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三藏法數 > 正文
轉依位別,略有六種: 一、損力益能轉 謂初二位,由習勝解及慚愧故,損本識中染種勢力,益本識內淨種功能,雖...(雜語)己未得聖法,而謂已得,因起慢心,謂之增上慢。法華經方便品曰:增上慢未得謂得,未證為證。大乘義章五末曰...(一)涅槃之八味,指如來所得大涅槃之八種法味。即:(一)常住,謂此涅槃之理,徹三際以常存,亙十方而常在。(二)寂滅...即同體大悲觀。菩薩觀察眾生,與我同體,我即眾生,眾生即我,我與眾生苦樂相共,故視生如己,廣作佛事,不分親疏,...亦名:三卷三位 子題:三行、作持行、止持行、眾行、別行 資持記釋云:「示所詮中。眾務謂四人已上羯磨僧事。成謂能...(術語)三苦之一。身中之四大,互相侵,互相壞,為壞苦。又樂相壞時,生苦想,謂之壞苦。止觀七曰:四大相侵,互相...全一卷。後秦鳩摩羅什譯。收於大正藏第五十冊。本書記載古代印度大乘佛教「中觀學派」創始人龍樹之生平事蹟。從出生...(術語)謬於事理雲迷,不明事理雲惑。唐華嚴經五曰:觀佛神通境界無迷惑。法華經方便品曰:無智者錯亂,迷惑不受教...梵語 danda,巴利語同。又作檀荼、檀陀、但荼、單馱、單拏、娜拏、難拏。或作檀拏幢、檀拏棓。意譯為杖、寶杖、策杖...【無間滅依處】 p1074 成唯識論八卷一頁云:五、無間滅依處。謂心心所等無間緣。...【亦趣入亦已成熟非將成熟】 p0635 瑜伽二十一卷十八頁云:云何亦趣入亦已成熟非將成熟?謂卽如是已得趣入補特...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請佛緣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時彼南方有...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安立大乘三界唯識。以契經說三界唯心。心意識了名之差別。此中...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出六根聚經中) 天竺三藏菩提燈譯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以神通...1814年的一個夜晚,一個酷愛音樂的年輕人走過維也納街頭。因為家境貧窮,買不起鋼琴,他只好每天到一所小學去練鋼琴...井陘縣信外道門的很多,我講經的時候,他們的大老師,和弟子們都天天去聽。有一天晚上,我和同住的房東先生閑談,他...世界上有很多人,雖然天生稟賦聰明,可是心性無知蒙蔽。從來沒想到父母對我們有多大恩德,不知恭敬孝順、忤逆不道。...問: 請教師父,在談生意的過程當中,會談及成本和利潤等問題。我們不可能把這個成本和盤托出,因為談生意是很現實...
我曾經看過一位患者,她為我上了一課,不但是有關戒律的一課,也是啟示習慣影響我們往生的一課。她是一位五、六十歲...第一章 講述的微誠 地藏經在我國流行之盛,其情形可與金剛、彌陀、法華三經相提並論。所以在近代中國講經法師叢裡...
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寧不除罪?但不定往生。以悠悠散善,難敵無始積罪故。當知積罪假使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佛在鹿野苑三轉法--輪,為五比丘說法,講的是四諦法苦、集、滅、道。四中真諦中,第一真諦就是苦諦。 我們來到人世...
五種結界相
【三藏法數】
[出善見毗婆沙律] 一種結界相者。乃是如來制比丘結界之法也。謂比丘若作法事。若行布薩。若建塔寺。或於空地。或在山林。或於水邊。隨其形量廣狹大少。必須結界以立界相。故說此五種之名相也。(梵語比丘。華言乞士。梵語布薩。華言淨住。謂比丘當每月二番聚眾。宣說戒法。以淨身口意三業。故云淨住也。)一方相方相者。謂結界之地。其形方正也。以其四方或一方。有長流之水。則以水為界相。若是無源不常流者。則不可為界相。或有樹。則以樹為界相。若是枯朽之樹及不相連者。亦
上篇:五精舍 | 下篇:掃地五種勝利 |
色界初禪天的第二天名,亦即梵輔天。...
轉依位別
未得謂得
八味
悲觀
行事鈔三卷三位
壞苦
龍樹菩薩傳
迷惑
檀拏
無間滅依處
亦趣入亦已成熟非將成熟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大藏經】唯識二十論
【大藏經】占察善惡業報經
善良成就的世界名曲
出家人是世界的大軸
母親的十大恩德
如何處理學佛與做生意之間的衝突

習慣在臨終時的影響
竺摩老法師《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