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
我們尊敬的化通長老慈悲,真常法師慈悲,各位常住師父慈悲,各位居士同修,大家下午吉祥。
感恩我們祖印道場,常住成就這個法緣,今天本人也是再次在這個法堂,跟大家來共同學修稀有難得的佛法。一切法要成就,必須要有因緣。所幸的是我們過去有這個因,就像種了種子一樣,今天現行有這個緣,我們道場的成就,通知大家有這個法會。
那麼諸位法師,還有居士同修,蜂擁而至,同來聞思。這其中從因到緣,種子、陽光、雨露、施肥,一點兒都不能少,因緣具足成滿了,那我們今天才可以說是有這個深厚的法緣。
既然大家來聽法,又是兩天的三堂法會。我是非常不才,因為學其實也沒有,現在在普陀山的白華庵,號稱閱藏,其實也沒看過幾本經書,那麼修行就更談不上。首先也跟大家交個底,2000年到普陀山,2001年出家,十幾年後又回到普陀山,剛兩年常住。
拿我自己看,也許還有點兒吹牛,就是人稍微善性比較善,至於說修行的功夫呢,一點兒都沒有。唯有對於釋迦牟尼佛到咱們這個世界裡來示現說法一場,也是宿世的善根吧,對這個聖教、佛法呢,有一些信心。這些年,跟大家一起來學修,也就是靠這個信心。
那麼之所以敢坐在這裡,來號稱講法,倒是有一點,自打開始結這個法緣,慈悲,真的是,不要說跟觀音菩薩比了,跟在座的老和尚、各位法師們比,提鞋都沒有資格,悲心太差。但是「不忍眾生苦」差一點,「不忍聖教衰」還這麼多年一直在丟幫跌底地堅持,一直反正只要有地、有人、有因緣,就來講。就所有的我的底就這麼多,先給大家交代一下。
我想我們今天有這麼一個恩惠,我們要把這個功德要體現在刀刃上。實際上跟諸位說,就是我們學佛修行呀,也是要有福報的,這個福報比世間的福報需要大得多。所以大家盡量來聽聞佛法,首先我們要明白,能懂一點是一點,能明一次是一次,就是要把佛法的基本教理要懂得。
現在很多時候,我們四眾弟子,特別是居士同修,雖然來聞思接觸佛法,但是基本的常識甚至都,要麼是欠缺,要麼是不知道怎麼來搭配、組織,搞不清楚定位。所以導致了有時候法門也拎不清,一門深入也抓不住,那麼今天聽一下這個說,明天再聽一下那個法,最後自己越來越糊了,不知道往哪裡走。所以大家要用在刀刃上。
我們聽法聽得有幾分明白了以後,再要堅固自己的信心,不能虛浮的。現在我們的信心算是,我想基本上,好的能算六十分及格,百分之百肯定達不到。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在各種因緣中,自己能夠取捨抉擇,才不負為三寶弟子。
這輩子跟佛法有緣,能夠有這個福德智慧,修學佛法能夠體現出來一點歡喜自在,有一個堅固的出離心,知道自己的修法應該投放在哪裡,一門深入,漸入佳境。
當然如果大家狀態好一點,我們來,不管說什麼法,實際上萬變不離其心,咱們修行入道,諸位要懂得,佛法叫心地法門。要把我們這個心,什麼是心?所有我們每天的見聞覺知,都是你的心在作祟,你能不能抓得住,盯得牢,這就是功夫。
能不能夠跟進得緊,步步為營,這就叫修行。所以這個法呀,大家不要覺得說,師父們坐著,我是居士,他學得皈依了很久了,我才剛剛學佛,在這個上面完全是平等的。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佛性是平等的。
不要說諸位六根具足,能夠坐在這裡以人的身份來聽法,六道輪迴,墮到地獄,作了畜生,我們的佛性依然還是平等的,就憑這個來顯現我們的心地。但凡你不轉身,一轉身,大家看到的風景都是一樣的。
所以我們每聽一句法,每緣一次這種般若智慧,都要為這個服務,都要用在這裡。在這個上面,沒有長短淺深,僧俗之分。當然,這就需要我們過去的善根,因為你的心要在道上,那這個就僧俗有差別了。
師父們住在廟裡的話,每天都緣在三寶佛事上,不是誦經就是念佛,不是接眾就是清修。諸位在家裡邊的話,紅塵生活太迷人了,所以特別是居士同修呢,我們要站穩一點。
那麼今天我們來講的內容,因為佛法很多呀,經、律、論。現在我在普陀山白華庵,這個地方叫閱藏室,就是普陀山閱藏室。你說一套藏經放在二樓,就整整放了滿滿的一屋子。到底我們說有這麼多的宗派,有八萬四千法門,到底從哪兒講起?那我們就直接痛快,今天說的主題還是依舊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特別是,可能有的一些同修也常聽我講法,我有時講法講得一下子來了勁了,手舞足蹈,激情四射。這次來了,我跟真常法師也商量,我說我就不想(那樣),我累了。昨天也在講,前天也在講,在普濟寺講,在白華庵講。
咱們這次法就心平氣和,說點兒能用得上的,實實在在的。也是修行過來的大德,老祖師爺親口吐露出來他的實證功夫,流淌出來的這種真切的開示。不要說那麼多的大經大論裡面談玄說妙,就平平地坐在這兒講,為什麼要這麼修?怎麼修?怎麼堅持修?怎麼在生活中修?
雖然說念佛很簡單,大家都知道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本地話怎麼說來著,阿彌陀佛。但是,你說為什麼要念這句阿彌陀佛?怎麼就到了我們耳朵裡邊?為什麼好像人人都知道的這麼多,都是知道他。幾乎就成了整個佛教你是不是佛弟子,開口閉口有沒有這句話,成了一個標誌了。就是大家要想想,為什麼?我們念佛是為什麼?為什麼要念佛?最後能夠得到什麼?有些什麼是你只管念就隨便就能得到,有些什麼是我們最後一定要得到,這個就是要有什麼呢,要有覺悟性。
因為就像,怎麼說,就跟賺錢一樣,大家在世間都要過日子。那麼我們賺的錢,你怎麼花?你是賺了一把錢就開始到處亂花,瞎花,今天就花沒了,再吭哧吭哧去賺。還是說該花的花,往哪兒花,花到刀刃上。這修行的功德,大家積福報的功德,也是這樣子的。要明白為什麼念,念了為什麼?否則就像印祖說的,有可能我們把一大塊黃金就換了一個糖吃,浪費掉了。
我們今天在祖印寺講「阿彌陀佛」,當然也不是我亂講。諸位又要說到了,就近,我們都知道,法雨寺,在我們上個世紀,也是離我們現在時間最近、最親切的,曾經駐錫過一位大德。這位大德他既不是方丈,也沒有管事兒,從來不掛什麼名,但是現在他是淨土宗的第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一生都不求別人抬舉,不求名聞利養,但是所有的人甚至包括當時的大德,都抬舉他。
我只舉一個例子,印光法師圓寂了以後,他自知時至,自知時至呢,就跟廟裡呀,給弟子們呀,給廟裡的常住師父,就把所有的事給安排好了。然後還說要這個,是舉辦個什麼法事來著,能不能到那個日期,他要指定靈岩山嘛,下面以後誰管事,因為他是精神領袖。說那就到什麼時候,說那個時候來不及了,言外之意說已經人家要走了,那麼又把日子提前。
走的時候說:阿彌陀佛來了,西方三聖來了,我要走了,盤著腿就走了。就是沒有一點點,我們說的,就好像大的瑞相也沒有,驚天動地的,現場的來了什麼香味呀,天樂盈空,都沒有。
只有一點,所有當時教內數得上的高僧大德,一位不落的齊聚在當時靈岩道場,包括四大名山的山主,各個名山古剎,比如說少林寺呀、白馬寺呀、靈隱寺呀,所有這些大廟的主人,全部齊聚在靈岩山,共同來參與涅槃法會。大家想想,光這一個場面,後來弘一大師說「三百年來第一人」,佛門第一人。
