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識家將心識之認知作用分為有相、無相、任運、尋求、伺察、染污、不染污等七種分別。據瑜伽師地論卷一所釋:(一)有相分別,謂於過去所受之義,諸根成熟而善於名言者所起之分別。(二)無相分別,謂隨過去所引者,及嬰兒等,不善於名言者所起之分別。(三)任運分別,謂於現前之境界,隨境之勢力,任運而轉者所起之分別。(四)尋求分別,謂觀察尋求諸法所起之分別。(五)伺察分別,謂於已所尋求、已所觀察者,復加以伺察安立所起之分別。(六)染污分別,謂因顧戀過去,希樂未來,執著現在所起之分別。例如恚分別、害分別,或與煩惱、隨煩惱中任何一法相應所起之分別,皆屬染污分別。(七)不染污分別,例如善、無記等法即屬之。謂出離分別、無恚分別、無害分別,或與信等任何一善法相應所起之分別,或威儀路、工巧處,及各種變化所起之分別。同論卷五謂此七分別皆以尋伺為體。另據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二所說之七分別,前三者與瑜伽師地論所說各異,即:有相分別,謂取過去與現在境界之種種相;無相分別,謂希求未來之境而行;任運分別,謂五識身於自境界任運而轉。其餘之尋求分別、伺察分別、染污分別及不染污分別等四者,皆以計度分別為自性。[成唯識論了義燈卷五末] p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