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五燈會元 > 正文
亦名:閻浮、贍部 資持記·釋結界篇:「剡浮、閻浮、贍部,皆音轉也。方誌釋為輪王居處。以四輪王咸居此故。金輪統...子題:十二部經、十二分教 行事鈔·導俗化方篇:「毗尼母雲,既聽說十二部經,欲示現此義,復有疑心;若欲次第說文...亦名:以鈔標題 子題:隨經之律 行事鈔·序:「包異部誠文,括眾經隨說,及西土賢聖所遺,此方先德文紀。」資持記釋...(雜名)亦曰螺髻梵志。印度之梵志編發如螺形者。文殊師利問經曰:與大比丘眾千人俱,其先悉是編髮仙人。此指三迦葉...(術語)Jina,譯曰勝。佛之尊稱。佛本行集經一曰:爾時如來,住於佛行,無復煩惱,故名耆那。玄應音義十九曰:耆那...梵語 pratibhāna-pratisajvid。為四無礙辯之一。系隨一切眾生所樂聞而說法無礙之辯才。又作辯無礙解、辯無礙智、樂...(書名)馬鳴菩薩造。有二譯。舊譯者為梁之真諦,一卷,新譯者為唐之實叉難陀,二卷。說如來藏緣起之理。本論可分為...(譬喻)貧窮之苦難深廣,譬之為海。智度論二十二曰:施為堅牢船,能度貧窮海。...【三自性作業】 p0198 顯揚六卷五頁云:業者:問:遍計所執自性,能作幾業?答:有五種。一、能生依他起自性。二、...(佛名)Vairocana,又作吠路者那。舊作毗盧舍那。法身佛之梵名。大日如來之稱。...五代佛教是敘述從公元907 959 五十餘年間,經歷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週五個朝代的佛教。這時中國又南北分裂...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唐三藏法師玄奘譯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異空...十善業道經 大唐于闐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娑竭羅龍宮,與八千大比丘眾、三萬二千菩薩摩訶薩俱。...佛說當來變經 西晉月氏國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俱,比丘五百及諸菩薩。 ...有的人念佛念得有氣無力,念念念呢,覺得是不是真有阿彌陀佛啊?阿彌陀佛是誰啊?他跟我是什麼關係啊?他會知道我嗎...第一、懷胎守護恩 媽媽懷胎十月,用心呵護,即使身材走樣,皮膚變差,也不在乎,只是擔心牽掛肚子裡的我們是否健康...問: 念佛念經持咒該如何發願?迴向給一切眾生是否功德最大?如果有與自己相關的人遇到困難或者災病,我可以專門回...來來迴迴總是與人說命運的問題,這是因為人人都很關心自己的命運,這是很好的事情。因為只有大家都在乎自己的命運,...蕅益大師說,因為無性緣生的假觀,所以整個未來的十法界的果報的升沉就是從這個相性體力作因緣果報本末究竟等產生了...問: 我學佛有多少年,修淨土法門念佛,但是我很奇怪,時常夢見去一個陌生的山谷,在那邊繞來繞去,不懂得搭什麼公...凡修淨業,以決志求生西方為本,而淨土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聽言信者,須信娑婆之苦,苦不可言,極樂之樂,樂無能...佛言:善哉阿難!汝等當知,一切眾生,從無始來生死相續,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淨明體。 我們是怎樣生起妄心呢?因為...
廣州誌道禪師
【五燈會元】
廣州誌道禪師者,南海人也。初參六祖,問曰:「學人自出家覽涅槃經僅十餘載,未明大意,願和尚垂誨。」祖曰:「汝何處未了?」對曰:「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於此疑惑。」祖曰:「汝作麼生疑?」對曰:「一切眾生皆有二身,謂色身、法身也。色身無常,有生有滅。法身有常,無知無覺。經云『生滅滅已,寂滅為樂』者,未審是何身寂滅?何身受樂?若色身者,色身滅時,四大分散,全是苦。苦不可言樂。若法身寂滅,即同草木瓦石,誰當受樂?又法性是生滅之體,五蘊是生滅之用。一體五用,生滅是常。生則從體起用,滅則攝用歸體。若聽更生,即有情之類不斷不滅。若不聽更生,即永歸寂滅,同於無情之物。如是則一切諸法,被涅槃之所禁伏,尚不得生,何樂之有!」祖曰:「汝是釋子,何習外道斷常邪見,而議最上乘法?據汝所解,即色身外,別有法身,離生滅求於寂滅。又推涅槃常樂,言有身受者,斯乃執吝生死,耽著世樂。汝今當知,佛為一切迷人,認五蘊和合為自體相,分別一切法為外塵相。好生惡死,念念遷流,不知夢幻虛假,枉受輪迴,以常樂涅槃翻為苦相,終日馳求。佛愍此故,乃示涅槃,真樂剎那無有生相,剎那無有滅相,更無生滅可滅。是則寂滅見前,當見前之時,亦無見前之量,乃謂常樂。此樂無有受者,亦無不受者。豈有一體五用之名?何況更言涅槃禁伏諸法,令永不生。斯乃謗佛毀法。聽吾偈曰:『無上大涅槃,圓明常寂照。凡愚謂之死,外道執為斷。諸求二乘人,目以無為作。盡屬情所計,六十二見本。妄立虛假名,何為真實義。唯有過量人,通達無取舍。以知五蘊法,及以蘊中我,外現眾色象,一一音聲相。平等如夢幻。不起凡聖見。不作涅槃解,二邊三際斷。常應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別一切法,不起分別想。劫火燒海底,風鼓山相擊。真常寂滅樂,涅槃相如是。吾今強言說,令汝舍邪見。汝勿隨言解,許汝知少分。』」師聞偈踴躍,作禮而退。
上篇:信州智常禪師 | 下篇:永嘉玄覺禪師 |
與「臨濟喝」齊名。唐代德山宣鑒禪師常以棒打為接引學人之法,形成特殊之家風,世稱德山棒。五燈會元卷七(卍續一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