所以我們應該很慶幸,就是說在我們現在的因緣中,視野裡邊,生活裡邊,今天我們來講他老人家的遺教,說明我們也是有福報的,還能緣到印光法師的這個法緣,他講的這個甚深的開示。因為一個,他把三藏教法看了個遍。
釋迦牟尼佛說的,他都知道,所以他不會搞錯,不會拎不清。二一個,他念佛念得,閉關念佛念得,親證念佛三昧。大家要知道念佛三昧是什麼概念,我們現在想想,給你形容都形容不了,無法思議,只知道已經超凡入聖。第三個,他是弘揚淨土的權威,洋洋灑灑百萬字的《印祖文鈔》,到現在還是淨土行人每天必要吃的糧食。
最重要的一個,他是大勢至菩薩再來,這個大家也都知道。不論他的凡功德,就是他表顯在這個世間跟我們結的緣;或者他的聖功德,「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這是大勢至菩薩親口說的話。所以說,也是不厭其煩地,婆心切切地,給大家來分享一下《印祖文鈔》。《印祖文鈔》的哪一篇呢?叫《一函遍復》。
各位手上都有一份,這篇書信實際上不是他老人家一開始弘法的時候寫的。但是,這篇現在在《印祖文鈔》或者《印祖全集》排在第一位。他是什麼樣的一個情況下呢?就是說,老和尚已經老了,他說眼睛也不行了,體力也不支了,寫字也寫不來了。那麼每天請法問話的越來越多,已經應接不暇了。
那他說,那這樣吧,他就總體上說不管你有什麼問題,我估摸著常問的問題,我看著寫一篇文章,然後再有人問的時候,如果個別的問題,他就把這個複印完了,直接寄給他,在這上面再批示他另外提出來一些針對於個人的具體問題。所以通過這樣一下,我們就知道,這篇書信可以說是印祖的總持文鈔。就是他已經回答別人的問題寫的文字差不多有一百多萬字了,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就依著他的經驗,把曾經遇到的問題,都給它進行了一個匯總。
我們相信,在講的過程中,特別是在座的諸位居士同修們,你們也是江浙一帶,當時老人家也在江浙一帶弘法,所以遇到的問題肯定有你們曾經起過懷疑,乃至到現在還憂心忡忡,相信這次就能給大家解決,《一函遍復》。
當然我們此前也在祖印寺講過,還記得吧,有來聽過的,《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是吧。我說可能真的咱們這個道場也跟印光法師有緣嘛,為什麼,因為你看兩位稱名,剛好掉了個個兒,這兒叫祖印寺,講的叫《印祖文鈔》,《印祖文鈔》在祖印寺講,正好掉了個個兒。這個法不可思議,我們也不曉得裡面有甚深的因緣。總歸今天來就是應景,跟大家說一說。
我們來先介紹一下這篇文章裡面的大概內容框架,跟大家說一下。這篇文章裡面,特別接地氣,可能諸位聽得都覺得,怎麼嘮家常話一樣,甚至會覺得婆婆媽媽的,的確如此。但是大家要知道,印祖這裡講到了說,「語雖拙樸」,就是我雖然講的話,誰都能說,很土氣。
但是「義本佛經」,我講的這個道理沒有一個不是出自佛經,有根有據,是我自己謅的,沒有。全是從佛經裡面抽出來,把它白話了以後,又深入淺出地開示給大家。
那麼,「若肯依行,其利無窮」。所以我們來聽這部文章,大家要跟聽經一模一樣地來恭敬對待,你不要以為,法師說了,我們來聊聊天,就聊聊天好了。當然講解過程中,如果大家生起了疑問,或者你自己有原來修行上呀,或學佛中的問題,可以寫成紙條,明天還有兩堂,會留時間給大家解答問題。今天大家第一堂有一個思惟的緩衝就可以了。
這篇文章裡邊,我們先作一個概括,特別接地氣。第一個版塊裡面,就是講到念佛的人啊,應該和我們的家庭、親朋好友,乃至同事怎麼相處,念佛的人。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就是,我們既然是同修,大家都來修行,那我們的誦經呀、禮拜呀,等等這些,放生呀,諸如此類的,慈善,所有這些功德攢起來,怎麼處理,如何迴向?把它運化到我們的道業上來。迴向法門特別重要,但是我們往往會忽略了迴向和發願,實際上所有一天的功德,全憑先開始發願,完了迴向,把它兩頭兒給抬起來,你才能夠勝券在握。
第三個就是說,大家都知道念佛的人,比如我們這裡的道場也叫祖印禪寺,對不對。中國佛教呀,基本的修行,最後落處都是,要麼是念阿彌陀佛,要麼就是參禪開悟。歷代以來,最後雖然有那麼多的道理,基本上就匯入到這兩條大河裡邊。可是這兩條大河雖然平行,離得很近,最後匯入一點,走的過程中,各走各的,不能混淆。所以第三個就是,念佛的人跟禪宗的人,區別在哪裡?共同點在哪裡?大家要把它釐清。
第四點就是說,如果我們念佛的人,好多人雖然念阿彌陀佛,他沒有念佛的知見,他會出現迷信的部分。我們現在還有,說實話的,我那天說起說,實際上現在我們漢傳佛教,比如勸大家信,接引行人,很少是從第一念,比如說皈依三寶呀,受持五戒呀,有正知正解,明白道理地去,大部分都是稀裡糊塗。
反正過去的善根顯發了,今天因緣一具足,我就皈依了,我有師父了。聽說有的還要先拜一個男師父,再拜一個女師父,生下了寶寶了,趕緊去起個法名,這樣。這個當然是善根很深,功德無量。可是我要告訴諸位,嚴格地講,我們現在很多佛教徒,是從迷信起信的,知道嗎。就反正不明不白地先拜了再說。
那麼,拜的時候,各種因緣,過去緣起也就是籠而統之,囫圇吞棗,也沒有給他逐一講什麼叫三皈,也沒說過什麼叫五戒,說佛弟子最根本的要幹啥,從哪兒開始,走走停停,不要出軌,都搞不清楚。所以現在我回到普陀山以後,現在我發現了,我最主要的一個講法工作,就是開始講基礎知識。
現在我到靈隱寺也講基礎知識,下一星期到光孝寺也要講基礎知識,上光孝寺。因為我們第四個問題就印祖說了,我們念佛的人特別容易表現的迷信部分。我不知道你們這裡,比如說你們有沒有念《壽生經》的,聽過這個嗎?有沒有知道一個詞叫寄庫的?都知道。或者你念佛念的你要幹什麼,我聽說過,上次也講了大家誰過生日了,同修、好朋友、居士同修互相給念佛,念的給他攢著。
這七天給你念,那七天給他念,還有這樣的。這個固然是好呀,你說我看到念得很精進,多麼虔誠,可是念著念著,就為了給他攢著。你攢著幹啥呢?念佛為什麼?是為了長命百歲嗎?念佛當然能長命百歲,真的會長命百歲,可是你要知道,長命百歲還得一死,往哪兒死?你不要再說還來了,再來啊,你這輩子還沒活夠嗎?我告訴大家,我四十五歲我都有時候活夠了,太累了。就是什麼都稱心如意,就這個色身沉重得都太累了。
今天從普陀山過來,大太陽曬得我呀,哎呀,在那兒等了半天,無時無刻是不痛快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有正信。迷信部分,這是第四個問題。
第五個就是我們念佛人吃素還是吃葷,到底吃素吃葷怎麼解決。你現在已經能吃素的固然好,那吃不了素的怎麼辦?你把他一巴掌拍死嗎?你斷了他的法身慧命。
第六個,我們怎麼孝敬老人家。諸位都有父母,都有師長,父輩祖輩,有的爺爺奶奶還在,或者已經過去的也有。那我們不管是,《地藏經》裡面不是也講過「利益存亡品」,「存」的就是還在世的,「亡」的就是歷代宗親,已經走了。我們怎麼來盡真正的大孝,就是成就他往生,離苦得樂,往生淨土。
後面的就更加具體了,比如說第七個,觀音菩薩救苦。現在我們比如說年輕的女孩子結婚以後生小孩,很多都是難產,要剖腹產,說實話很危險。這會兒觀音菩薩用得著了,為什麼想不起來?為什麼不念佛?
