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手機請用瀏覽器訪問:http://m.fodizi.tw
文庫首頁
隨機推薦
佛教故事
法師大德
佛教經文
佛教知識
佛教詞典
全部文章
佛法入門
佛學問答
阿彌陀佛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加行
【法相辭典】
【加行】 p0525
瑜伽三十七卷二十二頁云:加行者:謂為獲得自勝義利,猛利樂欲為所依故;或怖當來墮諸惡趣,或怖現法他所譏毀;於諸學處,常勤護持;無間所作,殷重所作。
二解無性釋七卷十四頁云:於中策勵,名為加行。
上篇:
可愛異熟及不可愛異熟
下篇:
加行障
網站郵箱
手機客戶端
推特
Line
WSA
Gmail
二維碼
臉書
車缽羅婆
(天名)鬼神名,譯曰忍得脫。見金光明文句七。...
真性
不妄不變之真實本性。乃吾人本具之心體。佛教主張吾人所具之真性與佛菩薩之真性本無二致。[楞嚴經卷一] p4214...
印相
梵語 mudrā,巴利語 muddā。音譯作母捺羅、慕捺羅、母陀羅、牟陀羅、目陀羅。又作手印、契印、印契、密印、印。即...
佛光國師語錄
凡十卷。全稱敕謚佛光圓滿常照國師三會語錄。又作佛光圓滿常照國師語錄、圓滿常照國師語錄、佛光和尚語錄、佛光禪師...
雪岳山
為韓國半島之脊樑。屬太白山脈,其主峰大青峰,海拔一七○八公尺,為山脈之最高峰。舊稱雪山、雪峰山,為慕道者朝仰...
教唯識
【教唯識】 法相唯識宗的窺基大師,將諸經論所說唯識文義總攝為五種,稱為五種唯識,此為五種唯識之一。亦即就能詮...
夢
(雜語)夢中所現無實事,以譬世間之諸法無實性。維摩經方便品曰:是身如夢。為虛妄見。演密鈔四曰:言夢者寐中神遊...
五種生
【五種生】 p0256 瑜伽四十八卷二十三頁云:諸菩薩生,略有五種,攝一切生。於一切住一切菩薩,受無罪生,利益安樂...
頭末紅扇
日本禪林所用之金面「中啟扇子」。啟,開之意;即兩側之大扇骨自扇子之上半部起各向外側展開。於中啟扇子上頭描繪深...
金牒
(譬喻)經文之尊譬如金玉也。唯識述記一本曰:寶偈南讚,金牒東流。...
九色鹿經
全一卷。吳·支謙譯。收於大正藏第三冊。本經之經文極短,為敘述菩薩前世修業之本生故事,旨在教示修忍辱行。此外,...
二經體
(名數)經典中文與義之謂也。經者自一面觀之,惟為顯義之文字也,自他面觀之,則由文而顯之義理也。故文與義,為二...
【大藏經】譔集百緣經
譔集百緣經卷第一 吳月支優婆塞支謙譯 菩薩授記品第一 (一)滿賢婆羅門遙請佛緣 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時彼南方有...
【大藏經】般舟三昧經
般舟三昧經卷上(一名十方現在佛悉在前立定經) 後漢月氏三藏支婁迦讖譯 問事品第一 佛在羅閱祇摩訶桓迦憐,摩訶比丘僧...
【大藏經】普賢行願品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 罽賓國三藏般若奉 詔譯 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 爾時,普賢菩薩摩訶薩稱嘆如來勝功德已...
衹要你發願生極樂世界就一定能生
【舍利弗!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說到這裡,佛就又跟舍利弗說;...
虛空本不動,白雲自往來
我喜歡五台山那片湛藍的天空。更喜歡它的祥和與寧靜,因為它是文殊菩薩的淨土。 老法師時常提醒我們,要善於觀察諸...
古人用功不肯剎那離開工夫,故能當下悟道
有人問趙州:云何是大道?州云:平常心是道。又問:我不是問這個道,我問的是大道。州云:大道通長安。問話的這位,...
念佛是看您的用心而不是資歷
有人認為念佛一定要念很久之後,功夫才會夠用,或是認為念佛資歷長的人功夫一定比較好,這是不一定的。因為念佛是看...
其實幸福不在遠方
其實幸福不在遠方,也不在夢裡,就在我身邊,在我每一天的努力裡,每一分鐘的愛裡,每一秒鐘的期待裡。能認識你,和...
誦持楞嚴咒者是植種大善根之人
楞嚴咒是佛頂光明聚集,化身如來所說的神咒,因而極具妙不可思議功德。每一句有每一句的作用,每一字有每一字的微妙...
修淨土法門要發起出離心
沒有體悟到無我(大乘中觀學派稱之為空性)的人是極苦的。凡夫有苦,卻沒有苦聖諦,他在苦作惡苦作惡這樣的惡性循環...
今人修行,為何念佛者多,往生者少
夫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功德,總出心源。一切逆順苦樂生死涅槃,離此心外,無片事可得。故曰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詞典首頁
法相辭典
大藏經
更多文章
【淨界法師】堅固的妄想一定會破壞你的佛號
【淨界法師】唯識學從第六意識下手
【徐足之】九種「作觀」戒淫法
老鼠託夢昭示邪淫之報
清明節佛弟子應該怎麼做
懺悔法門
金剛經
工作事業
忍辱法門
戒殺放生
施食法門
超度意義
禪修法門
觀音菩薩
看破放下
消除業障
臨終關懷
獲得財富
人生感悟
健康素食
地藏經
釋迦牟尼佛
普皆迴向
佛教智慧
念佛法門
夢參法師
大安法師
如瑞法師
弘一大師
達照法師
妙蓮老和尚
聖嚴法師
其他法師
淨慧法師
淨界法師
星雲法師
印光大師
慧律法師
蓮池大師
靜波法師
廣欽老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