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三藏法數 > 正文
【眾同分】 p0979 瑜伽十二卷十一頁云:復次云何眾同分?謂若略說、於彼彼處受生有情、同界,同趣,同生,同類位性...乃指天台家約四教以明之二十智,其中三藏教有七智,為:(一)世智,(二)外凡智,(三)內凡智,(四)四果智,(五)辟支佛...(術語)謂灌頂之水。灌頂者,以如來智慧注入行者之儀式也。大日經疏八曰:陳列密嚴佛土法界大圖,坐於妙法蓮華自在...1、神通和智慧。 2、一切的神通皆以智慧為體,故名通慧,意即通就是慧。...因明用語。為「後陳」之對稱。即指因明論式中,宗(命題)之主詞。又作前陳、有法、所別、自性。反之,宗之述語即稱...智度論說十八空,以破除眾生的種種邪見,即: 一、內空,指在眼等六根中,無我、我所及無眼等之法; 二、外...【無漏種】 p1050 成唯識論二卷九頁云:諸無漏種,非異熟識性所攝故;因果俱是善性攝故;唯名為善。若爾;何故抉擇...【本有】 p0531 俱舍論九卷二頁云:三者,本有。除生剎那,死前餘位。 二解 大毗婆沙論一百九十二卷三頁云:此中有...【不自知】 p0318 集異門論十七卷三頁云:不自知者:謂不了知自德多少。謂自所有若信若戒若聞若舍若慧,若教若證若...(術語)阿賴耶識之別名。唯識了義燈四末曰:名本識者,謂是一切法之根本故。...二種求之一。即希求滿足諸種慾望之意。成實論卷十列舉二種求:(一)求現存之諸欲,稱為欲求。(二)更求後身,稱為有求...悲華經卷第一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與大比丘僧六萬二千人俱,皆...大寶積經卷第一 大寶積經卷第二 大寶積經卷第三 大寶積經卷第四 大寶積經卷第五 大寶積經卷第六 大寶積經卷第七 大寶...浴佛功德經 大唐沙門釋義淨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鷲峯山頂,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復有無量無邊大菩...我們都要去理解阿彌陀佛的心,彌陀的心就是大慈悲心。對大慈悲心我們就從理解母親的心開始,有一個相應地契入。但實...若知自性是眾生,故願度脫,自性是佛道,故願成就。 這種人是不簡單,他知道《楞嚴經》,一切法不離開現前一念心性...昔日,佛陀在羅閱城的迦蘭陀竹園弘法度眾。一天,師子長者來到舍利弗尊者的住處,頂禮後坐於一旁,說道:懇請尊者到...至於宇宙,則是每一個宗教都會談到的。釋迦牟尼佛在經典裡面說的,這個宇宙的觀念有多大呢?有無量無邊、不可說不可...簡單地講就是我們一念心性的隨緣不變之體當中,個人的煩惱業力而循業發現,就是我們前面說的一念的妄動。當然這個動...昔日,在舍衛國有一富可敵國的婆羅門長者,名叫藍達。為了彰顯自己的名聲,連續五年,不惜竭盡家財,以外道祈福之法...一切法由心想生。罪由心起,必將由心懺悔。只有心地清淨,破除我執,才能消除業障。業障和冤親債主都是我們不善的心...學佛應該從培養福報開始,如果沒有福報,不僅智慧開發不了,更重要的是,障礙很多。很多人沒有學佛,一切都好,學佛...
為三事故修毗婆舍那
【三藏法數】
[出涅槃經] 梵語毗婆舍那。華言觀。即智慧也。一觀生死惡果報謂修禪觀。即能破諸昏暗。觀察分別因緣生滅之相。故於善惡果報。悉皆最了。不起惑業也。二增長善根謂修禪觀。能滅貪瞋癡等惡業暗障。本性之智自然明發。故一切善根悉皆增長也。三破諸煩惱謂修禪觀。了知生死過患。不為根塵所染。故一切煩惱悉能破滅也。(根者。即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也。塵者。即色聲香味觸法之六塵也。)
上篇:三種三觀 | 下篇:三種至教 |
(植物)具名旃檀娜Candana,香木名。譯曰與樂。出自南印度摩羅耶山,其山形似牛頭,故名牛頭旃檀。慧苑音義上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