再一個,在座的諸位居士同修比較,女眾居多,女眾做佛事到廟裡,自己家供佛堂,平常修行做功課,你知不知道基本的恭敬?每天上供、磕頭、上香注意事項。
再一個,觀音菩薩和阿彌陀佛他們兩個是合作關係,不是水火不相容的,不是念了觀音菩薩就得罪阿彌陀佛,或者念了阿彌陀佛就忘了觀音菩薩,他倆是一夥的,知道嗎。西方三聖到時候是結伴來的呀。雖然我們有時候覺得觀音菩薩加持你,加持得你有點委屈了,到阿彌陀佛那兒告他一狀,因為他是他徒弟。但是我們要知道,菩薩是管我們活著的時候的苦,阿彌陀佛是臨終的時候管我們輪迴,再不輪迴的苦,你把它搞清楚。
第十個,這個我就要得罪一下,這兩天一定要得罪,你們不要嫌棄。女眾很麻煩,習氣濃,情見重,所以說特別在女眾的習氣濃的情況下,最難相處的家庭生活關係,恰恰是你最佳修行的機會。比如說你跟你婆婆,比如說你跟你媳婦,比如說你們兩個是,那個詞怎麼說來著,你們的老公是兄弟,你們倆叫什麼關係,妯娌,對,比如說你們是妯娌,這都是最難相處的關係。印祖都給我們開示這些。最後一個就是怎麼教育小孩的最佳方法。
你看,《一函遍復》完全把我們生活中具體的這些,都給照顧得面面俱到,差不多有這麼十一到十二個版塊。這是我們先把這作一個介紹。
好,我們下面開始,既然我們講《印祖文鈔》,有幾點先給大家說一下。因為剛才講到了,印祖是淨土宗蓮宗的第十三代祖師。我們大家學習淨土法門,你們要知道,什麼問題不懂了一定要懂得去翻什麼,翻經書。不要圖現成的,趕緊給我,有時給我發個微信說怎麼怎麼樣,怎麼怎麼樣。
你一定要身邊常備淨土五經一論,《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無量壽經》、《普賢行願品》、《念佛圓通章》,然後還有一個論典叫《往生論》。一旦有問題了,你就,誒,我曾經念過經,這個問題好像佛在哪個裡面講,趕緊翻開去看,那個是百發百中,絕不會引導你錯誤,一看明白以後,鐵定了就這麼辦。以後就記住啊,就這麼學,而且,你一旦這樣學出來的,你以後不但自己用,給別人講也不會講錯了,你腰杆是挺直的呀,是佛這麼說的。這是經。
當然經裡邊,我們有時候,經,要具體把它運化在心裡面,還有人替我們寫的叫什麼呀,叫做論,《印光法師文鈔》實際上就是一部論典。但是他這個論典呢,是以一封一封的書信結集而成。傳印長老都講過,現在我們在東林寺的法主老和尚,也是我們中國佛教協會的前一任會長,中國佛學院的前院長。傳印長老講過一個什麼話呢,他說,如果我們這個時代的人,想在這一生短短的不過近百年時間裡,你能夠這一生得到佛法的真實利益,不耽擱、不繞路,一定要從《印光法師文鈔》裡面來學,就是這輩子就能成就。
所以我們首先要知道,有必要說一下,《印光法師文鈔》,我們有時候也叫《印光法師全集》,它是怎麼形成的,怎麼現在流通的。你看,我帶了這麼一本,這只是上冊,印祖的法像,他的眼睛看著你們的話,是能看透的。有時候我看著這法像這麼莊嚴威德,真的是,我們念楞嚴咒的時候,叫做畏愛兼抱,又敬畏又敬愛。
那麼很多時候我們就會覺得,比如翻開看,你覺得印光法師(著作)好像版本還不一樣,因為有的時候是把它摘出來,有一個《淨土法要》,還有一個《印光法師文鈔菁華錄》,還有一個,比如說《印祖文鈔六百問》,等等諸如此類的,這都是後面的一個縮版。真正印祖,我給大家說啊,他是出道比較晚。
不像我們現在,你說我在中國佛學院差不多就是這麼混日子混了七年,結果因緣一現行,就號稱講法。其實古德講到說,年紀太輕了弘法是不吉祥事,因為你的福報還不夠。可能也是我們這個時代吧,經過一些具體的事情,所以青黃不接,講法的人現在也不是很多吧,可以這麼說。
所以像我這樣的也就拉出來,算講法。這一方面,說明我們現在真的是,不管是主管部門呀好,我們的黨和政府特別支持佛教,能夠這樣坐下來,能夠弘揚佛法。另一方面,確實這個現在青黃不接,本來講法應該老和尚開悟了,坐在這兒四平八穩,有攝受力的,那我們現在只能大家聽點道理,聽點知識。當然你用在自己心裡了,那就是你的功德。
可是,印祖人家不是這樣的,印祖是五十多歲才出道,確實是龍天推出的。因為他出家以後,直到三十三歲的那一年,才到普陀山閱藏。閱了近二十多年的時間,就在那兒一點事都不幹,就在法雨寺閱藏。閱藏完了以後,直到差不多五十三歲的時候,因為畢竟閱藏呀,他修證的功夫也有了嘛。
大家要知道,這個法器放在那兒呀,他是自己發光的,我們自己肉眼凡胎看不見,咱們廟裡也有大菩薩,祖師爺來的。可能你們常親近祖印道場,你們也看不出來。有時候你們光看法師們的毛病,覺得這不對,那不好,你認不出。
因為他發光,他不在,凡夫肉眼看不見,龍天護法能看得見。所以,五十多歲那個時候,因為成了這樣一個法器了,就是他作為祖師級別的一個弘法的資糧已經置辦好了,就宴坐在那兒了,這個時候,龍天就開始要出動了。
當時上海有一個《佛學叢報》,因為我們江浙滬一直以來,上個世紀,都是連在一起,好像是一片兒。《佛學叢報》又叫《上海佛學叢報》的時候,他就開始寫文章,因為他已經有了很成熟的見解,對於當時的佛教,弘揚的這些誤區,當時的現狀,他對佛法的見解。並沒有署名叫印光法師,而叫一個什麼,叫常慚,就是我常心懷慚愧。
你看人家祖師爺還以這樣的一種自謙。我剛開始講到我就這點兒水平,肯定有居士同修說,法師你太謙虛了。我不是謙虛,祖師們他們也不是故作謙虛,因為他們都是用佛的標準來衡量自己,所以他說他常慚,就經常慚愧。在民國六年的時候,當時佛教裡面有一個很有名的護法,叫徐蔚如。在座的諸位同修你們都叫護法居士,護法就各種各樣的,但是大家要知道,真正的護法要竭盡全力地讓正法久住,法輪常轉。
那麼他呢,大概是得到佛友,印祖給佛友居士們寫了三封信。誒,被他看見了,說,呀,現在教內居然還有這樣的明眼人。因為印祖文字三昧嘛,他有修證功夫的話,他寫出來的字跟咱們一樣內容啊,別人看了會有攝受力,會撥動他的靈性,佛性心弦。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就非常受用。那時候還是木刻版,他就把這三封信刻了個小小的冊子,這個冊子他就印了五千本,叫做《印光法師信稿》。
大家記住啊,這是《印光法師文鈔》的雛形,最開始就是三篇。那麼因為他自己很受用,這個居士他很有正知見,所以在這樣情況下,他就開始到處去收集印祖給別人回答問題的信,收集了二十多篇信,當時又在北京排版,叫《印光法師文鈔》,開始正名。
雖然是二十多篇很短的《印光法師文鈔》,可是越來越受歡迎。你看我們現在大家讀《印祖文鈔》,不管是他的文采也罷,智慧也罷,慈悲也罷,它就深深地能夠含攝在這些文字中。當時是誰說他的文字三昧來著,應該是梁啟超吧,梁啟超說印祖是文字三昧。那麼這二十多篇信呀,印了很多,結緣出去以後,大家都覺得深入人心。
