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 正文
羯磨疏·集法緣成篇:「不懺舉並解者,罪從緣生,生便有業,招集增漏,偏非道務。今冒染大度,罪福本空,心同俗染,...【無癡】 p1041 顯揚一卷五頁云:無癡者:謂正了真實為體。能斷癡障為業。如前乃至增長無癡為業。如經說:無癡善根...乃印度數論派之哲學。此派將宇宙萬有分為神我(梵 purusa,即精神原理)與自性(梵 prakrti,即物質原理)二元,而...【五種想分別相】 p0275 瑜伽五十三卷十九頁云:略有五種想分別相。一、境界分別。二、領納分別。三、假設分別。四...(一)指佛演說法華經後,示現之十種神變。即:(一)出廣長舌,上至梵世。(二)由無數毛孔放無數色光,遍照十方世界。(...(術語)四輪壇之一。壇為四角,又有以土作者。見密門雜抄。...【中有行相諸趣不同】 p0363 大毗婆沙論七十卷五頁云:問:諸趣中有、行相云何?答:地獄中有、頭下足上而趣地獄。...指父、母、兄、弟、妻、子等六種親屬。無量壽經卷下(大一二·二七七上):「六親眷屬,所資有無,不能憂念。」四分...(術語)梵語陀羅尼Dhāraṇi,譯曰持。明者,真言之異名,持明者,陀羅尼即真言也。又受持真言,謂之持明。演密鈔...攀緣覺知之意。謂散亂之心於外境攀緣覺知。摩訶止觀卷五上(大四六·五七下):「攀覺流動,皆從妄生。如旋火輪,輟...指常存,即真如、法性,或法界。法身乃不變、常住、遍一切處者,無一法增,亦無一法減。舊華嚴經卷三十四寶王如來性...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卷上 大唐于闐三藏提雲般若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質多羅樹下,與無量大比丘眾...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鷲峯山中...最上乘論 第五祖弘忍禪師述 凡趣聖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論若其不護淨者。一切行無由取見。願善知識如有寫者。用心無令...『現生即永受安樂,報終即登九品蓮』 這個是歷來無數聰明智慧之人所祈求的結果。我們所要改造的命運,不單是要改變...性空法師 大約是九五年前後,性空法師到中佛協,要求收回被文管所與風景區佔據的寺院四週的房屋與園林,我負責接待...因為活著,所以找們應該感恩,如果沒有感恩,活著等於死去。要在感謝中活著,你才會發覺世界是如此美好。 有這樣一...當代有一種觀點,認為佛教要主張做慈善,還說做慈善事業是佛教的正務。這種似是而非的觀點很容易引起社會人士的共鳴...1、心念的力量 一個人的外貌與他的內心思想密不可分。相由心生,外貌多數是內心思想的外在顯現。一個人起嗔恨心,那...要提升人的質量,首先要從心理的環保、心理的建設,以及精神生活上來提升和養成,只有心理先健全了,人格才能健全。...問: 阿彌陀佛!請問念佛一聲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的原理是什麼? 大安法師答: 看來你還是有懷疑啊!《觀經》裡面...問: 念佛行人,在只能粗持五戒的基礎上,能上品上生嗎?我常想,自己真的就是罪惡生死凡夫,往生時也只配下品下生...
實相
【唯識名詞白話辭典】
【實相】原義為本體、實體、真相、本性等;引申指一切萬法真實不虛之體相,或真實之理法、不變之理、真如、法性等。此係佛陀覺悟之內容,意即本然之真實,舉凡一如、實性、實際、真性、涅槃、無為、無相等,皆為實相的異名。實相超越一切相對相,超越一切語言效用,因為一切語言都是相對性,而實相則是絕對的真理。 佛教的基本理論是『緣起』,緣起,即是眾多因素條件,關涉對待而起。緣起有其縱向的關涉對待的關係、和其橫向的關涉對待的關係。自縱向的時間上看,是前因後果的關係,自橫向的空間上看(就時間某一點上看),是彼此對待的關係。所以,『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是時間上的因果關係;『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是空間上的對待關係。諸法以因緣對待而生起,自然沒有獨立的自性(即沒有固定的不變之性)所以在時間上有生、住、異、滅四相。以有生滅,所以『無常』;而眾多因素條件生起的事物,沒有中心的主體,無主體所以『無我』。諸法無常、無我,故其本性是空——即是『空性』或『性空』,所以『空性』是諸法的本質,是本來如此的、不增不減的法性,此法性即是諸法實相,亦即是真如。
上篇:綺語 | 下篇:養因 |
【喪】 p1187 瑜伽八十四卷十一頁云:喪者:若於是時尸骸猶在。又喪者,據色身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