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歷代名僧辭典 > 正文
即五尊佛。又作五智佛、五智如來、五禪定佛。有金剛界與胎藏界之別。(一)金剛界五佛,即毗廬遮那(梵 Vairocana)...(術語)華嚴之圓教,雖與法華之圓教相同,然其圓教兼有別教之粗,不得謂為純一,故不得如法華名為妙。譬之曰二俱犯...【離熾然】 p1425 瑜伽九十一卷二十三頁云:彼由如是獲得世間究竟安樂,獲得出世無漏安樂,得清涼故;名離熾然。...全一卷。唐代玄奘譯。略稱稱讚淨土經。收於大正藏第十二冊。內容闡說極樂國土之依報莊嚴,及阿彌陀佛與聲聞菩薩眾之...【煩惱非能對治】 p1194 瑜伽五十五卷十頁云:復次煩惱非能對治。雖復經言:依愛斷愛,依慢斷慢;然非煩惱。但是善...無為,為真理之異稱。無漏無為,指遠離有漏雜染之法,為「無漏有為」之對稱。無漏無為與無漏有為皆遠離有漏雜染之法...(經名)三卷,趙宋施護譯。佛在鷲峰山南面大樹林中,時毗耶離國有天變地妖,國土人民號哭,佛集大梵天王及諸天諸鬼...凡十卷。明代成時編。又稱靈峰宗論、靈峰蕅益大師宗論、蕅益宗論。此論系編集蕅益一生之宗論,凡願文、法語、答問、...(1888~1955)廣東人。民國九年(1920),依諦閑法師出家,學天台教觀。其後,參禪於江蘇高旻寺,深得首座普修法師...(術語)佛願救眾生之心。眾生願成佛之心。總之為四弘誓願之心也。...(術語)西方淨土之德稱也。謂大乘為成就善根功德之國界。依阿彌陀佛之本願力生於其土者。自然成就作佛之善根功德也...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序 朝議大夫直龍圖閣權江淮荊淛等路制置鹽礬兼發運副使上護軍賜紫金魚袋蔣之奇撰 之奇嘗苦《楞伽經...佛說施燈功德經 高齊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舍利弗言:「舍利弗!...佛說佛名經卷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婆提城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爾時世尊四眾圍繞。及天龍夜...問: 為什麼原諒他人過失是善法呢。請一開示一下。 方海權答: 做為凡夫俗人,有時難免會有過失,能於悔過即是為善...佛教弟子,不消談得。就是佛教徒,但因為善根淺薄的原故,皈依佛法的人雖多如牛毛,而畢竟成佛的仍稀如麟角。佛教原...如果你看《彌陀要解》,你就會知道,我們臨終的人要達到正念,要有三種力量出現,缺一不可。這三種力量都跟智慧有關...優曇法師是元代高僧,俗姓蔣,安徽丹陽人,家族世代奉事佛法。二十歲出家於廬山東林寺,後來住在安徽丹陽的妙果寺。...茲欲勉強遏捺,立使空寂,而止動歸止,止更彌動。縱粗念暫息,細念猶存,便謂相應,錯謬非小。既居凡地,未能絕慮忘...過去,波斯匿王與阿闍世王兩軍交戰,二國戰力相當,但最後波斯匿王大破敵軍,生擒了阿闍世王。 波斯匿王打了勝仗後...俗世喧囂,紅塵擾攘,我們在其中摸爬滾打,難免會讓靈魂蒙塵。蒙塵的靈魂,就像一面蒙塵的鏡子,讓你看不清自己,迷...吾學佛,然後知儒。這句在歷代士林學子中廣為流傳的肺腑之言,出自北宋宰相張商英之口。張商英(10431121年),四川...
慧遠〔《神僧傳》卷第二〕
【歷代名僧辭典】
釋慧遠。本姓賈氏。雁門樓煩人也。弱而好書。年十三隨舅令狐氏遊學許洛。故少為諸生。博綜六經尤善莊老。性度弘偉風鑒朗拔。雖宿儒英達莫不服其深致。年二十一欲渡江東就範宣子共契。值石虎已死中原寇亂南路阻塞。志不獲從。時沙門釋道安立寺於太行恆山。弘讚像法聲甚著聞。遠遂往歸之。一面盡敬以為真吾師也。後聞安講般若經。豁然而悟。便與弟慧持投簪落[髟/采](音采)委命受業。既入乎道厲然不群。常欲總攝綱維以大法為己任。精思諷持以夜續晝。貧旅無資縕纊常闕。而昆弟恪恭終始不懈。有沙門曇翼。每給以燈燭之費。安公聞而喜曰。道士誠知人矣。年二十四便就講說。嘗有客聽講難實相義。往覆移時彌增疑昧。遠乃引莊子義為連類。於惑者曉然。是後安公特聽慧遠不廢俗書。安有弟子法遇曇征。皆風才照灼志業清敏。並推服焉。後隨安公南遊樊[沔-丏+丐]。偽秦建元九年。秦將符平。寇並襄陽。道安為朱序所拘不能得去。乃分遣徒眾各隨所之。皆被誨約。遠不蒙一言。遠乃跪曰。獨無訓勖懼非人例。安曰。如汝者豈復相憂。遠於是與弟子數十人。南適荊州住上明寺。後欲往羅浮山。及屆潯陽見廬峰清淨足以息心。始住龍泉精舍。此處去水本遠。遠乃以杖叩地曰。若此中可得棲立。當使朽壤抽泉。言畢清流湧出浚矣成溪。其後少時潯陽亢旱。遠詣池側讀海龍王經。忽有巨蛇從池上空。須臾大雨。遂以有年。因號精舍為龍泉寺焉。陶侃經鎮廣州。有漁人於海中見神光。每夕艷發經旬彌盛。怪以白侃侃往詳視。乃是阿育王像。即接歸以送武昌寒溪寺。寺主僧珍嘗往夏口。夜夢寺遭火。而此像屋獨有龍神圍繞。珍覺馳還寺。寺既焚盡。唯像屋存焉。侃後移鎮。以像有威靈遣使迎接。數十人輿之至水。及上船船又覆沒。使者懼而反之竟不能獲。及遠創寺既成祈心奉謂乃飄然自輕。往還無梗於是率眾行道。昏曉不絕。釋迦餘化於斯復興。自遠卜居廬阜三十餘年影不出山跡不入俗。每送客遊履常以虎溪為界。以晉義熙十二年八月初卒。春秋八十三。
上篇:法曠〔《神僧傳》卷第二〕 | 下篇:鳩摩羅什〔《神僧傳》卷第二〕 |
【名色】 p0585 瑜伽九卷十三頁云:俱有依根曰色。等無間滅依根曰名。又云:又五色根,若根所依大種,若根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