到了1923年的時候,就把他的文鈔又進行了增訂,這個時候就算是具備了第一次出版的份量,分上下兩冊,也就是兩冊在流通。1925年的時候又進行了重訂。在原有的基礎上,他不是不斷地給別人回信嘛,就是我們現在常聽到《印光法師文鈔》裡面,有一個叫增廣,你們聽過這個吧,《印光法師文鈔增廣》,這個增廣就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些,就慢慢地變成四本,從兩本到四本。
這四本基本上當時定型的就是第一部分的《印祖文鈔》,全部都在這裡。這就是我們有時候不是把它叫做正編,有時候叫做增廣,增加的增,廣闊的廣。從三封信一直發展到一套書。
原來以為這一套流通就可以了,可是金子的光芒呀,它會越來越盛。到了民國十九年的時候,印祖離開普陀山到蘇州的報國寺去閉關。閉關的時候,還有人不斷地來問他問題,他在關房裡一邊給他回答,還有時候回信,讓護關的人往出寄,給他們寄講的開示。
當時報國寺的當家師特別有智慧,他眼看說,哎呦,這樣的大法師的法寶不忍心讓它淹沒,他就讓小侍者幹什麼,偷著抄。印祖把這個信封已經封好了,拿出來讓護關的去寄,他讓他的侍者你再把它拆開,抄一遍,抄完了再給它封起來,再寄出去,按原有的地址再寄出去。就這樣慢慢地積累積累,積累的這個當家師圓寂了,圓寂了以後,這個當家師當時叫做明道法師。
明道法師圓寂了以後,偷抄的這個人,就這個侍者,就把他抄下來的文稿又給了新的當家,叫妙真法師。現在咱們去靈岩山,你們有到靈岩山齋堂用過齋,你去看一下,靈岩山上面有三張黑白照片,中間是印祖,兩邊就有這兩位當家師的照片。這個妙真師呢,當時就把他偷抄的這些積攢的,他就在叢報半月刊上又不斷地刊登去發表,生米煮成熟飯了,印祖也沒有辦法,只好再一次把他們收集全他的文鈔,又給重新集結了一個冊子,他自己去校對,出版,這個就叫《印光法師文鈔續編》。大家記住,增廣是第一套,續編是第二撥,是第二撥。
因為他在世的時候著作流傳,後來印祖圓寂了以後,有一個叫羅鴻濤的居士,羅鴻濤居士為了編輯印祖的遺作,他就在一個弘化月刊上徵集印祖的遺稿。因為有時候,他可能信寫出去了給忽略掉了,這樣他就到處去問誰家有印光法師遺稿,如果能夠搜集到,他就收著。
終於經過七年多的時間,又編輯成第三部分,叫《印光法師文鈔三編》。所以大家要知道,我們現在,我建議諸位回去呀,真的去請一套《印祖文鈔》常備著。你們學修佛法,今天覺得有問題,明天覺得這個哪兒不對,還不如每天看一篇《印祖文鈔》,你不要再問別人問題,你可以給別人解答疑惑,知道吧。《印光法師文鈔》全集裡邊就是正編,也就是增廣,續編也就是偷抄的那部分,三編也就是圓寂以後徵集起來的,統共一共出版,現在我們叫《印光法師文鈔》,有時候叫全集。再加上還有一些對他紀念緬懷的文章,是他的弟子寫的。
怎麼知道他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的呢?就是他的一個弟子當時聽說他在上海弘法,觀音菩薩給她託夢說大勢至菩薩在上海弘法,你咋不去親近。結果她們母女倆從來不知道佛法,不知道和尚裡面還有個叫印光法師的,一去問,果然印光法師在上海護國息災法會。這樣去了印祖給皈依了以後,印祖說你不許說,你把這件事說出去,你就不是我弟子。所以大家要記住,我們以後護法,對法師呀,護他的法,不要護他的人,不要慣著他的人,你護他的法,護道場。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些《文鈔》全集裡面,這個事情就是在印祖圓寂了以後,這母女倆又才來敢說出來,為了大家起信心。
所以後面比如還有一些剛才講到的《印祖文鈔》,還有《印光法師淨土法要》,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這是有一個法師,應該叫西成法師,他當時讀了《印祖文鈔》特別受用,他就把《印祖文鈔》裡邊,比如說他的修行呀,宗派知見呀,他的德行呀,他的證量呀,比如說他對於念佛三昧,一心不亂這些描繪,他給它分門別類地分了這麼九門十門,集成了一個薄的冊子,叫《淨土法要》。那個就跟我們《印祖文鈔》還這麼厚一摞,一般人看不了《印祖文鈔》,可以先看《淨土法要》,也可以的。
還有一個是《印光法師嘉言錄》,這個也有,也是摘出來的。還有一個是《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也是摘出來的,這些都沒有出印祖三編全集的範疇。所以今天在這裡提醒大家,如果是修淨土,請大家請一套《印祖文鈔》備著,應該東林寺有結緣的。
這是對於《印祖文鈔》,一部「小藏經」的介紹,我們就先說到這裡。
下面開始我們講一下《一函遍復》。因為《一函遍復》,按照正編、續編、三編來講,他是後面給回的信,可是由於它的重要性,現在我們現在基本上流通的《印祖文鈔》裡面都把它放在第一篇。正常的話,實際上第一篇其實也是印祖最出彩的,教理上最豐富的,叫做《與大興善寺體安和尚書》,這個才最能顯示印祖的教理,他的文采。只有《一函遍復》其實很土,誰都看得懂,但是排在第一,從中可見份量。
下面開始我們就先來從《一函遍復》,大家都拿到手了。我們來看一下這篇民國二十一年回的書信,逐字逐句地來貫。剛開始來看:
「淨土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乃如來普為一切上聖下凡,令其於此生中,即了生死之大法也。於此不信不修,可不哀哉。」
大家要知道,諸佛菩薩講法也是這一套路。你看,「如是我聞,一時佛在」什麼什麼,然後「爾時」怎麼怎麼講。印祖講法依然是這個套路,先給我們定這個總持法。如果大家這一句話能聽得進去,其實就了辦了。大家發現沒,就光這句話就有幾個功德。一個是,你看,淨土法門,他介紹一門深入。
我們今天在講什麼法,大家要知道,淨土很多呀,十方三世,文殊菩薩也有淨土,普賢菩薩也有淨土,釋迦牟尼佛也有淨土。在經典裡面就講到釋迦牟尼佛說,你們看見我現在在娑婆世界,度化諸位,看見都是溝溝坎坎的染土,高矮不平,染濁,五濁惡世。說我看娑婆世界就跟我的淨土一樣,有時候在經典裡面還腳踩一下大地,把他的淨土給現出來看。可是問題是什麼呢?這個淨土他老人家能見,我們見的是染土。唯心所見,他是佛心,我們是凡夫的人心。諸位要曉得,如果是畜生心、餓鬼心見的更慘。
