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慧忠國師者,越州諸暨人也。姓冉氏。自受心印,居南陽白崖山黨子谷,四十餘祀不下山,道行聞於帝裡。唐肅宗上元二年,敕中使孫朝進齎詔征赴京,待以師禮。初居千福寺西禪院。及代宗臨御,復迎止光宅精藍十有六載,隨機說法。時有西天大耳三藏到京,雲得他心通。肅宗命國師試驗。三藏才見師便禮拜,立於右邊。師問曰:「汝得他心通那?」對曰:「不敢!」師曰:「汝道老僧即今在甚麼處?」曰:「和尚是一國之師,何得卻去西川看競渡?」良久,再問:「汝道老僧即今在甚麼處?」曰:「和尚是一國之師,何得卻在天津橋上看弄猢猻?」師良久,復問:「汝道老僧只今在甚麼處?」藏罔測,師叱曰:「這野狐精,他心通在甚麼處!」藏無對。﹝僧問仰山曰:「大耳三藏第三度為甚麼不見國師?」山曰:前兩度是涉境心,後入自受用三昧,所以不見。」又有僧問玄沙。沙曰:「汝道前兩度還見麼?」玄覺云:「前兩度見,後來為甚麼不見,且道利害在甚麼處?」僧問趙州:「大耳三藏第三度不見國師,未審國師在甚麼處?」州云:「在三藏鼻孔上。」僧後問玄沙:「既在鼻孔上,為甚麼不見?」沙云:「只為太近。」﹞一日喚侍者,者應諾。如是三召三應。師曰:「將謂吾孤負汝,卻是汝孤負吾?」﹝僧問玄沙:「國師喚侍者,意作麼生?」沙云:「卻是侍者會。」云居錫云:「且道侍者會不會?若道會,國師又道汝孤負吾;若道不會,玄沙又道卻是侍者會。且作麼生商量?」玄覺征問僧:「甚麼處是侍者會處?」僧云:「若不會,爭解恁麼應?」玄覺云:「汝少會在。」又云:「若於這裡商量得去,便識玄沙。」僧問法眼:「國師喚侍者意作麼生?」眼云:「且去,別時來。」云居錫云:「法眼恁麼道,為復明國師意,不明國師意?」僧問趙州:「國師喚侍者,意作麼生?」趙州云:「如人暗裡書字,字雖不成,文彩已彰。﹞
南泉到參,師問:「甚麼處來?」曰:「江西來。」師曰:「還將得馬師真來否?」曰:「只這是。」師曰:「背後底[漸/耳]!南泉便休。﹝長慶棱云:「大似不知。」保福展云:「幾不到和尚此間。」云居錫云:「此二尊宿,盡扶背後,只如南泉休去,為當扶面前,扶背後?」﹞麻谷到參,繞禪床三匝,振錫而立。師曰:「汝既如是,吾亦如是。」谷又振錫。師叱曰:「這野狐精出去!」上堂:「禪宗學者,應遵佛語。一乘了義,契自心源。不了義者,互不相許。如師子身中蟲。夫為人師,若涉名利,別開異端,則自他何益?如世大匠,斤斧不傷其手。香象所負,非驢能堪。」僧問:「若為得成佛去?」師曰:「佛與眾生,一時放卻,當處解脫。」曰:作麼生得相應去?」師曰:「善惡不思,自見佛性。」曰:「若為得證法身?」師曰:「越毗盧之境界。」曰:「清淨法身作麼生得?」師曰:「不著佛求耳。」曰:「阿那個是佛?」師曰:「即心是佛。」曰:「心有煩惱否?」師曰:「煩惱性自離。」曰:「豈不斷邪?」師曰:「斷煩惱者,即名二乘。煩惱不生,名大涅槃。」曰:「坐禪看靜,此復若為?」師曰:「不垢不淨,寧用起心而看淨相?」問:「禪師見十方虛空,是法身否?」師曰:「以想心取之,是顛倒見。」問:「即心是佛,可更修萬行否?」師曰:「諸聖皆具二嚴,豈撥無因果邪?」又曰:「我今答汝,窮劫不盡。言多去道遠矣。所以道:說法有所得,斯則野干鳴。說法無所得,是名師子吼。」