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寧〕系曰。塵師捐舍詎能愈其精進乎。脫落浮榮豈能勝其義解乎。若然者不可以一名名矣。厥猶瞻卜華焉。色黃而矣。則真金謝其色。香芬而遠則牛頭愧其香。多名生乎一體者。其塵公歟。
佛弟子文庫 > 歷代名僧辭典 > 正文
(術語)三惑中見思之惑,招三界之生死,故名界內惑。...位於河南浚縣城南一公里處。山有疊峰三層,突出平原,若舟漂浮海中,故稱浮丘山。山上松柏蒼鬱,幽徑曲回,山石壁立...【淨飯王殿】 p1003 西域記六卷七頁云: 宮城內有故基,淨飯王正殿也。上建精舍,中作王像。其側不遠,有故基;摩訶...【饒益有情發心】 有情即眾生。謂人起慈悲心,愍念世間一切眾生受生死苦,即發心修行,願拔其苦而與其樂,是名饒益...(譬喻)壞車之駕弊驢者。對於法華之大白牛車而言。涅槃經二十曰:乘壞驢車,正南而游。章安疏曰:南方為離,離火也...(術語)妙法之滋味也。咀嚼妙法而心生快樂,故謂之法味。華嚴經二十五曰:法味增益,常得滿足。藥師經曰:先以淨妙...【顯了對治】 p1467 顯揚三卷十六頁云:顯了對治者:謂於第九法行,方便修習。...【思議九事能引三失】 p0853 顯揚十七卷七頁云:若有思議如是等事;當知能引三種過失。一、起心亂過失,二、生...Shichanantuo 唐代僧人。佛經翻譯家。又譯施乞叉難陀,意譯學喜。于闐(今新疆和田)人。通大小乘和外學。武則...(書名)具名成唯識論演秘,唯識三個疏之一。七卷,唐朴楊大師智周作。釋唯識述記。...【我】 梵語 Atman,音譯阿特曼,原意為『呼吸』,引申為生命、自我、本質、自性。泛指獨立永遠的主體,此主體潛在...(一) 昔有比丘聰明智慧,時病危頓,弟子問曰:成應真未?答曰:未得;不還未也。問曰:和上道高名遠,何以不至乎?...餓鬼報應經 失譯附東晉錄 尊者大目揵連,從佛在耆闍崛山中,遊行恆水邊,見諸餓鬼甚多,受罪不同。見尊者目連,皆起...佛說九橫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便告比丘:「有九輩九因緣,命未盡便橫死。一者為不...世間的邪思淫慾生生世世常更換,前世是女身時見到男的便歡喜,今生投胎做男人又喜歡女人的身體。如果無論何時何地都...好,我們看附表第二的四念處,四念處呢,這個我們先解釋這個標題,這個四,就是它有四個法門,四個智慧的法門去觀察...百丈懷海是福州籍的著名高僧,長樂龍泉寺為其剃度出家祖庭。他創製了中國化的佛教戒律,史稱百丈立清規。其中,叢林...念佛法門,最為簡便。但如今念佛之人,都無定志。所以千百人念佛,無有一兩人成就者。 這一句佛,一切菩薩、一切天...一、奇異果 可謂水果的營養之王,富含胡蘿蔔素、維他命C、精氨酸,除了卓越的抵抗衰老的本領,既抗輻射、氧化和自由...問: 請問初心與直心,有什麼不同?或者兩者本質相同而只是名詞上的不同? 中台禪寺答: 初心是初發心,初初發菩提心...從唯識的角度,妄想它是唯識所現跟唯識所住。首先我們看唯識所現: 這個唯識所現這個識是指什麼識呢?第八識。 第八...不要認為一悟即了,不需要再修行。要知道,開悟後正好修行,而不是不修。因為我們無量劫來的煩惱習氣很重,不是一開...
息塵(晉太原永和三學院)[《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三]
【歷代名僧辭典】
釋息塵。姓楊氏。并州人也。父遷貿有無營利而已。其母氏嘗夢人服裝偉麗稱寄宵宿。便覺娠妊。生而有異童稚不群。每聞鐘唄之音凝神側耳。年方十二因夢金人瑰奇之狀。引之入精廬。明旦告白二親懇求出家。未允之前泣而不食。父母憫其天然情何厭塞。遂曲順之。即投草堂院從師誦淨名經菩薩戒。達宵不寐。將週一祀。舍本諷通。年當十七便聽習維摩講席。粗知大義。及乎弱冠乃圓上品。執持律范曾無缺然。年二十三文義斡通。於崇福寺宗感法師勝集傳授。復學因明唯識不虧敷演。學徒穎脫者數人。崇福寺辯才大師從式最為高足。於天祐二年。李氏奄有河東。武皇帝請居大安寺淨土院。四事供養。專覽藏教修煉上生業。設無遮大齋前後五會。塵嘗以身飼狼虎入山谷中。其獸近嗅而奔走。又於林薄裸體以啖蚊虻。乃遊仙岩岳寺養道棲神。復看大藏經。匝設齋然一指伸其報慶。彼寺有聖觀音菩薩像。長燭七燈香華供獻。後被諸生就請下山。城內傳揚大論。四序無輟。逐月設沐浴。臨河就沼投飼水族。以己噠嚫旋贖羽毛。沈潛高明以遂生性。或施牢獄人食。或賑惠貧乏。或捐旛蓋於淨明金藏二塔。後唐長興二年眾請於大安國寺後。建三學院一所。供待四方聽眾。時又講華嚴新經。傳授於崇福寺繼暉法師。由是三年不出院門。一字一禮華嚴經。一遍字字禮大佛名經。共一百二十卷。復煉一指。前後計然五指。時晉高祖潛躍晉陽。最多欽重。洎乎龍飛塵每入洛京朝覲必延內殿。從容錫賚頗豐。帝賜紫服並懿號。固讓方俞。塵聞鳳翔府法門寺有佛中指骨節真身。乃辭帝往岐陽瞻禮。睹其希奇。又然一指。塵之雙手唯存二指耳。續於天柱寺。就楚倫法師學俱舍論。方經數日。微有疾生。至七月二十七日辰時枕肱而逝。俗年六十三。臘四十四。平常唯衣大布不蓄盈長。六時禮佛未曾少缺。隴坻之間聞其示滅。黑白二眾具威儀送。焚之得舍利數百粒弟子以靈骨歸於太原。晉祖敕葬於晉水之西山。小塔至今存焉。
上篇:行明(唐南嶽蘭若)[《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三] | 下篇:道育(晉天台山平田寺)[《宋高僧傳》卷第二十三] |
【名身等有六種依處】 p0590 瑜伽八十一卷三頁云:又名身等、略有六種依處。一者、法,二者、義,三者、補特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