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七十二卷十五頁云:問:如是五事,幾學?幾無學?幾非學非無學?答:相及分別、通三種。名、唯非學非無學。真如、亦唯非學非無學。是無為故。正智、通學及無學。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因緣依】 p0592 成唯識論四卷八頁云:一、因緣依。謂自種子。諸有為法,皆托此依。離自因緣,必不生故。又如...(術語)惜物而不與人,貪求而無飽足之心。法華經方便品曰:若以小乘化乃至於一人,我則墮慳貪。中阿含經三十一曰:...(術語)有者生死之果報。其可招果報之煩惱謂之結。貪瞋癡之煩惱,東縛人而使住在生死之中,故名結。法華經序品曰:...【有執受無執受】 p0553 俱舍論二卷六頁云:有執受者:此言何義?心心所法共所執持,攝為依處,名有執受。損益...凡十六卷。唐代窺基撰。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三冊。又作瑜伽師地論略纂疏、瑜伽論略纂、瑜伽鈔。本書系法相宗主要經典瑜...教人行善叫做勸,制止為惡叫做誡。如來的教法不離此二門,經藏屬勸門,律藏屬誡門,諸惡莫作是誡門,眾善奉行是勸門...(雜名)至寶之妙華也。法華經譬喻品曰:寶華承足。...梵語 drsti-kasāya。五濁之一。指末世時,眾生執住於諸惡見,而濁亂世間。如有見、無見乃至六十二見等。其體為身見...(術語)真言為如來三秘密之隨一語秘密,故云真言秘密。秘密者,非言秘不示人也,謂法佛之三業幽奧深妙,非等覺之菩...(547~642)唐代淨土宗僧。或稱僧衍。并州人。博通諸學,解行並重。幼念慈氏菩薩,期能往生兜率內院,而解行不怠。...(Lassen, Christian; 1800~1876)出生於挪威,為德國研究東方學與印度學之學者,波昂大學教授。系最先根據語言學...慈悲道場懺法傳 此懺者梁武帝為皇后郗氏所集也。郗氏崩後數月。帝常追悼之。晝則忽忽不樂。宵乃耿耿不寐。居寢殿聞外...金光明最勝王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王舍城鷲峰山頂,於最清淨甚深法界,諸佛之境,如來所居。...百喻經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譯 愚人食鹽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頭喻 婦詐語稱死喻 渴見...一、出家前的生活 憨山大師(一五四六一一六二三)名德清,字澄印,明金陵全椒縣(今屬安徽)人。父親姓蔡諱彥高,...佛法大海,漸次而入。從皈依三寶,到發心出家,經過剃髮,受十戒,乃至圓滿具足戒,這是一個漸次的過程。正如《多論...我們常說要福慧雙修,如何正視福報與建立福報呢?經過一段時間的體悟後發現,福報需要從一點一滴的培養與積累,如此...編按:許多禪師的法名與高山、雪有關,這是因為禪師通常會選擇嚴寒的環境修行,來堅定自己的意志。相較之下,今日我...現在社會上的道德觀念很差,當官的有幾個安穩不出問題的?他們就是私心太深,貪心太重,自私自利,貪圖享受。所以我...佛在《地藏經》上講,如果有人能在南方清潔之地,供養瞻禮讚嘆地藏王菩薩,那麼這人居住之地,就能獲得十種利益,其...世界上的人人都想擁有快樂。但是,多數的人覺得快樂在外面,在於不斷的追尋,希望成為夢想中的自己,花了大半輩子不...昨天我們講了修行中會出現的魔障。所謂的魔就是障礙,使我們的修行停滯不前。以佛法的正知見來看,本來是沒有魔的。...
五事三學分別
【法相辭典】
【五事三學分別】 p0277
上篇:五事三斷分別 | 下篇:五事諦攝分別 |
不二即不異。由性而言,稱為不二;由相而言,稱為不異。[止觀輔行傳弘決卷五之四] p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