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翻譯名義集 > 正文
【轉業及隨轉業】 p1409 俱舍論十三卷十六頁云:論曰:表無表業,等起有二。謂因等起,剎那等起。在先為因故。彼剎...【喜貪俱行愛】 p1166 分別緣起初勝法門經十九頁云:復言:世尊!云何憙貪俱行愛耶?世尊告曰:謂於已得攝受資財,...(佛名)Maitreya,新稱彌帝隸,梅低梨,迷諦隸,梅怛麗,每怛哩,梅怛麗藥。菩薩之姓也。譯曰慈氏。名阿逸多,譯曰...【唯識所因難】 這是『唯識九難』的第一難。外人難曰:由什麼教理來成立唯識之義呢?論主答曰:如《華嚴經》說:『...(堂塔)在世尊生處龍彌你之塔也。八塔之一。...又作三金剛觀、三金觀、三吽觀。密教用以滅除身口意三業之罪垢,顯現諸尊功德之修法。其行法之次第,先著座塗香,行...(名數)八種之根本煩惱也。纏,為纏縛之義,指煩惱而言。八種者,無慚,無愧,嫉,慳,悔,眠,掉舉,惛沈是也。...(地名)河名,所在不明。譯曰腫領。見翻梵語九。...亦名:坐秉羯磨唯除一人、坐秉羯磨唯除二人 子題:威儀師立秉單白、開立說戒、坐和立秉、轉輪高座說戒 行事鈔·足數...(譬喻)以譬不可動,又譬無容嘴之處。碧岩三十八則曰:祖師心印,狀似鐵牛之機。同著語曰:千人萬人撼不動。五燈會...即描繪真實之相貌,尤指人物相貌,乃今所謂肖像畫。法苑珠林卷三十三述意部第一(大五三·五三七中):「昔優填初刻...香讚: 爐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 隨處結祥雲 誠意方殷 諸佛現全身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訶薩(三稱)...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唐大薦福寺翻經沙門法藏述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然用就體分,...佛說玉耶女經 失譯人名附西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長者給孤獨,為子取婦,得豪貴長者家...提起校園生活,大家都不陌生,但是說起佛學院的校園生活,相信很多人都不了解。 怎樣才能到佛學院上學?都有哪些課...有一個農夫,禮請無相禪師到家裡來為他的亡妻誦經超度,佛事完畢以後,農夫問道:禪師!你認為我的太太能從這次佛事...又三業殊體,自同有定。報定則時來必受,非祈禱之所移,智力之所免也。將推而極之,則義深數廣,不可詳究。故略而言...謝君,台灣省台北縣人,個性內向、乖巧,是個孝順父母的孩子。平時努力工作,省吃儉用,又把省下來的錢,供奉父母,...一、活法 過一天,少一天;過一天,樂一天;過一天,賺一天。 二、幸福與快樂 幸福不會敲門來找你,快樂也不能從天...正視自己的分別心,好壞是你自己想像出來的,我們大家可以從一個故事來看到分別心的相狀,從前寺院有一個禪師,他在...然此三人,修行證果,雖則不同,而同斷見思,同出三界,同證偏真,只行三百由旬,入化城耳。 在《阿含經》的三乘人...《僧祇律》記載這段迦葉尊者在佛陀圓寂之後,對比丘們所說的話。佛陀圓寂之後,有些弟子們,就忙著造塔、供養舍利。...
周羅
【翻譯名義集】
【周羅】立世毗曇云:閻浮人衣服莊嚴不同,或有頂留一髻,餘髻皆除,名周羅髻。應法師云:此譯為小,謂小髻也。弘明集云:削髮毀容,事存高素,辭親割愛,歸趣聖方。祛嗜欲於始心,忘形骸於終果,何乃戀於三界,豈留連於六道哉?薩婆多云:剃髮翦爪,是佛所制。律云:半月一剃,此是恆式。涅槃云:惡比丘相,頭須爪髮,悉皆長利,是破戒之相。式觀應世,廣說萬行之綱目,緬(懷也)想契理,唯唱四句之綱要。故十二年說教戒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妙玄釋曰:諸惡即七支過罪,輕重非違,如是等惡,戒所防止(戒分性遮,亦名主客,又號新舊)。諸善乃善三業,若散若靜,前後方便,支林功德,悉是清升,故稱為善。自淨其意者,破諸邪倒,了知世間出世因果,正助法門,能除心垢,淨諸瑕穢,豈過於慧。佛法曠海,此三攝盡。但由觀機樂欲,為善不同,應物隨宜,示行有異。或辨根性,則分信法之殊;或陳行相,則列別圓之異。且根性信法者,薩婆多云:因聞入者,是為信行;因思入者,是為法行。曇無德云:位在方便,自見法少,憑聞力多,後時要須聞法得悟,名為信行。憑聞力少,自見法多,後時要須思惟得悟,名為法行。天台遠討根源,久劫聽學,久劫坐禪,得為信法種子。其次行相別圓者,妙玄引涅槃明五行:一、聖行,謂戒定慧,為自行因;二、梵行,謂慈悲喜舍,為因中化他,此二是地前修因行也。垂裕記問:諸文或云聖梵是因,今何以梵行在果?答:聖梵二行,並通因果,對於天行,以二為因。今雲在果,何所疑也。三、天行,謂初地已上,證第一義天,天然之理,由理成行,故名天行。垂裕記問:天既是證,何名為行?答:從天起行,故名天行。故天行位,在於地住。四、嬰兒行,謂示同三乘七方便所修之行也;五、病行,謂示同九道之身,現為三障之相。此二皆是從果起應之行。淨名疏云:嬰兒行從大慈善根而起,病行從大悲善根而起。四教義云:同生善邊,名嬰兒行;同煩惱邊,名為病行。然此五行,若會三諦,聖行是真諦;梵行、嬰兒、病行是俗諦;天行是中諦。又依法華釋圓五行,經云:如來莊嚴而自莊嚴,即圓聖行;如來室,即圓梵行;如來座,即圓天行。如來衣,有二種:柔和,即圓嬰兒行;忍辱,即圓病行。大經云:復有一行,是如來行。所謂大乘大般涅槃。此示行法之綱要也。
上篇:達嚫 | 下篇:摩訶般涅槃那 |
梵語 marman。意譯作死節、支節、死穴。指由身體外部加少許傷害即會喪命之部位。瑜伽論記卷一上謂人身體之死節有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