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五燈會元 > 正文
(一)即六根。舊譯經論多譯六根為六情。以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皆具有情識,故稱六情。[增一阿含經卷三十二...(術語)闇誦陀羅尼也。最勝王經五曰:至心禮敬,然後誦咒。止觀二之一曰:誦經誦咒尚喧於靜。...(譬喻)色聲等六塵之法,能害眾生之慧命,故以箭為譬。六度集經五曰:吾以國為怨窟,以色聲香味華服邪念為六劍截吾...「所緣縛」之對稱。為二縛之一。能緣縛,乃所緣之境為能緣之心所縛,故稱之;反之,能緣之心為所緣之境所拘礙則稱為...摩訶止觀雲四種三昧:欲登妙位,非行不階,行法眾多,略言其四。梵語三昧,華言正定,又云調直定。眾生心行,當不調...謂善惡業因能招感苦樂的果報。...【庵摩羅識】 又作阿摩羅識、阿末羅識。譯曰清淨識、無垢識、真如識等,為『攝論九識』中的第九識。《金剛三昧經》...(名數)相對妙與絕對妙也。...【五唯】 p0247 此數論師義。唯識述記四卷二十一頁云:五唯者:謂聲觸色味香。...【近護說法之石室】 p0822 西域記四卷九頁云:伽藍北岩間有石室,高二十餘尺,廣三十餘尺四寸。細籌填積其內。...(名數)恃己高舉之煩惱,有九種:一我勝慢類、二我等慢類、三我劣慢類、四有勝我慢類、五有等我慢類、六有劣我慢類...六度集經卷第一 吳康居國沙門康僧會譯 布施度無極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聞如是: 一時佛在王舍國鷂山中。時,與五百應...佛說百佛名經 隋天竺三藏那連提耶舍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佛說盂蘭盆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目乾連始得六通,欲度父母,報乳哺之恩...
一位剛從領導崗位退下的老居士來看望清淨,訴說自己近來的苦悶。老居士講了下台後的失落,講到自己有位下屬,過去對...問: 在佛教為什麼把人死了稱為往生,但是又有聽說過涅槃這樣的詞句,請問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如何才能達到涅槃? 答...
我記得那時候我們家那裡有個木匠,他講你們這站的筆直像斧子砍的。他做木匠,他就是斬斧子斬慣了,他看人站得筆直說...人們在世俗的生活中工作,是為了獲得某些報償。但出家人在這方面的教導意義卻深遠多了:我們無論做什麼,都不要求回...
徹悟禪師說:說著蓮邦雨淚垂,閻浮苦趣實堪悲。世間出世思惟遍,不念彌陀更念誰。 徹祖通達三藏十二部教典及其一切...
每一個佛利益眾生的善巧方便不同,成佛的道果是一樣的,每位菩薩也如是。因為我們對於是非邪正都分不清楚,你若學會...問: 我們常常聽到依止一位善知識修學佛法,應該是百分之百服從,修學成敗的關鍵在於誠敬二字,一切法得成於忍,我...
阿彌陀佛因地發心修道,啟建大願的過程,在諸多淨宗經典,尤其在《無量壽經》中多有記載,經云:過去久遠無量不可思...
國清行機禪師
【五燈會元】
台州國清簡堂行機禪師,本郡人。姓楊氏。風姿挺異,才壓儒林。年二十五,棄妻孥,學出世法。晚見此庵,密有契證。出應莞山,刀耕火種,單丁者一十七年。嘗有偈云:「地爐無火客囊空,雪似楊花落歲窮。拾得斷麻穿壞衲,不知身在寂寥中。」每謂人曰:「某猶未穩在,豈以住山樂吾事邪?」一日偶看斫樹倒地,忽然大悟,平昔礙膺之物,泮然冰釋。未幾,有江州圓通之命。乃曰:「吾道將行。」即欣然曳杖而去。登座說法云:「圓通不開生藥鋪,單單隻賣死貓頭。不知那個無思算,吃著通身冷汗流。」上堂:「單明自己,樂是苦因。趣向宗乘,地獄劫住。五日一參,三八普說,自揚家丑。更若問理問事,問心問性,克由叵耐。若是英靈漢,窺藩不入,﹝藩,原作「蕃」,據續藏本改﹞據鼎不嘗,便於未有生佛已前轉得身,卻於今時大官路上捷行闊步,終不向老鼠窟、草窠裡頭出頭沒。若也根性陋劣,要去有滋味處咬嚼,遇著義學阿師,遞相錮輅,直饒說得雲興雨現,也是蝦蟆化龍,下梢依舊,吃泥吃土,堪作甚麼?」上堂:「仲秋八月旦,庭戶入新涼。不露風骨句,愁人知夜長。」上堂:「無隔宿恩,可參臨濟禪。有肯諾意,難續楊歧派。窮廝煎,餓廝炒,大海只將折箸攪。你死我活,猛火然鐺煮佛喋。恁麼作用,方可撐門拄戶。更說聲和響順,形直影端,驢年也未夢見。」僧問:「三聖問雪峰:透網金鱗,未審以何為食?」峰云:「待汝出網來,即向汝道,意旨如何?」師曰:「同途不同轍。」曰:「三聖道,一千五百人善知識,話頭也不識。」峰云:「老僧住持事繁,又作麼生?」師曰:「前箭猶輕後箭深。」曰:「只如雪竇道,可惜放過,好與三十棒。這棒一棒也較不得,直是罕遇作家,意又作麼生?」師曰:「陣敗說兵書。」曰:「這棒是三聖合吃,雪峰合吃?」師以拂子擊禪床曰:「這裡薦取。」示眾云:「衲僧拄杖子,不用則已,用則如鴆鳥落水,﹝鴆,原作空格,據清藏本、續藏本補。﹞魚鱉皆死。正按傍提,風颯颯地,獨步大方,殺活在我。所以道,千人排門,不如一人拔關。若一人拔關,千人萬人得到安樂田地。還知麼?鴛鴦繡出從君看,不把金針度與人。」示眾云:「觀色即空成大智,故不住生死。觀空即色成大悲,故不證涅槃。生死不住,涅槃不證,漢地不收,秦地不管,且道在甚麼處安身立命?莫是昭昭於心目之間,而相不可睹;晃晃於色塵之內,而理不可分麼?莫是起坐鎮相隨,語默同居止麼?若恁麼,總是髑髏前敲磕。須知過量人自有過量用,且作麼生是過量用?北斗藏身雖有語,出群消息少人知。」
上篇:昭覺辯禪師 | 下篇:焦山師體禪師 |
【佛為十利說秘密言詞】 p0657 無性釋八卷八頁云:佛說如是秘密言詞,復有何果?謂令說者,易可安立。總括義故...
六情
誦咒
六箭
能緣縛
四種三昧
業感
庵摩羅識
法華二妙
五唯
近護說法之石室
九慢
【大藏經】六度集經
【大藏經】佛說百佛名經
【大藏經】佛說盂蘭盆經

怎樣才能讓自己不受傷害
「涅槃」與「往生」有什麼區別

善業一停止,惡業就要當頭了
做什麼都不要求回報

娑婆不結娘生業,要作蓮池自在人

先以欲鉤牽,漸令入佛道
大安法師:如何依止善知識修學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