上堂:「青蘿夤緣,直上寒松之頂;白雲淡渲,出沒太虛之中。萬法本閑而人自鬧。」師問僧:「近離甚處?」曰:「南方。」師曰:「南方知識以何法示人?」曰:「南方知識,只道一朝風火散後,如蛇退皮,如龍換骨。本爾真性,宛然無壞。」師曰:「苦哉!苦哉!南方知識說法,半生半滅。」曰:「南方知識即如是,未審和尚此間說何法?」師曰:「我此間身心一如,身外無餘。」曰:「和尚何得將泡幻之身同於法體?」師曰:「你為甚麼入於邪道?」曰:「甚麼處是某甲入於邪道處?」師曰:「不見教中道,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南陽張濆行者問:「承和尚說無情說法,某甲未體其事,乞和尚垂示。」師曰:「汝若問無情說法,解他無情,方得聞我說法,汝但聞取無情說法去。」濆曰:「只約如今有情方便之中,如何是無情因緣?」師曰:「如今一切動用之中,但凡聖兩流都無少分。起滅便是出識,不屬有無。熾然見覺,只聞無其情識系執。所以六祖云:『六根對境,分別非識。』」
有僧到參禮,師問:「蘊何事業?」曰:「講金剛經。」師曰:「最初兩字是甚麼?」曰:「如是。」師曰:「是甚麼?」僧無對。有人問:「如何是解脫?」師曰:「諸法不相到,當處解脫。」曰:「恁麼即斷去也。」師曰:「向汝道諸法不相到,斷甚麼!」師見僧來,以手作圓相,相中書日字。僧無對。師問本淨禪師:「汝已後見奇特言語如何淨?」曰:「無一念心愛。」師曰:「是汝屋裡事。」
肅宗問:「師在曹溪得何法?」師曰:「陛下還見空中一片雲麼?」帝曰:「見。師曰:「釘釘著,懸掛著?」帝又問:「如何是十身調御?」師乃起立曰:「會麼?」帝曰:「不會。」師曰:「與老僧過淨瓶來。」帝又曰:「如何是無諍三昧?」師曰:「檀越蹋毗盧頂上行。」帝曰:「此意如何?」師曰:「莫認自己清淨法身。」帝又問,師都不視之。曰:「朕是大唐天子,師何以殊不顧視?」師曰:「還見虛空麼?」帝曰:「見。」師曰:「他還眨目視陛下否?」魚軍容問:「師住白崖山,十二時中如何修道?」師喚童子來,摩頂曰:「惺惺直言惺惺,歷歷直言歷歷。已後莫受人謾。」
師與紫璘供奉論議。師陞座,奉曰:「請師立義,某甲破。」師曰:「立義竟。」奉曰:「是甚麼義?」師曰:「果然不見,非公境界。」便下座。一日,師問紫璘供奉:「佛是甚麼義?」曰:「是覺義。」師曰:「佛曾迷否?」曰:「不曾迷。」師曰:「用覺作麼?」奉無對。奉問「如何是實相?師曰:「把將虛底來。」曰:「虛底不可得。」師曰:「虛底尚不可得,問實相作麼?」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文殊堂裡萬菩薩。」曰:「學人不會。」師曰:「大悲千手眼。」師以化緣將畢,涅槃時至,乃辭代宗。代宗曰:「師滅度後,弟子將何所記?」師曰:「告檀越造取一所無縫塔。」帝曰:「就師請取塔樣。」師良久,曰:「會麼?」帝曰:「不會。」師曰:「貧道去後,有侍者應真卻知此事。」乞詔問之。大歷十年十二月十九日,右脅長往,塔於黨子谷。謚大證禪師。代宗後詔應真問前語。真良久,曰:「聖上會麼?」帝曰:「不會。」真述偈曰:「湘之南,潭之北,中有黃金充一國。無影樹下合同船,琉璃殿上無知識。
佛弟子文庫 > 五燈會元 > 正文
