熟生。有間斷故。...由精進修法隨法行。所以能修法隨法行。由如理觀甚深妙義。所以能觀甚深妙義。由能恭敬聽聞正法。所以復能聽聞正法。...(書名)唐德宗貞元十七年建康沙門慧炬與天竺三藏勝持編禪宗諸祖傳法之讖記及宗師之機緣,名為寶林傳(稽古略三),...梵語 livga。乃用以區別梵語文法上,名詞、代名詞、形容詞之屬性,又稱三性。一為男聲(梵 pujl-livga),悉曇家稱...吾人的心性即法身,為在纏如來,所以叫做心法身。...(異類)又作迷怛羅。西土有咒法,起死尸使去殺人,是名毗陀羅法。十誦律二曰:有比丘,以二十九日,求全身死人。召...【俱住法】 p0926 品類足論六卷十五頁云:俱住法云何?謂有為法。有住相故。...(術語)佛之菩提,對於聲聞緣覺之菩提,謂之大菩提。何則。二乘之無漏。為菩提而非大。佛之無漏慧。乃為菩提而大也...觀門次第,從粗至細,總有五重: 一、遣虛存實識 謂觀遍計所執,唯虛妄起,無體用,應正遣空,情有理無故。觀...【迦留陀夷】 此雲黑光,亦云粗黑,顏色黑光故。...(術語)思惑之異名。思惑以愛為主。愛自迷情而起,其體虛假,故謂愛即假也。...大寶積經卷第一 大寶積經卷第二 大寶積經卷第三 大寶積經卷第四 大寶積經卷第五 大寶積經卷第六 大寶積經卷第七 大寶...浴佛功德經 大唐沙門釋義淨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鷲峯山頂,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復有無量無邊大菩...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
唐肅宗時,西天大耳三藏來到東土,自稱有他心通,肅宗要慧忠國師加以試驗。慧忠國師連問兩次:你說老僧此刻在什麼地...歷史上、文學作品中有很多關於嫉妒的故事。 戰國時期的軍事學家,田忌賽馬故事中足智多謀的謀士孫臏,相傳就是因為...
《持世經》云:菩薩觀心,心中無心相。是心從本以來,不生不起,性常清淨。客塵煩惱染,故有分別。心不知心,亦不見...
一、願我先世及今身所種善根,常繫在心,終不忘失; 二、願我迴向菩提常得供養一切諸佛,永不生無佛國土; 三、願我...
我看到許多人每天都背著兩個大包袱一個是珍寶包袱,一個是垃圾包袱。 所謂珍寶的包袱,就是我對,我好,我了不起,...我知道有不少朋友從心裡面覺得吃素才是正確的生活方式,但是不知從何入手,怎麼去做。也有不少朋友已經開始嘗試吃素...
野狐狸黑夜遁入廚房,飽餐一頓後便睡著了。睡到天亮不能逃竄,於是野狐狸假裝死亡,等待人將自己拋棄。不一會兒,果...佛經中,有這樣的一段譬喻:有一位牧牛人,擁有二百五十頭牛。他每天都會到一個水草豐足的曠野放牛,讓牛群悠哉遊哉...
聲具五德
【法相辭典】
【聲具五德】 p1392
上篇:聲界 | 下篇:聲聞乘中不說阿賴耶識等 |
(術語)二詮之一。表示具德曰表詮。遮止過非曰遮詮。禪源諸詮三曰:表謂顯其所是。又,表者直示當體。...
聲有二種
預流支
寶林傳
三聲
心法身
毗陀羅
俱住法
大菩提
五重唯識
迦留陀夷
愛假
【大藏經】大寶積經
【大藏經】浴佛功德經
【大藏經】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野狐精,他心通在何處?
心律法師:生命中的嫉妒苦

是心從本以來,不生不起性常清淨

受過菩薩戒應發此十大願

人生的兩個大包袱
吃素要從何入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