所以大家要記住,首先一個,一說到淨土,我們下意識地就要意識到我們現在在染土,我們本來是淨土老家的。我們常講到說:「應當發願願往生,客路溪山任彼戀。自是不歸歸便得,故鄉風月有誰爭。」「故鄉風月」就是我們故鄉本有的殊勝、自在、灑脫,每個人的老家都是淨土。現在為什麼我們叫做生死凡夫呢?就是因為流浪到這兒,大家知道流浪這句話嗎?根斷了,沒在家,出去坎坎坷坷,不知道有什麼遭遇,問題是你看來看去還不想回。
那麼,要記住淨土本來是我們的故鄉。其實現在我們每個人的法身都在淨土,而且淨土有很多。兜率內院、琉璃世界、妙喜國土,這些都屬於淨土。我們今天印祖講的淨土法門是指的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為教主,觀音、勢至為侍者,清淨海眾所居的,二十四小時不間斷講法,水鳥樹林都在宣說法音,「無有眾苦,但受諸樂」的極樂世界,又叫安養國土,又叫清泰世界。大家要記住,專指極樂世界,不指他方國土。這要記住。
為什麼呢?因為淨土法門,他是說的怎麼去這個世界的法,要下面給大家講。怎麼去極樂世界?那麼,怎麼去,首先要大家想去,覺得自己能去,要生起來這個信心。所以你看印祖這裡「三根普被,利鈍全收」,我們知道「三根」就是每個人的根器。大家常聽經,知道經的意思是什麼?就是契經的意思,契入進去。聽得你的心坎裡剛剛好,覺得,哎呀,就跟給我講的一樣,今天就是我一直通不了這個法,一直沒明白過來,今天聽對了。好像釋迦牟尼佛雖然圓寂了兩千多年了,他把因緣留在今天,祖印寺成就這個道場,這兩天我剛好聽的,我曾經這個搞不明白的,我聽明白了,這就叫契入。
所以說「三根普被」,他是為什麼說淨土法門能夠契一切眾生的機呢?因為只要你會念阿彌陀佛,就在他的救度之內。什麼叫三根?我們都知道,下根、上根、中根叫三根。一般我們狹隘地講說,那麼就是說,上根來講的話,他學佛學得好,或者說他出家了,大法師、大禪師,好像這是上根,對吧。
一般來講,說他學得雖然不能出家,但是他還看了好多經典,修學也不錯,一直也在學佛,哎呀,師兄師兄你修得好,好像中根一樣。下根嘛,吊兒郎當的,或者你們家裡的六親眷屬,你好不容易往廟裡拽一下,他來了還不好好拜一拜,最後嘻嘻哈哈的,也沒待多久,又回去了,你拽不到佛門來,好像是下根。這是我們目光太短淺,大家知道,我們一般都只鎖定人道以為就是上根。
這裡的「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大家看到了嗎?「乃如來普為一切上聖下凡」,是什麼意思?「上」,到觀音菩薩他都必須往生極樂,大家知道嗎。雖然觀音菩薩示現他現在的根本道場在極樂世界,在咱們娑婆世界的話,今天示現成這個,明天示現成那個,那在普陀山上不知道誰就是他。但是大家要知道,他最後還得往生極樂世界,他已經是等覺菩薩,就差一念成佛。文殊菩薩也是這樣,普賢菩薩就更不用說了,他不但自己往生,還讓善財童子跟華藏世界海所有那些大菩薩,都往生極樂,這是「上聖」。
下面一句叫做「下凡」,大家知道「下凡」,凡到什麼程度?那我們肯定又想到自己。我告訴大家,在《淨土聖賢錄》裡邊,往生的都記錄在《淨土聖賢錄》裡面。有大菩薩,從阿彌陀佛記載,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也是,還有一個,應該是覺明妙行菩薩,還有大祖師們,印祖之前的十二代祖師都在其中。
我告訴諸位,還有誰,還有一隻鸚鵡。鸚鵡學舌知道嗎,鸚鵡天天跟著他的主人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最後燒出來舍利,由於它念阿彌陀佛往生燒的舍利,現在記載在《淨土聖賢錄》裡邊。大家要知道,鸚鵡一旦往生也是祖師,也是祖師。所以這裡講的「下凡」,不要鎖定的光看我們人,三惡道裡邊只要能沾上法義的,就能夠往生,就這麼個法門。所以沒有比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再能夠顧全大局的了。那麼這樣的一個法門,攝機這麼廣,但是他的利益功德顯現在哪裡?
大家來看,第一個,「令其於此生」,你要記住這個關鍵詞,我們以後跟大家說淨土的時候,你一定要記住這個,這是你的尚方寶劍,為什麼?因為大家修行都會成佛呀,人家有的就是說,你不要跟我講這些,我就不往生極樂世界,我就要生生世世在娑婆世界,我要度化眾生。
哪怕我像地藏菩薩一樣,我要墮到地獄裡邊去度化那兒油鍋、劍樹、刀山裡面的眾生。你說他,那你能受得了嗎?人家說我願意呀,那你讓我往生幹什麼,我就不往生。你要告訴他,你既然度了眾生,你為什麼度?你有沒有本事度?你什麼樣的情況下最快的能夠有本事,現在你還沒本事,只有淨土法門叫做「此生成就」。
雖然他也發願生生世世住在娑婆世界。可是呀,大家要曉得,在我們這個世界修行,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聽過嗎?聽是聽過了,念過經的都知道,但是到底有多長呢?阿僧祇就叫無央數,就是說,你不要數了,你數不清,一生又一世。最近我在普陀山普濟寺不是也在講《地藏經》嘛,講《地藏經》就講到釋迦牟尼佛的成佛之路上,一生又一世,生生世世地跟自己的心做鬥爭,行六度萬行。
那就是什麼生活都體驗過,什麼角色都承擔過,六道輪迴中,地獄也下,餓鬼也去,畜生也作,生生世世,一輩子積累一點兒,一輩子積累一點兒,有的時候一輩子可能就在那一天,那一剎積累這麼一點兒,這一輩子再就沒有修行的機會了,就這麼積累起來。是的,可以成佛。
問題是淨土法門人家可以讓你「令其於此生」,「此生」還不是說,你積一點兒功德就行了,能夠幹什麼?「即了生死之大法也」。那我們學佛要幹什麼,你現在有沒有反觀到自己的生死是怎麼回事?我們每天早上你要洗臉涮牙的時候,第一念,比如說和尚也要起得早,第一念,你想說,一念醒來了,我在活著,有時候會痛苦難受說,哎呀,這麼早就要起,馬上就要刷牙要洗臉,完了還要做早餐,還要給家裡的孩子、先生,上上下下、老老小小做早餐,工作的還得即刻去上班。
你有沒有想過就是我一念早上起來,這麼多一系列的所謂的生活,在這個生活中,你有沒有反觀過我這是在幹什麼?大家知道嗎,在生死。你不要把目光鎖的說,生就是我生的那一剎那,死就是我將來死的那時候。生死是盡我們一生,只要你自以為自己活著的這個人生過程,就一直在生死,此時此刻也是,你能不能照顧得到,大家把這個念提起來。
此時此刻我們依然還是在生死的進行中,要了,你要相信說是有這個法的,要確定說我們是可以把它了掉的。你說觀音菩薩每天他可以說「三十二應周塵剎」,千手千眼大悲心無礙陀羅尼,我們也可以呀。我們現在只有兩個手,大家知道,你有兩隻手你就一定可以有一千個手兩千個手,這是很辯證的,你得好好修。
