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翻譯名義集 > 正文
佛在般若經中,很少講到自證,多是由須菩提、舍利弗等聲聞弟子,對諸菩薩說諸法皆空之理,這種情形,叫做轉教,這也...(術語)大乘之妄惑,分現行與種子及習氣三者,既伏惑之現行,且斷惑之種子,尚有惑之氣分而現惑相,是名習氣。舍利...【安隱住】 p0625 瑜伽七十卷五頁云:安隱住者:煩惱苦斷,能作證故。...亦名:非法訶責 行事鈔·師資相攝篇:「訶責非法。四分雲,盡形訶責,竟安居訶責,訶責病人,或不喚來現前,不出其...(術語)文殊院之文殊,其左手持青蓮華,是不染著諸法三昧之標幟也。文殊無相之妙慧,不著諸法。故云不著講法。大疏...(術語)指四十八願中,第二十四願而言:與供具如意願同。...1、心法、心所法、色法、不相應行法、無為法。 2、唯識宗所立之修行五位,即資糧位、加行位、通達位、修習位、...【恚尋害他】 p0939 大毗婆沙論四十四卷二頁云:云何恚尋害他?答:如有一類、起瞋纏故;斷害他命。如是害他。...亦名:僧集否 子題:說戒雖界外亦須內集、說恣內外俱集是遮、受懺等法不制外集是開 含注戒本·戒經序:「時有比丘,...(名數)菩薩得七種之辯:一、捷疾辯,於一切之法,無礙故。二、利辯,有人雖能捷疾而不能深入,以能深入乃名為利。...上來戒定慧三學,總稱三無漏學。此三無漏學,為如來立教之大要。然非戒無以生定,非定無以生慧,三法相資,一不可缺...悲華經卷第一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譯 轉法輪品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與大比丘僧六萬二千人俱,皆...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佛告無盡意菩...斷際心要 河東裴休集並序 有大禪師。法諱希運。住洪州高安縣黃檗山鷲峯下。乃曹溪六祖之嫡孫。西堂百丈之法姪。獨佩...
關於佛法之種種疑問,前已略加解釋。諸君既無所疑惑,思欲著手學習,必須先了解佛法之各種宗派乃可。 原來佛法之目...
問: 我以前顛倒生活規律,導致自己得了前列腺結石,按佛法說到底是前世因還是今世因,導致的果報呢?念咒能治療嗎...問: 弟子受了菩薩戒,但上班後,沒持過午不食,持齋日也沒有,是不是犯戒? 大安法師答: 關於菩薩戒,對十重戒要...有一次,茗公上人去普陀山講《楞嚴經》,用過齋飯後,叫來弟子覺真法師,說道:明天,你講!事出突然,法師深感無從...
又是一年春好處,待到回望弱冠時。轉眼間,我離畢業又近了一步。站在這臨末的一刻,不禁想要回頭看看,我又學到了些...
古代有個很有名的關於放手的愛的公案,說有兩個婦人在爭一個兩歲大的孩子,她們都說孩子是自己的,誰也不願意讓給另...
世尊教我及俱絺羅,觀鼻端白,我初諦觀,經三七日,見鼻中氣出入如煙,身心內明,圓洞世界,遍成虛淨,猶如琉璃,煙...良心就是人人心中本具的是非心,衹要每個人本著良心做事,這個社會就會清明乾淨。 良心是一位菩薩,自私是一位惡魔...
首陀婆
【翻譯名義集】
【首陀婆】大論云:秦言淨居天,通五淨居。
上篇:梵富樓 | 下篇:阿迦尼吒 |
(術語)同華座觀。此觀法非眼識所對之境,為唯於心上想像者,故名曰華座想。經說觀了曰:是為華座想,名第七觀。...
般若轉教
習氣
安隱住
訶責非法
不染著諸法三昧
供養如意願
五位
恚尋害他
僧集會
七種辯
三無漏學
【大藏經】悲華經
【大藏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大藏經】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

佛法宗派大概

身體的疾病是前世因還是今世因呢
受菩薩戒沒有過午不食,是不是犯戒
來之不易的楞嚴經

將惡習變成自己的助力

【推薦】愛不是佔有,放手不是拋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