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五台山那片湛藍的天空。更喜歡它的祥和與寧靜,因為它是文殊菩薩的淨土。
老法師時常提醒我們,要善於觀察諸法實相。觀察即是思維修。思維修就是分析某一個所緣境。通過教、理、喻、因,進行觀察,思維,直至內心產生定解。
老法師從一開始講《華嚴經》就說:「你要相信你自己就是毗盧遮那,毗盧遮那所證得的真如之智,和你本具的性體無二無別。」我常常想,既然我是毗盧遮那,不什麼還會有煩惱呢?為什麼樣不能像佛那樣來去自如呢?為什麼沒有佛的功用,常被無明所縛呢?當自己煩惱起來時,就不敢說我是毗盧遮那佛。因為佛是沒有煩惱的。《華嚴經》說:「心佛與眾生,是三無差別。」那是從理上說的,但事上還是有差別的。
在普壽寺緊張的修學中,我喜歡獨自一人看藍天、白雲,用心去感受五台山的清涼和法喜。當看到白雲在空中的變化,時而烏雲密佈,時而彩霞滿天。想起古德所說的一句話「虛空本不動,白雲自往來。」是什麼意思呢?把它跟《華嚴經》結合起來看,噢!「虛空本不動」不就好比我們本具的清淨法身毗盧遮那的體性嗎?之所以未能起妙用,是因為被如雲的無明煩惱所覆蓋。盡管我們心常生熱惱,迷失本性,但法身是常寂,如虛空一樣,任憑雲起、雲落,而虛空並沒有動搖。
當我們煩惱生起時,你只要善於觀察,覺知它的生、住、異、滅。煩惱並不能損害我們的法身。平時多加思維分析,訓練自己的這顆心,不要讓它散亂放逸。要平靜而不懈怠,興氛而不散亂,戒驕、戒躁。把心安住於善法中,內心自然遠離空虛茫然。沉浸在寧靜、愉悅祥和的氣氛中。如風和日麗、晴朗天空般的寧靜。
老法師說成佛是用心來成的,並非離此心外,更有餘佛可成。把握自己現前的這顆心是最重要的。修行不就是為了去妄求真嗎?我們本具毗盧遮那的體性。為什麼不能顯現,就如藍天被厚厚的雲層遮擋,看不見一樣。然虛空依舊如故。我們的真如被無明所覆,心海潮起潮落,看不清自己的本來面目。所以未能起妙用。當你拔雲見月,湛藍的天空依然是那麼湛藍。無明煩惱亦復如是。當你拔開煩惱的烏雲,自性顯現,內心頓感清涼平靜,智慧大開,一切事物影現其中,便能看到事物的本質,而不去執著它的現相。因為一切諸法實相,如夢、如影、如響、如聲,多多觀察思維,對於生活中所遭遇的任何事都得到緩解。什麼人我是非,善惡好丑,都是因緣和合的相續相,並非實有。所以寂天菩薩在《入菩薩行論》中說:「 遭遇任何事,莫擾歡喜心,憂惱不濟事,亦失諸善行。」
我們應該像虛空那樣,含容一切,任雲自往來,而不壞其性。訓練我們的心,遇境逢緣你才能作到不動聲色,坐觀雲起時,煩惱自然漸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