那麼,這裡我們講到說,「即了生死之大法也,於此不信不修可不哀哉。」勸大家要信。在淨土的這個廣大中,實際上我們常講到信、願、行的三資糧。有的人,他也無端的就信了,反正不知道為什麼,只要說有極樂世界他就從來沒有懷疑過。有的人是一開始也忽忽悠悠的,那麼有善知識不斷地給他提醒、勸說,慢慢慢慢他的這個善根也就漸漸地顯發出來了。還有的人,一聽了以後就決定要去,莫名其妙地就覺得我這輩子肯定要去,本來我就該去,我在這兒待著就不對。
我跟大家說啊,我記得我那會兒呀,跟真常法師也是同學,在普陀山讀了兩年,在普陀山佛學院。說實在話,在普陀山佛學院讀書的時候呀,也看過一點點《印祖文鈔》,沒事的時候,剛好結緣的書嘛。那麼每天上課,什麼《金剛經》、《八識規矩頌》,也有好多道理,也怪得很,我那會就是說聽《金剛經》,不是裡面講到說,如果有人於這個《金剛經》的章句,如果不生懷疑心的話,他還是過去種了不少善根了。
我聽了《金剛經》的道理,我確實沒有懷疑過,我就覺得佛法肯定就是這樣子的,應該沒錯,我也不反對。但是這個心呢,永遠都是夾生的,諸位知道嗎,是夾生的。夾生的這種情狀呀,經過了以後,我們現在回過頭來,是很苦的。就跟一隻腳邁進來了,生邁進來,出了家,但是道眼、信心還沒有開,一隻腳還在門外。
後來考試考到中國佛學院,在那兒讀書。讀到一年半的時候,我們的同學有個叫明乾法師的,他把我騙到廬山去了。怎麼騙到廬山去的呢?我喜歡遊山玩水。喜歡遊山玩水呢,他有一年在「五一」還是國慶節的時候,諸位要曉得「五一」或者國慶節那會兒不是有七天長假嘛,那我們佛學院也放假。他就笑眯眯的,我現在還能回想起來,他那種心懷,這不能叫鬼胎吧,叫心懷聖胎,心懷聖胎,看我那眼神。就從洗澡間出來,他說:「哎呀,海師父呀,國慶節的時候,我帶你去廬山玩行不行?」哎呀,我一聽說廬山,馬上就說什麼「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對吧。領袖們都喜歡廬山。我說我沒去過,也去看一下,馬上就把這個習氣給我吊足了,他很會的。結果呢,跟著他那會兒坐綠皮火車,那會兒哪有動車,近二十年前,一路南下,直接就把我帶到東林寺。東林寺,學生證那會兒沒有,戒牒不用看,知道是中國佛學院來的,傳老不是也在北京嘛,說直接拿一下看,說是中國佛學院來的,直接就登記了住到上客堂,僧人住的。第二天就開始一早就叫我說要幹什麼,開始打佛七了,念佛去了。
哎呀,東林寺這個佛號就慢得我呀,走路就恨不得把前面那個師父給踹一腳,你們要是念過的就知道,「南無」就這樣,身體還要來回晃幾下,我說你為什麼晃,不走呢?心躁。就想著走,走不動。哎呀,說這可怎麼辦呀,早上幾炷香,吃完飯稍微休息片刻,馬上就又叫了,趕緊要去了。去完了以後,剛剛晚上藥食完了,趕緊又要念,又去念,一天下來把我念得累得呀,腿酸腰疼坐在那兒,腿也盤不起來,真的那會兒業障多。不想念,沒感覺,好像極樂世界與我無關。
誒,念到第二天,終於找著婁子了,第三天就調皮搗蛋,約了幾個就上廬山玩去了。我記得那會兒,還為了說廬山上去,因為廬山是旅遊場所,它不是廟,還要買票的,那我們就直接從後山就這麼,還叫了一個導遊,當地的一個農民就直接把我們幾個就帶上去,就廬山玩去了。果然上去了,又看瀑布,又拍照片,仙境一樣,美美地過了一天。回去雖然一樣的累,這個就心滿意足了。念佛就念不下來。
到第三天的時候,玩完了。第四天又半吊子,去了幾次又不想去,偷懶。第五天的時候,總得吃飯吧,吃飯的時候,上午的這炷香你就得去念,對不對。念完了不是跟著大部隊進齋堂去過堂嘛,走著走著左眼睛一邁,誒,從大殿到齋堂,就像咱們這個殿堂到那個殿堂,這裡還有一個小院子,上面掛了一塊匾,叫做什麼,「白蓮舊社」。大家知道,東林寺之所以成為我們淨土宗的祖庭,是因為有淨土宗的初祖慧遠大師,結社一百二十三個人,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當時人人走的都有瑞相,從僧到俗,而且有的現生念佛念的,正定境中阿彌陀佛就給他加持,用袈裟來蓋他的頭,都出現過。就在東林寺結的社。所以我頭一邁過去就看到「白蓮舊社」這四個字,就不知道怎麼了,突然間,這兒就酸,然後這兒就掉淚,害怕,那會又要面子嘛,就控制不住這個眼淚,就覺得冤枉的說,怎麼就到這兒了。現在想起那個情景還歷歷在目,就這麼往左邊一繞,然後就控制不住了。控制不住了還要往齋堂走,那會兒夏天熱,國慶節南方還潮著呢,擠得,害怕人家看見,又用海青這樣遮住臉,假裝說眼睛裡眯了東西,要蹭幾下,好不容易把自己收拾住了,過完堂了。
哎呀,一進白蓮舊社,去拜那尊阿彌陀佛,到現在我還記得,真的是因緣不可思議。到走的時候,那會兒我還去那個白蓮舊社殿裡邊,跟那個香燈師父說,我說能不能讓我給這個阿彌陀佛拍張照片。他說你不要拍了,你這個相機不行,說我這有一張人家拍好的結緣給你。到現在這張相片我還供在五台山。正好只有一張,就是白蓮舊社的那尊阿彌陀佛。好長時間我心目中的阿彌陀佛就是那個形象。後來因為這個越念念得多了,不是現在又有一張大的那種軸畫,我們現在就是大的那尊阿彌陀佛,那尊大家可能見的也都多,又改成他了,反正總是一尊吧。
那次回到中國佛學院以後,就生起一種什麼感覺,我的印象最深的是,每天中午起床以後,因為你午休嘛,起床以後,就往那個教學樓走的時候,就是每一念頭,我沒有刻意地去想,就非常冤枉說,我怎麼在這兒呢?我應該在那兒呀。因為我們那會兒法源寺那邊叫西方,說我走著走著連腳都輕飄飄地說,我怎麼會在這兒呢?很冤枉,就覺得說,我不應該活在這兒,就根深蒂固地,非常因執地覺得說我弄錯了,就這種感覺。
從那個時候,又聽了大安法師講的《信願行三資糧》,開始自己呀,一發不可收拾,算是一個想往生淨土的凡夫僧,生起了一些信心。生起一些信心,「於此不信不修,可不哀哉」,算是不幸之中的萬幸吧。雖然枉入輪迴,到了娑婆世界,我也不知道前生後世怎麼回事。但是,終於還沒有白費過去的善根,終於碰對了,接上頭了,暗號對上了,阿彌陀佛。
從此開始什麼呀,我記得那會精神足的時候,真的是,每天上早晚課我都甚至就不隨眾,就念阿彌陀佛。念得念得有時候晚課,我們那會兒的晚課最少五十分鐘吧,我感覺到只有五分鐘。真的,那會念佛念的就只有五分鐘,說一不小心怎麼就要出堂了。現在法務太多了,漸漸的也沒那種,好在因為什麼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可能原來慢慢地冒到中根上了,現在退到下根也無妨了,反正只要能往生就算不嫌,多少不嫌,怎麼往生都不嫌。
這是這一段,印祖首先就給我們總括淨土的功德。大家要記住,一個是,就講極樂世界;二一個是,這輩子就能成就;第三個就是,但念阿彌陀佛,有信願,就可以去。沒有那麼難,切莫把往生極樂世界,覺得不知道要修多少行。最重要的,大家知道最重要的功夫,你要在往什麼?第一個就是要有信心上會。
