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三藏法數 > 正文
(界名)三界九地之一。即欲五趣地也。...(?~1063)遼代僧。范陽(河北涿縣)人,俗姓張。字貞照。遼興宗重熙初年禮圓融國師為師,未幾罹患腳疾,遂隱於盤...三智者: 一、一切智 知一切法之總相者,總相即空相也。 二、道種智 知一切種種差別之道法者。 三、...【三苦】 依苦之性質來分,分為苦苦、壞苦、行苦三種。一、苦苦,有漏行蘊中,諸非可意的苦受法,逼惱身心之苦。二...全一卷。晉代法炬譯。又作正事經、佛為年少比丘說正事經。收於大正藏第十四冊。本經旨在敘述攝受比丘為正事及其功德...(動物)阿彌陀佛,為魚濟度人。又,釋迦如來修菩薩行時,嘗往海中見海中魚,鉅細相吞,自沒足於海,大魚得飽,小魚...(術語)謂本有與修生也。本有者,謂凡夫聖者,本來法爾,皆具足無缺,真如法性之德也,修生者。謂由觀行之力開發其...(名數)一臥安,二覺安,三無惡夢,四天護,五人愛,六毒不侵,七兵不侵,八水不侵,九火不侵,十盜賊不侵,十一得...乃指心受業與身受業。(一)心受業者,惟以招感第六識相應之受為異熟果之業,即指中間天以上至有頂天之善業。此等之處...(雜名)喜見城外角有善法堂,諸天集此商量四天下之善惡。...子題:發心作、心念作、染心看女、獨頭、瞥爾、重緣、實宗定不制意動色成犯、假宗制意但約重緣簡非瞥爾 戒本疏·持...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當知食以節度,受而...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度論卷第四 大智度論卷第五 大智度論卷第六 大智度論卷第七 大智...禪秘要法經卷上 後秦弘始年鳩摩羅什等於長安逍遙園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唐朝時,有位名叫懶殘的禪者,修行造詣極高,遐爾聞名。一日,皇上委派使者請他進宮。使者到來時,禪師正在山中燒烤...在拘睒尼國的美音精舍,佛陀正為四眾弟子廣說大法。有一個老梵志,整天高舉著火把在城市中行走,有人問他:你為什麼...天地之大德曰生,如來之大道曰慈。人物雖異,心性是同。舉凡三乘六凡,如來視之,皆如一子。何以故。以其皆具佛性,...居士要親近善知識,居士在學習佛法,其目的無非是要求得到佛法正確的知見,求得解脫的方法。可是,佛法是出世解脫的...我們現在怎麼去成佛?分三步走: 第一步,先解決往生的問題,阿彌陀佛就是讓十方惡業凡夫分三步走來解決成佛的問題...如果你研究唯識,就知道眾生的悲哀在哪裡──種現相熏。 我們過去打了一個妄想,一個虛妄的心識造了業力結果這個虛...談到修行,首先要具備兩種條件:一種是內因,另一種是外緣。 內因是暇滿人身,這是我們能夠修行的主因。我們今生今...有人說,受了戒就有了束縛,而且還有犯戒的危險,犯戒又要墮落,所以還是不受為好。 事實上戒律不是用來約束我們的...
十種因
【三藏法數】
[出瑜伽師地論] 一隨說因謂於欲界色界無色界一切惑業繫縛之法及繫縛之法。隨所見聞覺知。起諸言說。是名隨說因。(不繫縛法者。即出世之道法也。)二觀待因待即對待之義。謂諸有情慾求三界有繫縛之樂。及出世間不繫縛之樂。於彼諸緣。或為求得。或為受用。觀彼對此。是名觀待因。三牽引因謂由淨不淨業。熏習三界善惡諸行。於可愛不可愛趣中。牽引可愛不可愛之自體。是名牽引因。(趣即六趣。言可愛不可愛者。謂於六趣之中。天人二趣可愛。修羅餓鬼畜生地獄四趣。不可愛也。自體
上篇:十無盡句 | 下篇:十想 |
指四種不可輕忽、輕視之力量。雜阿含經卷四十六載,佛陀曾對波斯匿王宣說四不可輕之理,即:(一)太子年歲雖小,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