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寧〕系曰。殭尸累足於事一同。立逝坐亡為修三昧。此者頭搘厚載履蹈青冥。逆恆理以難知諒。是人而不測若斯倒置。振古一人。其妹尼之攘也若屈平為女[彰-章/女*頁]之罵焉。如幻之功善權大矣。或曰。淮西之役唐書胡弗載隱峰飛錫解陣邪。通曰。小說所傳或得其實。是故春秋一經。五家作傳可得同乎又漢州開化寺釋亡名。先因入寺見瑞應交現。遂誓舍身克苦為期。忽於殿中焚香次。俄睹地屋皆為琉璃色。有菩薩乘五色雲。下庭中曰。汝極堅至必當得道。吾求證汝。亡名叩頭禮拜。斯須不見。寺僧至雲。學院內皆變琉璃色。嘆嗟不已。其僧復勤節行焉又鄧州有僧亡名。年且衰朽遊行穰鄧州間。日食二雉鳩。僧俗共非之。老僧終無避回。嘗饌羞之次有貧士求餐。分其二足與之食。食訖老僧盥漱雙鳩從口而出。一則能行。一則匍匐在地貧士驚怪亦吐其飯其鳩二足復全。其僧實不食此禽。自爾眾人崇重號曰南陽鴙鳩和尚也。有嘆之曰。昔青城山香闍黎飲酒啖餚。然後吐出雞羊肉。皆化作本形。飛鳴而入坑穴中同也。
佛弟子文庫 > 歷代名僧辭典 > 正文
即二十五條衣。袈裟之一種,九品大衣中之上上品,以二十五條布橫綴而成,每一條上又豎綴長布四、短布一,稱為四長一...(術語)不可思議之精神也。以為肉體之外,別有精神的實體者。然佛教不立靈魂。...(術語)對修德之稱。言一切萬物本性之上各有善惡迷悟之性能也。...(術語)剃鬚發染衣者為佛弟子出家之相,為去憍慢且別於外道之出家而為之。謂是為三世諸佛之儀式也。因果經二曰:爾...密教修法之一。又稱孔雀經法。即為息災、請雨、止雨、消除病惱、安產等,依據佛母大金耀孔雀明王經或孔雀明王儀軌,...(名數)一、自攝,以自力而自攝取也。二、他攝,以他力為他所攝也。略論曰:一切萬法,皆有自力他力自攝他攝。...寶生,梵名 Ratna-sajbhava,音譯為羅怛曩三婆縛;西藏名 Rin-chen hbyun-ba。又稱寶生如來。密教金剛界五佛之一。...【於客無倒】 p0746 辯中邊論下卷七頁云:於客無倒,其相云何?頌曰:知法界本性,清淨如虛空。故染淨非主。是...指究極絕對之智慧。即於「金剛喻定」斷盡一切煩惱之究竟佛智。金剛喻定,係指猶如金剛一般堅固不動,而能斷破一切煩...【異生性障】 十地菩薩所斷十重障的第一種,就是由分別起的所知、煩惱二障,依其種子建立異生性,所以名為『異生性...(雜語)同所習者。維摩經菩薩品曰:樂近同學。,什曰:我學大乘,彼亦如是,是名同學。...禪秘要法經卷上 後秦弘始年鳩摩羅什等於長安逍遙園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肇論序 小招提寺沙門 慧達 作 慧達率愚,通序長安釋僧肇法師所作《宗本》《物不遷》等四論。但末代弘經,允屬四依...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請佛緣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時彼南方有...一 空為大乘深義 佛,是由於覺證空性而得自在解脫的。所以從覺證來說,空是一切法的真實性,是般若菩提所覺證的。從...此文的寫作,緣起於《淨土》雜誌上的一篇題為《感觀音菩薩搭救學佛,讀淨土雜誌受益療病》的文章。這位佛友的經歷勾...阿彌陀佛光明妙德不可測度、超情離見,具有很多不可思議的感應。諸如,為什麼臨終阿彌陀佛會來接引呢?為什麼念佛過...世事多因忙裡錯, 好人半自苦中來。 這是一副自誡自勉書室聯。上聯自誡,塵世繁雜,世事多變,處事遇忙則亂,所以...兒女們不久你們就要畢業、走上工作崗位了。這是一個漫長歲月,將近四十年的職業生涯。作為父輩、一個經歷了多年職業...一切供養中,法供養為最。包括你到他方世界去供養淨土的佛和穢土的佛,雖然是種種的財物性的供養,但是你平等心現前...人不可能是孤立的,一定跟其它的許多人有關係,不能天真地想進就進,也不可能任意地想退就退。因為我們生存的環境不...《大智度論》裡面有一位國王,是個虔誠的優婆塞,也有修行功夫。 他問佛陀:我常需要處理政務,有時甚至不得不領兵...
隱峰(亡名雉鳩和尚)(唐代州北台山)[《宋高僧傳》卷第二]
【歷代名僧辭典】
十一釋隱峰。俗姓鄧氏。建州邵武人也。稚歲憨狂不侚父母之命。出家納法後往觀方。見池陽南泉禪師令取澡罐。提舉相應為願公所許焉。終認嗣馬禪師耳。峰元和中言游五台山。路出淮西。屬吳元濟阻兵違拒王命官軍與賊遇交鋒未決勝負。峰曰。我去解其殺戮。乃擲錫空中飛身冉冉隨去。介兩軍陣過。戰士各觀僧飛騰。不覺抽戈匣刃焉。既而遊遍靈跡。忽於金剛窟前倒立而死。亭亭然其直如植。時議靈穴之前當舁就爇。屹定如山並力不動。遠近瞻睹驚嘆希奇。峰有妹為尼。入五台瞋目咄之曰。老兄疇昔為不循法律。死且熒惑於人。時眾已知。妹雖骨肉豈敢攜貳。請從恆度。以手輕攘僨然而僕。遂荼毘之收舍利入塔。號鄧隱峰。遺一頌云。獨絃琴子為君彈。松柏長青不怯寒。金礦相和性自別。任向君前試取看。
上篇:寶達(唐杭州靈隱寺)[《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一] | 下篇:亡名(唐興元府梁山寺上座)[《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一] |
(名數)菩薩總持之德無量,姑舉四種:一,法總持。又名聞總持。於佛之教法聞持不忘也。二,義總持。於諸法之義理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