現在我們很多時候,包括大家聚在一起念佛,念佛念得很精進,可是,往往把這個功德注不到前面的信願上來。大家知道這是一個連通器,就是你念佛念的有沒有得力,看你今天的信心有沒有再真切。就是這個信心真的也沒法說,你說怎麼說呢?你要相信阿彌陀佛就在,極樂世界就在,一直就在,在得就跟真的似的,連真還是不真都不用說,就這麼個信。
就甚至我們此時此刻,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正在說法的法會也是一體的。因為我們都在一念間,佛的心念也是這個心念,他在極樂世界的心念,展開到我們娑婆世界。我們的心念也是這個心念,我們在娑婆世界直通到極樂國土,一個心念。但是佛可以展開了看全,我們現在雖然已經展開,只能看到娑婆的人道而已。就這麼信。
那總的這麼一說以後,淨土法門的宗旨我們要了解。我們再往下看:
「此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信,則信我此世界是苦,信極樂世界是樂。信我是業力凡夫,決定不能仗自力,斷惑證真,了生脫死。信阿彌陀佛,有大誓願。若有眾生,念佛名號,求生佛國,其人臨命終時,佛必垂慈接引,令生西方。」
大家,我們說了我們來心平氣和地來看,確實要心平氣和地來看。這裡講到的幾個關鍵詞,我們都要把它點到了啊。你看「信」,則信一個什麼,則信《彌陀經》裡面講到了,我們這個世界是只有眾苦,極樂世界是「但受諸樂」,這個你要相信。這個相信要信到,就是說怎麼來標杆呢,在你的意識中你有沒有想過,就是首先比如我們說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對不對。
大家都已經默默無聞地接受了,你說我們這個世界有幾個人會說,我反對生死,有反對過的嗎?我們早已經被生死給擺順了,知道嗎,就是投降了。說你會生病,說哪有不生病的,人吃五穀生百病,怎麼會不生病呢,你不是人生父母養的嗎?又說「人活百歲,終有一死」,這些詞都會說,是不是。這個情態已經確定了我們什麼呢,就是對生老病死,已經被它給怎麼樣,瓜分得自己已經投降,習以為常了。
故而我們就生不起來信心說,這兒是苦,這些東西本來是不存在的,生老病死是可以改變的,是可以超越的,死是可以避免的,輪迴是可以截止的。大家想也沒想過這些問題,為什麼?這就說明你的信心,第一個你就不相信這個世界是苦,極樂世界有樂。你相信嗎?你要相信有佛法,有成佛這回事,這個事是跟我有關係的。所以說,我們有時候平常說你修行呀,要落實在生活中,或者說你要在生活中念念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諸如此類的話也常說。
實際上我跟大家講,所有的修法中都離不開「信」。你信佛法,你就不會信世間法;你信智慧,你就不會信煩惱。永遠我們現前的一念心,只能佔著一頭,現在我們就佔著煩惱和輪迴生死的這頭。所以就切割不到解脫、往生淨土的這一頭,就生不起信心。所以第一個你看,信此世界是苦,極樂世界是樂。
第二個關鍵詞,「信我是業力凡夫,決定不能仗自力。」為什麼要說到這裡呢?大家要知道,這句話就不是說給不信的人講的了,是給信了淨土,信到半吊子。當然相信有阿彌陀佛,我要往生,可是這輩子繃緊了,卯足了勁兒,就害怕自己往生不了,諸位有沒有?生怕將來有個閃失,阿彌陀佛萬一不來接,我還沒達到,怎麼辦?你錯了。
第二句的關鍵詞要告訴大傢什麼,你看印祖講法,真的是直接痛快。頭一部分攝的根性就是說你還沒有生信,第二部分攝的根性就是沒有信得落到底的。現在我們大部分還是只信自己的,你發現了沒有,每每當我們在一起聊天,哎呦,師兄你修得好啊,我修得不夠,我還很欠缺的。
我告訴諸位,某種意義上,你不要以為你這是在謙虛,這是大我慢,從淨土來講,為什麼呢?你算老幾啊,你能修得了行嗎?可以修。可是大家要知道,就我們現在修的這點兒,諸位捫心自問一下,我們吭哧吭哧這輩子修的這點兒,能不能保得住人身?不一定。縱然修得再好,你生到天上,跟大家講,五濁惡世能夠修得生天的,哪怕出家人裡邊,還能夠生到上界天,少之又少。
因為你比如說生到六欲天再以上,比如說色界天,色界天進入初禪,那都需要禪定的呀。初禪的標誌是什麼呢?沒落到欲界,就是你沒有這個淫慾和食慾的煩惱,這是有指標的,有對證的,這沒辦法吹。所以你說我們現在修,我們很多時候修修,我一定要修成什麼,實際上,你要相信,淨土法門的訣竅是阿彌陀佛替咱們修。
我們最後往生靠的是阿彌陀佛的願力,不是靠自己的這點兒修行力。你既然修了淨土了,就一定要把這個彎給轉過來,我們現在很多時候轉不過這個彎。雖然說相信阿彌陀佛叫接引佛,大家看到了嗎,只有彌陀佛叫接引佛,阿彌陀佛的形象很少有坐著的,除過和釋迦牟尼和藥師佛在一起的時候,叫坐著,對吧。只要他跟西方三聖在一起,無一例外都是胳膊老長伸了老長,是幹什麼嘛,就是你修的不夠,或者你修不到那個層面的,他替你補足,手伸下來接,給你湊足,擺平。
現在我們擺平的時候,有時候你自己還在那兒亂動,不能夠乖乖地由他來接引,所以才讓你相信什麼呢,「決定不能仗自力,斷惑證真」,你搞不定的。修成羅漢、菩薩了,一旦經歷生死,他還要昏頭晃腦的,還拎不清。好多小行的菩薩我跟大家講,可是他上輩子就是菩薩,小行的菩薩,但是他一經生死輪迴,一旦經過生死投胎轉世的這一番沖刷,他第二輩子搞不清楚。很可能他修著修著修到哪一年開悟了,或者顯現了又接得上了,但是有的可能一輩子搞不明白,甚至有的臨終的時候,不知道能不能接得上,這就叫隔陰之昏。一隔生死,中陰身一旦,投胎轉世,這個生死陰,馬上就昏掉了。
所以現在你看我們為什麼就是說,在這個信心上不能夠自力,很多時候就會覺得自己要往外攀。實際上禪宗裡面有一句話叫做「六根清淨方為道」,對吧,「原來退步是向前」,禪法裡面常有這樣的修法。我告訴大家淨土裡面也是這樣子,你相信徹底我們往生是靠阿彌陀佛的願力來接引,那我修行就只管往信願上盡量地念佛,往上對接和感應,而不是靠我的功德能夠往生,大家要記住。
我能夠往生是全憑彌陀的願力,那麼我怎麼感應得彌陀的願力能夠對接得上,跟我溝通,將來接引呢?是靠我們的信願念佛,是這個樣子的。所以大家發現了沒有,我們越發相信阿彌陀佛來接引,實際上我們的心越怎麼呀,越安,越落聽,越煩惱少。越害怕我往生不了了這輩子業障重,有可能要下墮,呀,嚇死了,害怕死了,好像在體現我們的信仰,實際上你的煩惱越來越多。
所以「為作大安」,就是在這個上。當我們相信我就是自己沒有本事,全靠阿彌陀佛接引的時候,也叫做原來退步是向前。反而你的信心是篤定的,是落聽的。大家要記住,我給大家做這個信心的提升和堅固。
