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三藏法數 > 正文
據增一阿含經卷二十八聽法品載,五事即:(一)當轉法輪,謂佛陀既已成道,當轉法輪,度脫有情,饒益一切。如轉四諦法...(譬喻)心之動亂如狂馬,故曰心馬。又曰心猿意馬。觀心論曰:心馬終不調。安樂集上曰:凡夫心如野馬。性靈集四曰:...【僧伽藍】 譯為眾園。僧史略云:為眾人園圃,園圃生植之所,佛弟子則生植道芽聖果也。...俗講的名稱,始見於唐初,實即六朝以來的齋講,乃是應用轉讀、梵唄和唱導來作佛經的通俗講演的。本來隨著佛經的傳入...凡三卷。清代弘讚輯。收於卍續藏第一四九冊。本書乃彙集有關彌勒信仰、兜率往生之見聞,及選自經論中相關之傳記所成...(術語)Ācumbhin,禪定名。譯曰接吻。探玄記十九曰:阿眾毗者,此雲接口,得言教密藏之定。...又作五智金剛杵、五峰金剛杵、五峰光明、五鈷金剛、五鈷杵、五股。即造形呈五股(峰)之金剛杵,為密教重要的法具之...梵語 atyanta-?ūnyatā。又作至竟空。十八空之一。意指諸法究竟不可得。亦即以空破諸法,使無遺餘,不執於一物。又...【色界中鼻舌兩界】 p0572 瑜伽五十六卷十三頁云:問:生色界者,已於境界而得離欲;何緣復生鼻舌兩界?答:為...(術語)一樣空之事也。肇論曰:齊萬有於一虛。...(術語)又作漚和拘舍羅,譯曰善巧方便。十波羅蜜中,第七波羅蜜之名,出於可洪音義二。...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故,結出讖微,分...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無漏大阿羅漢,佛子住持,善超諸有,能...佛說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時稱)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毘耶離國獼猴林中青蓮池精舍。與大比丘...聖人、佛、菩薩跟我們凡夫的差別,就在一念之間。為什麼要注重我們的念?我們是失念,失掉念頭。念佛、念佛,就是一...說到人的死亡,其實人天天隨時在死,不只一年一月的衰老,而是每個時辰,每一刻、每一秒都在衰老。莊子講得更徹底,...一切眾生。自從無始一念妄動。而有無明。從迷積迷。以歷塵劫。起心動念。多造惡業。能為障礙。即障蔽自己佛性。業障...先念 南無阿彌陀佛十句。 手持供水及米粒,至出食台前。 念云: 以此供水及米粒,施與一切神鬼等眾。惟願是諸神鬼等...一天晚上,我在杭州火車站候車廳外的長椅上等一位朋友,朋友要晚上七八點鐘才過來,所以時間非常寬裕。當時身邊坐著...有一個婦人,年輕時就歡喜打牌,幾乎到了一天不打牌,日子就不能過的癡狂地步。一個家庭主婦不在家裡相夫教子、管理...末學生於一九五四年四月八日,法名演兵,一九七四年高中畢業,當時國家還沒有恢復高考制度,一直在家務農。現有一兒...阿蘭一直覺得自己很幸運。大學的專業是自己喜歡的設計專業,興趣所至,學習對她來說簡直就像是在玩一樣,不僅成績突...
八十一品思惑
【三藏法數】
[出天台四儀集註] 思惑者。謂眼等五根對色等五塵。而起貪瞋癡慢四惑也。言八十一品者。以欲界為一地。色界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為四地。無色界空處識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為四地。共為九地。欲界一地具九品。貪瞋癡慢四惑。所謂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也。色界四地。無色界四地。亦各有九品。貪癡慢三惑。但除瞋恚。以上二界不行嗔故。是則九地各有九品思惑。共成八十一品也。(三界思惑分九品者。以此惑難斷。故細分之。令二果斯陁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羅漢次
上篇:八十隨形好 | 下篇:八十八使 |
(真言)摩怛哩神之秘咒也,能作疾疫。大日經三曰:摩怛哩神真言能作眾生疾疫災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