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心性清淨本然,怎麼就產生山河大地呢

《法華經》開顯了每一個眾生都有真如的本性,所謂的相妄性真。雖然我們每一個人的長相不同,你看你的長相跟他的長相不同,我們的長相跟螞蟻的長相也不同,但是這個長相是生滅的。

你前生長得跟今生也不同,你來生的長相跟今生也不同。而我們在不同當中找到了一個共同的本性,在《法華經》裡面就是開示悟入佛的知見。把生滅的相狀,啪!整個破壞了,開顯眾生本具的心性。

在《法華經》當中,所有的人聽過以後,沒有人產生懷疑;所以《楞嚴經》是圓教中還帶一點別教的思想,有些人還是產生懷疑,佛陀還要再宣說。所以,它只是《法華經》的前方便,因為它是方等時,四教並談,以圓教為根本,但是含有藏通別的教法在裡面。

這個地方先把二乘心中的問題提出來。

這以下我們看戊三,正說。佛陀正式地說明所謂的「勝義中真勝義性」,就是所謂的真妄不二、性相圓融的道理。分兩段:第一段,答迷真起妄以釋理違事難;第二個,答相隨性遍以釋相違性難。

先看第一段,佛陀講到這個理違事難。說,我們清淨本然,怎麼就產生山河大地呢?說你這個心是無相的,無相怎麼就產生這些身心世界的男人相、女人相出來呢?佛陀的回答只有四個字,因為「迷真起妄」。「迷真起妄」,這個「真」是什麼?就是我們的現前一念心性。「妄」就是無明妄想。

我們解釋一下。我們只能夠說「迷真起妄」,不能說「從真起妄」,真怎麼能夠生起妄呢?佛陀觀念裡面是說「妄本無因,因迷故有」,妄想是沒有理由的,沒有原因的。妄想從哪裡來?它本來就是沒有根本嘛,達妄本空嘛,你說它從哪裡來?它只就是一念的迷情嘛,「妄本無因,因迷故有。」你不能夠說妄想從真心出來,那就完了。清淨本然怎麼會有妄想?我們只能夠說,因為我們迷失了本性,所以產生了妄想。

後面佛陀又講一個故事。他說,什麼叫迷真起妄呢?說有一個人,一個很健康的人,早上起來照鏡子的時候,誒,突然覺得:我的頭不見了。他的頭還在,但是他認為他頭不見了,產生這一念的迷情,然後就到處說:「我的頭到哪裡去了?」

一個有智慧的人過去,一個巴掌「啪」打過去,誒,他醒過來了。他醒過來的時候,他頭就在了;但是他在迷惑的時候,他頭也在啊。他只不過是怎麼樣?只不過是一念的迷情嘛!

所以我們凡夫跟佛差在哪裡呢?「夢裡明明有六趣,醒後空空無大千。」只就是一念的迷情,所以虛妄地顯現了三界。當我們返妄歸真的時候,最後覓之了不可得。

這個就是所謂的迷真起妄。這個觀念,這四個字,佛陀後面會詳細地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