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歷代名僧辭典 > 正文
【業有五種決定】 p1220 顯揚十九卷四頁云:又如是業、有五種決定。一、現法受決定。二、生受決定,三、後差別受決...(術語)四陀羅尼之一,又名聞陀羅尼。法者教法也。聞佛之教法受持而不忘也。...子題:受戒者罪重不受者罪輕 行事鈔·序:「然犯化教者,但受業道一報;違行教者,重增聖制之罪。故經云, 受戒者罪...(名數)唯識樞要,唯識了義燈,唯識演秘也。唯識樞要辯成唯識論中之要義,唯識了義燈破圓測之邪義,唯識演秘解唯識...Tang Yongtong 中國佛學史家、哲學史家。字錫予。湖北黃梅人。1917年畢業於清華學堂,1918年去美國留學,先在漢...(1309~1380)明代浙江浦江人。字景濂。號潛溪、無相居士、龍門子、仙華生、白牛生、南宮散吏、南山樵者。少從吳萊...亦名:著三衣戒釋名 子題:[袖-由+聶]已安緣 行事鈔·隨戒釋相篇:「律雲,不齊者,下垂過肘露脅,高過腳[跳-兆+專...(術語)三昧耶四義之一。秘藏記本曰:若眾生有歸依者,住法界定自受法樂如來,驚覺不敢違越本願,影向行者所,以真...(一)禪林以小紙片,朱印其寺號,稱為印紙。[禪林象器箋第二十三類簿券門] (二)印與紙之併稱。 (三)指已印刷之字紙...梵語 nirava?esa。為「有餘」之對稱。達到完全窮盡,一無殘餘之謂。乃無餘依之略稱。依,即依止之意,又作依身,意...(佛名)Lokeśvararāja,世自在王佛之梵名。無量清淨平等覺經上曰:有過去佛名錠光如來,(中略)復次有佛名樓夷...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卷上 大唐于闐三藏提雲般若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質多羅樹下,與無量大比丘眾...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卷上 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鷲峯山中...最上乘論 第五祖弘忍禪師述 凡趣聖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論若其不護淨者。一切行無由取見。願善知識如有寫者。用心無令...佛教不相信定命論,但是相信因果論。 因果是可以改變的,過去已造的因加上現在的因,可以改變它的結果。眾生為了逃...過去,富迦羅越長者有兩個兒子,在他重病即將辭世前囑咐大兒子說:弟弟年紀尚小,你要好好照顧他,不要讓他受苦。富...
我們現在生活所擁有的各種物質,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無論是住的房子、吃的食物、用的交通工具、身上穿的衣服,還是我...
前天中午,姐姐打來電話,我聽她的聲音有些異樣,以為她有了什麼煩事,想找我講講。姐姐大我十歲,我其實是她帶大的...
我們要有一個觀念:在諸位心中,你現在的念頭多分來說是正念比較多,妄想比較少,但是我必須提醒大家一個事實 你現...
問: 我學佛已經有一段不短的時間了,但覺得自己沒有什麼進步,有時還覺得想退心。怎麼可以不退初心?請老和尚開示...
幽州盤山寶積禪師是唐代高僧。與其他高僧的悟道因緣不同 ,他悟道的因緣很奇特:一次他行走在集市上,見到一個客官...微觀人間片段,以小見大,說浮生,道世情,情到深處有大悲。 中古世紀的時候,印度有一位國王,因為長得實在太矮,...
竺法汰(晉京師瓦官寺)[《高僧傳》卷五]
【歷代名僧辭典】
竺法汰。東莞人。少與道安同學。雖才辯不逮而姿貌過之。與道安避難行至新野。安分張徒眾命汰下京臨別謂安曰。法師儀軌西北下座弘教東南。江湖道術此焉相望矣。至於高會淨因。當期之歲寒耳。於是分手泣涕而別。乃與弟子曇一曇二等四十餘人。沿江東下。遇疾停陽口。時桓溫鎮荊州。遣使要過供事湯藥。安公又遣弟子慧遠。下荊問疾。汰病小愈詣溫。溫欲共汰久語。先對諸賓未及前汰。汰既疾勢未歇不堪久坐。乃乘輿歷廂回出。相聞與溫曰。風痰忽發不堪久語。比當更造。溫匆匆起出接與歸焉。汰形長八尺風姿可觀。含吐蘊藉詞若蘭芳。時沙門道恆頗有才力。常執心無義大行荊土。汰曰。此是邪說應須破之。乃大集名僧令弟子曇一難之。據經引理析駁紛紜。恆仗其口辯不肯受屈。日色既暮。明旦更集慧遠就席。設難數番關責鋒起。恆自覺義途差異。神色微動。麈尾扣案未即有答。遠曰。不疾而速。杼軸何為。座者皆笑矣。心無之義於此而息。汰下都止瓦官寺。晉太宗簡文皇帝深相敬。重請講放光經。開題大會。帝親臨幸。王侯公卿莫不畢集。汰形解過人流名四遠。開講之日黑白觀聽士女成群。及諮稟門徒以次駢席。三吳負帙至者千數。瓦官寺本是河內山玩公。墓為陶處。晉興寧中沙門慧力啟乞為寺止有堂塔而已。及汰居之更拓房宇修立眾業。又起重門以可地勢。汝南世子司馬綜第去寺近。遂侵掘寺側重門淪陷。汰不介懷。綜乃感悟躬往悔謝。汰臥與相見。傍若無人。領軍王洽東亭王珣太傅謝安並欽敬無極。臨亡數日忽覺不悆。乃語弟子。吾將去矣。以晉太元十二年卒。春秋六十有八。烈宗孝武詔曰。汰法師道播八方澤流後裔。奄爾喪逝痛貫於懷可賻錢十萬喪事所須隨由備辦。孫綽為之讚曰。淒風拂林。鳴弦映壑。爽爽法汰。校德無怍。汰弟子曇一曇二。並博練經義。又善老易。風流趣好與慧遠齊名。曇二少卒。汰哭之慟曰。天喪回也。汰所著義疏。並與郤超書論本無義。皆行於世。或有言曰。汰是安公弟子者非也。
上篇:竺僧朗(晉泰山崑崙岩)[《高僧傳》卷五] | 下篇:僧先(晉飛龍山)[《高僧傳》卷五] |
【一切補特伽羅六位所攝】 p0017 瑜伽二十一卷十八頁云:當知此中如是一切補特伽羅六位所攝。何等為六?一、有...
業有五種決定
法陀羅尼
化行二教罪異單重
唯識三個疏
湯用彤(1893~1964)
宋濂
齊整著三衣戒釋名
驚覺
印紙
無餘
樓夷亙羅佛
【大藏經】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
【大藏經】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
【大藏經】最上乘論
聖嚴法師《勤修三學,可免劫數》
寬恕能化解仇恨

人生最欠缺的是慈悲和智慧

生死無常,念佛之人自然得庇佑

分段生死對我們的修行障礙太大了

信佛好長時間了,為什麼沒有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