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歷代名僧辭典 > 正文
子題:無事有法、有藥有病、情事、非情事、情非情事、二合事、臣 濟緣記釋云:「緣境即事。事起不一,故曰多途;攝...(雜語)入道之境也。沈約文曰:若非積毫成仞,累爝為明,無以方軌慧門,維舟法岸。...謂或為證。或究其身。眾集量宜。同檢問曰。咄哉男子。今對眾前。應以誠言具款情實。若於是事。見聞覺知。宜當宣說施...(書名)常雲二十唯識。一卷,世親菩薩造,唐玄奘譯,由偈頌之數而名。總有二十一頌,後一頌為結嘆,非明宗義也。有...Tipo 古印度佛教哲學家,大乘中觀派的理論奠基人之一。龍樹弟子。也稱迦那提婆(意為一眼提婆),意譯聖天。生...苦者,謂苦諦。苦法者,謂苦諦增上所起教法。法智者,謂於方便道中觀察諦增上法智。智忍者,謂先觀察增上力故,於各...指總攝一切教法之法界法輪藏。[釋摩訶衍論卷一] p83...(印相)又作金剛起印,覺起印。為驚覺一切如來之印契也。見真言修行鈔二。...(雜語)名義集三曰:此翻成敗。世界之成壞也。...【識非識住】 p1434 瑜伽五十四卷三頁云:又復諸識、自性非染。由世尊說:一切心性、本清淨故。所以者何?非心自性...【如來為母說法處】 p0580 西域記八卷二十六頁云:四天王獻缽側不遠,有窣堵波。如來為母說法處也。如來既成正...觀經玄義分卷第一 沙門善導集記 先勸大眾發願歸三寶 道俗時眾等, 各發無上心, 生死甚難厭, 佛法復難欣...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稱嘆如來勝功德已...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卷上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八百萬...有一個剛剃度不久的小沙彌,問老禪師:一個禪者頓悟之後,是不是就成菩薩、成佛了? 老禪師說:頓悟只是通過修禪發...我曾見過一場異常悲壯的死亡,正是那次死亡深深的震撼了我,我從此不願再傷害哪怕再微小的生命 那是在一次圍獵班羚...一天,法慧大師和兩位弟子在經堂裡誦經之後,稍事休息時,突然聽到嗡、嗡的叫聲,小和尚流水悄聲對師兄說:師兄!你...夫欲懺悔者,須具十法助成其懺: 一者 明信因果;二者 生重怖畏;三者 深起慚愧;四者 求滅罪方法,所謂大乘經中明...我們對於社會上這一切境風,音聲色相,男女飲食,你沒有染,沒有愛,沒有嗔,這就是出世法,話頭看的純熟,外邊的音...戒嗔還不是和尚的時候,也是生活在山裡,那還是十幾年前,戒嗔當時還算一個小孩子,沒有經文的約束,比起現在要頑皮...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轉者,不取正覺。《佛說無量壽經》 對聞信彌陀名號功德這樣的一...不要以為開悟才是智慧,智慧是頭腦冷靜,是理智、理性。人的煩惱都是從情緒、情感產生,尤其碰到感情問題一定會有煩...
僧先(晉飛龍山)[《高僧傳》卷五]
【歷代名僧辭典】
釋僧先。冀州人。常山淵公弟子。性純素有貞操。為沙彌時與道安相遇於逆旅。安時亦未受具戒。因共披陳志慕神氣慷慨。臨別相謂曰。若俱長大勿忘同遊。先受戒已後勵行精苦。學通經論值石氏之亂隱于飛龍山。游想岩壑得志禪慧。道安後復從之。相會欣喜。謂昔誓始從。因共披文屬思。新悟尤多。安曰。先舊格義於理多違先曰。且當分折逍遙。何容是非先達。安曰。弘讚理教宜令允愜。法鼓競鳴何先何後。先乃與汰等。南遊晉平講道弘化。後還襄陽遇疾而卒。又有沙門道護。亦冀州人。貞節有慧解。亦隱飛龍山。與安等相遇。乃共言曰。居靖離俗每欲匡正大法。豈可獨步山門使法輪輟軫。宜各隨力所被以報佛恩。眾僉曰善。遂各行化。後不知所終。
上篇:竺法汰(晉京師瓦官寺)[《高僧傳》卷五] | 下篇:竺僧輔(晉荊州上明)[《高僧傳》卷五] |
【頞溫縛拏】 此雲馬耳山,狀如彼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