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歷代名僧辭典 > 正文
【煩惱相】 p1189 集論四卷九頁云:何等相故?謂若法生時,相不寂靜。由此生故,身心相續,不寂靜轉。是煩惱相。...(術語)照明諸法事相,分別義理,謂之法明。此法明即為入聖道之門戶,故云門,又差別他法故曰門。菩薩瓔珞本業經下...亦名:勸二居士增衣價戒緣起 含注戒本·三十舍墮法:「佛在舍衛國,有二居士夫婦共議,欲與跋難陀買衣,乞食比丘聞...Huisong 北宋僧人。俗姓李。藤州鐔津人(今廣西藤縣)人。7歲出家,13歲落髮,翌年受具足戒。19歲遊方,於筠州...為中印度金剛智三藏之俗家弟子。唐代人。字子回。籍貫、生卒年均不詳,或謂其為涇水人。氏善草隸,每以一筆環寫百字...亦名:餘語法、觸惱法 羯磨疏·集法緣成篇:「餘語法,掉戲邪綺,躁擾亂僧。語默乖常,法義失度。故制白斷,改前餘...(雜名)Rājavṛkṣa,譯曰王樹。木名。見陀羅尼集經八。...即密教用來作為一切印契基礎之基本印。有十二合掌、六種拳兩種。合掌,表示未開敷之蓮花;拳,表示月輪。又以合掌為...(一)即阿彌陀佛。阿彌陀,意譯為無量壽(梵 amitāyus)、無量光(梵 amitābha),故阿彌陀佛亦稱為無量壽佛、無量...(術語)所成之善謂為德,能成之道謂為行,即功德與行法也,又具足功德之行法也。三學六度是也。仁王經上曰:有十億...【簡擇】 p1421 瑜伽八十三卷十頁云:言簡擇者:總取一切苦法各類為苦聖諦故。又云:簡擇者:謂審定解了。...六度集經卷第一 吳康居國沙門康僧會譯 布施度無極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聞如是: 一時佛在王舍國鷂山中。時,與五百應...文殊菩薩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諦di 1.持誦文殊五字咒(文殊菩薩心咒、亦稱文殊智慧咒)的主要功德,...佛說百佛名經 隋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淨土宗十一祖省庵大師(1686~1734年),活動於清朝的康熙、雍正年間。大師宗教兼通,精進實修。早年依紹曇法師深研...我們先要善惡分明,才能開始修行。善惡分明的人,是正直明理的好人,善惡不分的人是糊塗蟲或是爛好人。孔子說的鄉願...人之入道,各有時節因緣。既因文鈔而知佛法,從事修持,即是皈依。不必又復行皈依禮,方為皈依。不行皈依禮,不名皈...一隻蜜蜂和一隻黃蜂正聊天,黃蜂氣惱地說:奇怪,我們倆個有很多共同點,同樣是一對翅膀,一個圓圓的肚子,為什麼別...別教是化法四教中的第三教,主要的教化對像是三界外的鈍根菩薩。因此也可以說,別教根性的人,起點是相當高的,他們...一個念佛人,在他的心念和行為上,最要緊的是敦倫盡分。敦,是行持,倫,是五倫關係,倫常,君臣、父子、夫婦、朋友...我們如果了解了改變因果的原理,就可以知道如何做才能逐步改善目前我們所處的境遇,讓自己的果報越來越好。當然改變...虛老開示說:不論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參禪也好,總要認定一門,驀直幹去,永不退悔。今天不成功,明天一樣幹;今年...
智猛(宋京兆)[《高僧傳》卷三]
【歷代名僧辭典】
釋智猛。雍州京兆新豐人。稟性端明勵行清白。少襲法服修業專至。諷誦之聲以夜續日。每聞外國道人說天竺國土有釋迦遺跡及方等眾經。常慨然有感馳心遐外。以為萬里咫尺千載可追也。遂以偽秦弘始六年甲辰之歲招結同志沙門十有五人。發跡長安。渡河跨谷三十六所。至涼州城。出自陽關西入流沙。凌危履險有過前傳。遂歷鄯鄯龜茲于闐諸國。備矚風化。從于闐西南行二千里。始登蔥嶺。而九人退還。猛與餘伴進行千七百里。至波倫國。同侶竺道嵩又復無常。將欲闍毗。忽失尸所在。猛悲嘆驚異。於是自力而前。與餘四人共度雪山渡辛頭河至罽賓國。國有五百羅漢。常往返阿耨達池。有大德羅漢見猛至歡喜。猛諮問方土為說四天子事。具在猛傳。猛於奇沙國見佛文石唾壺。又於此國見佛缽。光色紫紺四際盡然。猛香華供養頂戴發願。缽若有應能輕能重。既而轉重力遂不堪。及下案時復不覺重。其道心所應如此。復西南行千三百里至迦維羅衛國。見佛發佛牙及肉髻骨。佛影跡炳然具存。又睹泥洹堅固之林降魔菩提之樹。猛喜心內充設供一日。兼以寶蓋大衣覆降魔像。其所游踐究觀靈變。天梯龍池之事不可勝數。後至華氏國阿育王舊都。有大智婆羅門名羅閱家舉族弘法王所欽重。造純銀塔高三丈。既見猛至。乃問秦地有大乘學不。猛答悉大乘學。羅閱驚嘆曰。希有希有。將非菩薩往化耶。猛於其家得大泥洹梵本一部。又得僧祇律一部及餘經梵本。誓願流通。於是便反。以甲子歲發天竺。同行三伴於路無常。唯猛與曇纂俱還於涼州出泥洹本。得二十卷。以元嘉十四年入蜀。十六年七月造傳記所遊歷。元嘉末卒於成都。餘歷尋遊方沙門。記列道路時或不同。佛缽頂骨處亦乖爽。將知游往天竺非止一路。頂缽靈遷時屆異土。故傳述見聞難以例也。
上篇:曇摩密多(宋上定林寺)[《高僧傳》卷三] | 下篇:畺良耶舍(宋京師道林寺)[《高僧傳》卷三] |
【一切如來所說義智】 p0015 瑜伽八十八卷二十一頁云:由二種相,一切如來,所說義智,皆應了知。何等為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