【雜修第四靜慮有五品差別】 p1414 此卽五淨居天。雜集論十三卷十頁云:雜修第四靜慮,有五品差別。一、下品修,二...【發心二種】 p1161 顯揚二卷十九頁云:此受發心、復有二種。一、世俗發心。二、證法性發心。世俗發心者:謂如有一...佛遺教經論八大人覺:覺即覺悟,謂此八法,乃是菩薩緣覺聲聞大力量人之所覺悟,故名八大人覺。 一、少欲覺 謂...(菩薩)Aryaacalanātha,梵名阿遮羅曩他。譯言不動尊,又翻無動尊。又阿奢囉逝吒 Acalaceṭa,亦謂之不動使者。密...據出曜經卷十載,如來教法將滅時,有七種穢行,即:(一)百歲持戒,為惡所破。指有持戒滿百年者,於一彈指頃,為惡知...(物名)漿名。八種漿之一。其果狀似酸棗。見百一羯磨五。...子題:薩遮尼犍 行事鈔·標宗顯德篇:「薩遮尼犍雲,若不持戒,乃至不得疥癩野干身,何況當得功德之身?……地持雲...(植物)印度所產之喬木。學名Eugeniajambolana,雖為落葉植物,而其期極短,新葉相續而出。其葉為對生葉,葉端尖。...指善惡之業因網羅有情,致使沉沒於生死輪迴中,故以網比喻之。釋門歸敬儀卷上(大四五·八五九上):「業網所拘,報...(術語)謂萬有各為主為伴,相即相入,重重無盡也。與主伴具足項同。...(天名)金剛神之名。妙吉祥瑜伽大教金剛陪囉嚩輪觀想成就儀軌經畫像儀軌分曰:方可求彼勇猛正直人衣,或求女人隱觸...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一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稱嘆如來勝功德已...佛說仁王般若波羅蜜經卷上 姚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八百萬...從前有個人,名叫檀膩觭。家境清寒,經常食不果腹,衣不蔽寒。 有一年秋天,他從田裡收成了一些稻穀,可是因家裡窮...楊傑,字次公,安徽無為人,自號無為子。北宋神宗元豐年間,官職太常(掌管禮樂郊廟社稷之事)。最初時喜好禪宗,追...團體的領導者有兩種型態:一種是權威型,在他的領導下,部屬多半敢怒不敢言,不敢不接受領導,因為不服從的話,也許...如果說死亡是這個世間人們最恐懼的事,那麼最悅意不過的事莫過於情愛,情愛作為文藝作品和影視永不衰落的話題而為世...古時候,有一位很想成為富翁的青年,他到處流浪,尋找成為富翁的方法。幾年過去了,他不但沒有變為富翁,反而成為一...問: 我和妻子都信佛,妻子懷孕五個月了,胎兒都能動了,卻被北京婦產醫生診斷為腦部發育不良,自己修復的可能性很...原文: 凡念佛人,但宜至誠懇切,一心正念。絕不妄想見佛見境界之事。以心若歸一,見佛見境界,皆不至妄生歡喜。遂...淨土往生法門的宗旨就是信願行,我們一定要在信願行三個字上下功夫。首先談信,什麼叫信?信的內涵很深廣,在《華嚴...
南陽慧忠國師
【五燈會元】
上篇:河北智隍禪師 | 下篇:荷澤神會禪師 |
(147~?)梵 Lokasema。漢代譯經僧。又稱支讖。大月氏(中亞古國)人。後漢桓帝末年至洛陽,從事譯經。至靈帝光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