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歷代名僧辭典 > 正文
即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之第四十六願。謂誓願令極樂佛土之眾生,隨其志願意樂,得聞無上之妙法。[無量壽經卷上、無量...(術語)對顯頓而立。開漸顯頓與開權顯實同。開漸教而顯頓教也。...因明用語。又作法差別相違因(梵 dharma-vi?esa-viruddha-hetu)。為因明三十三過中,因(理由)十四過之四相違之第...(名數)發智論有八品,稱為八犍度,譯作八聚八蘊等。大毗婆沙論為解釋此八蘊之法門者。俱舍頌疏一曰:包括六足,吞...【業為所緣法】 p1220 品類足論六卷七頁云:業為所緣法云何?謂三識身及相應法、以業為所緣。是名業為所緣法。...根者,能生之義;人性有生善業或惡業之力,故稱根性。止觀輔行傳弘決卷二之四(大四六·二○三下):「能生為根,數...子題:沙彌說欲非障此但口說 戒本疏·九十單提法:「(波逸提)隨擯沙彌戒七十。制意有三:(一,制擯意)入道已來...【染著過失】 p0877 瑜伽七十九卷十頁云:由二因緣,應知染著過失。一者、邪受用故,二者、多雜處故。 二解...指唯一真實之理。蓋一實之教法乃平等不二,能運載人至涅槃之彼岸,故謂之乘。 p76...(菩薩)延命菩薩法之本尊即金剛薩埵也。是金剛壽命經所說,二種延命法中之一也。金剛壽命經略讚曰:此經本尊,延命...【能引發】 p0893 此鄔波索迦三德之一。瑜伽七十卷九頁云:能引發同法不同法者智故;名能引發。...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卷第一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佛在王舍國靈鷲山中,與大弟子眾千二百五十人、菩薩七十二那...佛說出家功德經 失譯人今附東晉錄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毘舍離國。食時到,入城乞食。時毘舍離城中,有一梨車,名鞞羅...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偈讚佛,爾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遍觀十方,而說頌言, 譬(p)如...恭敬心不僅僅是對佛、對菩薩,對人、對萬事萬物都要生起恭敬心來。你今天對佛有個恭敬心,就有功德了。你對這個人生...古人說,教婦初來,教子嬰孩。就是說教育要從早、從小。 教婦初來,就是新娶進門的媳婦,要教她良好的習慣;教子嬰...魚籃 捕魚的人在河中設置只能進、不能出的竹籃,旁邊放一些水草,引誘魚兒前來藏身。魚兒們爭先恐後地游了進去,以...禪宗二祖阿難尊者將入涅槃之際,付法予商那和修尊者,並且殷重叮囑:昔日世尊游化至摩突羅國,曾經教示,此國有一位...問:昨天聆聽你的開示,頗感受益匪淺,感恩法師。可是末學是修學密宗的,有幾個問題想提請法師解惑。 1. 昨日聽法師...靜藹。俗姓鄭,河南滎陽人,少年時到寺院遊玩,看到描述地獄種種狀況的變相圖,內心非常恐懼,因此想要出家修行了脫...情感是生命非常奇妙的特質,微細而複雜,通常人們都生活在自我營造的情感世界中,難能自拔,因此學習佛法,是必須要...一心可現十法界 一切境界都是從心所現。一心可現十法界。心有善念,則入三善道;心有惡念,則現三惡道境;心念聲聞...
志湛(魏泰岳人頭山啣草寺)[《續高僧傳》卷二十八]
【歷代名僧辭典】
釋志湛。齊州山荏人。是朗公曾孫之弟子也。立行純厚。省事少言。仁濟為務。每游諸禽獸而群不為亂。住人頭山邃谷中啣草寺。寺即宋求那跋摩之所立也。讀誦法華用為常業。將終之日。沙門寶誌奏梁武曰。北方山荏縣人住今啣草寺須陀洹果聖僧者今日入涅槃。楊都道俗聞志此告。皆遙禮拜。故湛之亡也。寂無餘惱。端然氣絕。兩手各舒一指。有西天竺僧解雲。若二果者舒兩指。驗湛初果也。還收葬於人頭山。築塔安之。石灰泥塗。鳥狩不敢凌污。今猶存焉又范陽五侯寺僧。失其名。常誦法華。初死之時權殯堤下。後遷改葬。骸骨並枯惟舌不壞。雍州有僧亦誦法華。隱於白鹿山。感一童子常來供給。及死置尸岩下。餘骸枯朽惟舌如故。齊武成世。并州東看山側有人掘地。見一處土其色黃白。與旁有異。尋見一物狀如兩唇。其中有舌鮮紅赤色。以事聞奏。帝問諸道人。無能知者。沙門大統法上奏曰。此持法華者。六根不壞報耳。誦滿千遍其征驗乎。乃敕中書舍人高珍曰卿是信向之人。自往看之必有靈異。宜遷置淨所設齋供養。珍奉敕至彼。集諸持法華沙門。執爐潔齋。遶旋而咒曰。菩薩涅槃年代已遠。像法流行奉無謬者。請現感應。才始發聲。此之唇舌一時鼓動。雖無響及而相似讀誦。諸同見者莫不毛豎。珍以狀聞。詔遣石函藏之遷於山室雲。又元魏北代。乘禪師者。受持法華精勤匪懈。命終托河東薛氏為第五子。生而能言。自陳宿世不願處俗。其父任北肆州刺史。隨任便往中山七帝寺。尋得本時弟子。語曰。汝頗憶從我度水往狼山不。乘禪師者我身是也。房中靈幾可速除之。父母恐其出家。便與納室。爾後便忘宿命之事。而常興厭離。端拱靜居。又太和初年。代京閹官自慨刑餘。不逮人族。奏乞入山修道。有敕許之。乃齎一部花嚴。晝夜讀誦禮悔不息。夏首歸山。至六月末。髭鬢盡生復丈夫相。還狀奏聞。高祖信敬由來。忽見驚訝更增常日。於是大代之國花嚴一經因斯轉盛。並見侯君素旌異記。
上篇:道休(唐雍州新豐福緣寺)[《續高僧傳》卷二十七] | 下篇:法建(魏益州五層寺)[《續高僧傳》卷二十八] |
巴利名 Parivāra。又作附錄。為巴利文律藏三大部之一。系律藏之附錄部分,其內容主要為對於戒條之解釋,共分十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