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七十八卷十一頁云:又諸菩薩,能善了知制立律儀,一切學處,能善了知出離所犯,具常尸羅,堅固尸羅,常作尸羅,常轉尸羅,受學一切所有學處。是名七種戒清淨相。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南齊竟陵文宣王蕭子良募集僧俗共行淨住之法,稱為淨住社。淨住,為布薩(梵 posadha)之意譯,即於每半月集會講說戒...【眼處及耳等處】 p1000 法蘊足論九卷六頁云:云何眼處?謂如眼根、應說其相,如是耳鼻舌身意處,如應當知。...(寺名)Nālanda,在中天竺摩竭陀國。菩提道場之大覺寺東七驛,佛滅後鑠迦羅阿逸多王所建,歷代相繼而增建之,遂為...(術語)比丘等五眾死亡時,其遺物別為輕重之二,金銀田園房舍等之重物以之歸入常住物,三衣百一眾具為輕物,以之分...為隋代開國君主。姓楊,名堅。小字那羅延。開皇元年(581)至仁壽四年(604)在位。帝篤信佛法,除廢止北周之毀佛令...(術語)天台三相承之一。又名今師相承。即以天台智顗為宗師,而立其次第相承也。摩訶止觀一上所謂:此止觀者,天台...所緣緣者,謂有分齊境所緣故,無分齊境所緣故,無異行相境所緣故,有異行相境所緣故,有事境所緣故,無事境所緣故,...(經名)又名普賢菩薩定意經,三卷,西晉竺法護譯。即華嚴經之十定品也。...心地觀經云:世間凡夫無慧眼,迷於恩處失妙果,五濁惡世諸眾生,不悟深恩恆背德,我故開示於四恩,令入正見菩提道。...(術語)四向之一。不還之聖者,進斷餘殘之煩惱而向於阿羅漢果者。見俱舍論二十四。...(雜語)舉十念而上攝多念下攝一念也。無量壽經上曰: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1、如意寶輪王陀羅尼 南(nan)無(mo)佛(fo)馱(tuo)耶(ye) 南(nan)無(mo)達(da)摩(mo)耶(ye) 南(nan)無(mo)僧(seng)伽...佛說阿難問事佛吉凶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阿難說:「聞如是。」 阿難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貴諧偶者,有衰耗不...佛說罪福報應經 宋于闐國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迦維羅衛國釋氏精舍,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俱。九月本齋一時...為人子者,於此留心,乃為真孝。若依世間種種俗情,即是不惜推親以下苦海,為邀一般無知無識者,群相稱讚其能盡孝也...仰山禪師有一次請示洪恩禪師道:為什麼吾人不能很快地認識自己? 洪恩禪師回答道:我向你說個譬喻,如一室有六窗,...問: 若念佛人患有癡呆,臨終時請人助念,他有何方便來補救? 淨界法師答: 哦,這個很麻煩,因為癡呆症,第六意識...又白一切往生人等,今更為行者說一譬喻,守護信心,以防外邪異見之難。何者是也?譬如有人,欲向西行,百千之裡。忽...每人個都想得到幸福,幸福有它的因,才能得到幸福的果。 一、不貪常舍。不貪求不義之財,不義之財,難以長久。常舍...我們對於痛苦應該持什麼態度呢?你不能逃避,也不能斷除,你衹要了知就好。佛教對於結果是採取認命,因為你逃避不了...居士: 我現在還是每天早晚打坐,修觀心的法門。後來我學心理學的時候,發現它跟沙赫特的情緒認知理論有點像。 法師...按照佛法來講,高人即是有智慧的人,他有廣闊的視野,淵博的學識,看待問題很有廣度與深度,在這種高人的指點之下,...
七種戒清淨相
【法相辭典】
【七種戒清淨相】 p0062
上篇:七種忍清淨相 | 下篇:七種施清淨相 |
(術語)以法為大寶也。法華經信解品曰:法王大寶自然而至。又以菩薩為大寶也。法華經譬喻品曰:何故名曰大寶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