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歷代名僧辭典 > 正文
(術語)發起自己本有之真性也。楞嚴經九曰:一人發真。...指佛之出世。諸佛出現於世間成佛,隨機示現生滅大法,拯救眾生出離苦海,故謂興世。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卷上一上(大...【大欲】 p0237 瑜伽八十九卷八頁云:於大人所,欲求廣大利養恭敬;故名大欲。 二解 俱舍論二十二卷十二頁云:於所...【阿賴耶識相應轉相】 p0780 瑜伽五十一卷五頁云:云何建立相應轉相?謂阿賴耶識、與五遍行心相應法,恆共相應...(名數)法相宗之慈恩,於義林章一末唯識章中以五種六門該攝一切諸經論之唯識:一、境唯識,如阿毗達磨經說一處四見...遼代僧。生卒年不詳。嘗住河北趙州開元寺。作俱舍論頌疏鈔八卷,由南京(指今之北京)僧瓊煦校定,為唐代僧圓暉所譔...道生,一般稱為生公,是晉宋間的義學高僧。本姓魏,鉅鹿(今河北省鉅鹿縣)人,寓居彭城(今江蘇省徐州市)。幼而穎悟,...阿賴耶識的別名,因阿賴耶識能攝藏一切法的種子。...(術語)北方佛教之對,阿育王以後,傳播印度南部,錫侖,暹羅,緬甸等地之佛教也。現存此等地之經典,皆為巴利語,...又名共功德,即佛與其他聖者以及一切凡夫所共有的功德。...(術語)世俗普通之智慧。通於世諦之事相者。對出世間智而言。...餓鬼報應經 失譯附東晉錄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鬼甚多,受罪不同。見尊者目連,皆起...佛說九橫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命未盡便橫死。一者為不...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故,結出讖微,分...現在我們的教育從幼兒園開始就讓你學知識技能,把人生最好的光景用在非常枝葉的問題上。很多父母為他的子女花很多錢...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此乃說明十二因緣的流轉和還滅也是離不了空性。 從無明到老死一共有...
為什麼這個業力在得果報之前還有機會?我們來看看種子的六種含義: 一、剎那滅─謂體才生,無間必滅,有勝功力,方...如何守持不邪淫戒 佛陀在大小乘的經典裡面都說了很多種方法。 一、修智慧觀和慈悲觀。 要能夠把凡夫的這種感情昇華...
無論小乘或大乘佛法,都是以苦諦為根本, 如佛經裡面講,要知苦斷集、慕滅修道。修行學佛必須了解人生是苦,假使沒...天氣開始變冷,很多人都會有一些寒症,所以我們要多吃些有暖身作用的食物。下面就給大家推薦12款暖身食材。 換季時...問: 雖然我信佛多年,但是佛門的知識還是懂得很少,有些事情蒙蔽我們,有點不懂,所以我提的第一個疑問是:佛能不...
我們衹要能夠善用其心,都是我們修福德的機會。第一個是遇到順境的時候,正好修福報。每個人一生,都有順境,有逆境...
法充(隋江州廬山化城寺)[《續高僧傳》卷十六]
【歷代名僧辭典】
釋法充。姓畢氏。九江人。常誦法華並讀大品。其遍難紀。兼繕造寺宇。情在住持。末住廬山半頂化城寺修定。自非僧事未嘗妄履。每勸僧眾無以女人入寺。上損佛化下墜俗謠。然世以基業事重。有不從者。充嘆曰。生不值佛已是罪緣。正教不行義須早死何慮方土不奉戒乎。遂於此山香爐峰上自投而下。誓粉身骨用生淨土。便於中虛頭忽倒上。冉冉而下處於深谷。不損一毛。寺眾初不知也。後有人上峰頂路望下。千有餘仞聞人語聲。就而尋之乃是充也。身命猶存口誦如故。迎還至寺。僧感其死諫為斷女人。經於六年方乃卒世。時屬隆暑而尸不臭爛。香如爛瓜。即隋開皇之末年矣。
上篇:曇詢(隋懷州柏尖山寺)[《續高僧傳》卷十六] | 下篇:信行(隋京師真寂寺)[《續高僧傳》卷十六] |
(術語)色香等百般之世相,總為我心識之所攀緣者。據大乘之實義,則諸緣皆心識之所變也。首楞嚴經一曰:汝今識精元...
發真
興世
大欲
阿賴耶識相應轉相
五種唯識
常真
道生(355—434)
一切種識
南方佛教
共法
世智
【大藏經】餓鬼報應經
【大藏經】佛說九橫經
【大藏經】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安貧樂道,惟慧是業
聖嚴法師《人的三世因果觀》

為什麼業力在得果報之前還有機會
如何守持不邪淫戒

知苦才能離苦
冬季12種暖身食材
凡夫到底能不能看見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