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六十三卷六頁云:復有四種修三摩地。一者、為得現法樂住故。二者、為得勝智見故。三者、為得分別慧故。四者、為證諸漏永盡故。當知依四補特伽羅,建立四種修三摩地。云何四種補特伽羅?謂苦速通,已得行跡,已見諦者。復有異生,未得行跡,已得有情所緣無量,已離欲者。又樂遲通,已得行跡,已見諦者。又樂速通,已得行跡,已見諦者。此中異生,已得無量,已離欲者;若已證得死生智通;當知是名智見清淨。若樂遲通行跡轉時,雖已見諦;由軟根故,而名退法。由此因緣,復於欲界受想尋思,當住正念;當起正知。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印度之數位。依俱舍論卷十二,解脫經中說六十數,但俱舍論僅列舉五十二數,其餘八數亡失未載。即:(一)一(梵 eka...道眾和俗眾。道眾是有道行的大眾;俗眾是凡俗的大眾。...(雜語)每晚必參住持求開示,謂之晚參。其晚參已前,大眾集於僧堂,坐禪澄心,以待晚參,謂之坐參。坐者禪坐,參者...(術語)天人與神仙也。理趣分述讚中曰:五趣之極曰天,人有神德曰仙。大日經疏二曰:天仙謂諸五通神仙。法華懺法曰...依貪著對像之不同,而將貪慾分為四種:(一)顯色貪,謂於他人之身份及青、黃、赤、白等顯現之色起貪著。(二)形色貪,...意謂陷於分別思量而欠缺機靈自由之狀。亦即勞于思慮分別,使心神疑惑呆滯,難以迅速悟解而當機立斷。碧岩錄第二十則...共同修行佛道的人,為三善知識之一。...(術語)依賴止住有力有德之處,而不離也。法華經方便品曰:若有若無等,依止此諸見。...【有翳】 p0536 瑜伽七十卷十二頁云:慧眼,於諸外道,說名有翳。...(術語)大乘之尊稱。八十華嚴經五十一曰:過二乘名為大乘、第一義乘、勝乘、最勝乘、上乘、無上乘、利益一切眾生乘...(譬喻)珍寶之所也。法華經化城喻品以譬究竟之涅槃。經曰:欲過此道至珍寶所,(中略)前至寶所。又曰:寶所在近,...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序 古筠比丘德異撰 妙道虛玄不可思議,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於多子塔前,拈華於靈山會上,...無量義經序 蕭齊荊州隱士劉虯作 無量義經者,取其無相一灋,廣生眾教,含義不貲,故曰無量。 夫三界群生,隨業而轉;...大周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序 天冊金輪聖神皇帝製 蓋聞:「造化權輿之首,天道未分;龜龍系象之初,人文始著。雖萬八千...學佛之人,必須存好心,說好話,行好事。存好心者,凡逆天悖理,損人利己等惡念,不許起。起,則立刻生慚愧懺悔之心...第一能變叫異熟能變。好,再來,二變呢?二變,把筆拿起來,叫做思量能變。 思量能變就是第七意識,老是以第八意識...淨業行人的願往生心,乃濁世淤泥中伸展出的正覺蓮華,潔淨希有。非大智大勇,難以具足如此願心。這種願心具化為厭離...原文: 《觀無量壽佛經》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作佛者,謂觀想佛像,憶念佛德,及與佛號。是佛者,謂當觀想憶念...不知你看過以下經典名言否?如果不喜歡,那就去改變,如果改變不了,那就去適應吧。如果做不到適應,那就只好迴避吧...蘄陽慧玉慧覺二禪人,參老人於黃梅紫雲山。自云心中生滅,念念不停,猶如野馬,特求開示,云何降伏其心。老人示之曰...1、貪心學佛,心常望報 有的人學佛的目的、動機和行為只有一個,就是求這個、求那個,求保佑陞官發財、考上學校、事...問: 有人說,往生只是在人斷氣前,若斷氣後頂多生人天,並且說不要經常參加斷氣後的助念,陰氣太重對人不利。我們...
四種修三摩地
【法相辭典】
【四種修三摩地】 p0454
上篇:四種所緣得時 | 下篇:四種毘缽舍那 |
【勒那翅奢】 翻調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