那麼既然要這樣的話,「求生佛國,其人臨命終時,佛必」,「必」是什麼意思?就是一定會來呀。我跟大家解讀《印祖文鈔》,就是說,也不能算劍走偏鋒,大家一定要把關鍵詞給瞅準,「必」是什麼意思?「必」就是打保票。你不要以為印光法師給你這麼講講,就是一個老和尚,好像說給大家開示一下,信不信由你。「必」是什麼呢?能說必定的人一定是什麼啊,是親眼所見,才敢打這個保票,你知道嗎。
你親眼所見,你去過普陀山,你才知道普陀山妙相莊嚴,說普濟寺圓通寶殿的毗盧觀音菩薩太莊嚴了,去了沒有一個人馬上生不起肅然起敬的心,一定會磕頭,一定會合掌,一定會上香。你怎麼敢說一定會,一定會,為什麼?因為你每次,像我走到毗盧寶殿前,看見了這個情景,對不對。我有這個心看見,那麼我這個心就具足信心力量,我就有力量告訴大家,無一例外的人都會去磕頭。他去了看見了那尊觀音菩薩就受不了,沒有人不磕頭的,就原來不想磕,自然而然胳膊腿就軟了,咯噔一下就跪下了。
那麼大家要看見,印祖這裡講到的「佛必垂慈接引」,是什麼意思?他也看見了,知道吧。他不但也看見了,他是親自的參與者,因為他一會兒就去接一個,一會兒就去接一個,跟誰去接呀,跟觀音菩薩跟阿彌陀佛一塊兒去接引。觀音菩薩,怎麼說,「觀音甘露灑吾頭」,幹什麼,「勢至金台安我足,一剎那中離五濁,曲伸臂頃到蓮池。」所以人家看見了,人家的法身,報身早就在極樂世界親眼見,天天見,已經司空見慣了。所以才這裡給你說一句,你知道嗎,阿彌陀佛一定會來,就靠你的信願念佛。我們要聽進去這些詞。「必垂慈接引,令生西方。」這是講到的信,講到了信。
那麼再往下看,「願」,講願了。「則願速出離此苦世界,願速往生彼樂世界。」就這一條,這個願力的力量,是一切法的核心功德。大家實際上聽佛法,真的是世間法就是佛法,佛法就是世間法。我們可能覺得說,法師坐在這裡講了這麼多專業的詞,說的好像那個什麼,到底我們也,好像生活中進不去一樣。我跟諸位講,你生活中沒有一個事情能夠離得開願力,得以最後實現。
包括諸位今天來聽法,你不想來,你就來不了,知道嗎?你不想來,你就來不了。你想來了,你才坐在這兒。當然我還要告訴大家,這是我們今天的願力,我要告訴諸位,還有一部分是,為什麼?他不想來,又不得不來的,知道嗎,那這個是為什麼呢?還是願力,為什麼?他前輩子過去世有這個願力,今天這個願力牽著他的身心世界,就必須坐在這兒要聽,沒有辦法。這還是願力,說明這個願力是不饒人的。
既然願力不饒人,那我們為什麼身為人不用這個願力呢?你看,我們來觀想一下,我們的心,就像一個,大家講到了佛性。一切自性功德清淨心,風平浪靜,本來是具足了佛性,一切眾生皆是佛。諸位信不信一切眾生皆是佛?點頭了,有的人點頭了。那怎麼點的呢,怎麼是佛的呢?你憑什麼說自己是佛嘛?你憑什麼說自己是佛,首先你要搞懂什麼是佛。
我們現在說一切眾生皆是佛,是說我們總一切眾生的什麼,法身是佛,知道嗎?就現在我們胳膊腿就是佛,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這些都是佛的法身。問題是什麼呢?雖然法身是佛,可是我們現在的報身沒有成佛。報的是什麼?是這個樣子的,不是這個樣子的,知道吧。就是這個樣子的,是個人,不是個佛。
那麼在這個清淨的法身中,包括我們是個人,也是這個清淨法身中,一切都是由心來做主宰的。所有的這些事物,無一例外是心在作祟,心在變現。這心怎麼變現的,第一念怎麼往起來變,就是要我們的願力從中啟動。所以你看願字為什麼叫原心,漢字叫什麼,原來的原下來一個心,第一念心。
只要你有第一念心往起來,撲騰這個浪,激盪這個水,那麼這個浪就一定會起,起來它就會翻滾,一旦翻滾它就會成型,一旦成型就一浪接一浪,一浪接一浪,最後就大海的波濤,整個就啟動了。啟動什麼?所以我們的願力也代表我們修行波浪開始啟動了。修行的波浪啟動了以後,你在浪的一浪又一浪的過程中,你說浪是怎麼來的?他告訴你浪本身就是水,這個時候你才明白,啊,浪原來本身就是水,我本來就是水,一直就是水,由浪提醒了我就是水,才叫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我做這個比喻大家能聽明白嗎?
那麼,這裡講到說「願,則願速出離此苦世界,願速往生彼樂世界」是什麼呢,就是要讓你在心海中起一個馬上出離,不在現前這樣一種娑婆苦海中的一個浪。在你的心海中起一個速速往生到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諸樂」這麼一個浪。這兩個浪一合作,你見到就是極樂世界清澈不動的水。所以說這個願力叫做「厭離娑婆,欣求極樂」。
我們直接關係再回到信心上來講,你說我們修淨土法門,比如說諸位念佛,你說為了求什麼。我們很多時候比如說,為了求平安吉祥,對不對?大家到廟裡拜拜念念,說為了家裡都好,也為了自己消災免難。甚至我們有時候說的,為什麼說我跟阿彌陀佛緣分這麼深,這輩子我從小開始就到廟裡念佛,一直念到老了,我這輩子就到祖印寺,一直在念佛,我念了多少年多少天,一直在念佛,你怎麼今生還在這兒,為什麼呢?就是你沒有生這個什麼呀,「速出離此苦世界,速去極樂世界」,就缺這個心。所以導致一直還在這兒。沒把這個念佛的法用在這個願的正面上,沒有成就。
很多時候,甚至我們念佛呀,雖然心裡知道說,阿彌陀佛,要往生極樂世界。實際上不要說死的這個時候到跟前來了,身體稍微有點不適,我們就擔心得要命了。一旦說今天去醫院體檢一下,誒呦,前幾天說尿酸高了,一會兒說輕度脂肪肝,一些同修去一體檢就害怕得不得了。
呀,我說輕度脂肪肝,我都中度脂肪肝了,人人都會有點脂肪,而且現在我們有時候體檢,一不小心就給你說尿酸高、脂肪肝,然後你再過兩天體檢又沒有了。反正他給你說一說,你總到醫院看看,可是大家要知道這個身體都自然嘛,有時候血壓高點兒,有時候血糖高點兒,有時候下來,這都是自然的,知道嗎。我們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就擔心了,你說還會想著說我一念厭離心生起來的時候,說將要面對死亡的那一剎那,正好我趕緊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幾個人能反轉到這一念上呢?很少,幾乎沒有。
甚至我們還有一些同修,寄希望於最後別人助念,實際後面《印祖文鈔》裡面也要講到助念的時候,一些關鍵的操作事項。但是大家要知道,如果你是一個發心真實修行淨土的行人,不要把自己這輩子道業寄望在臨終別人助念上。你可以發心給別人去助念,但是你走的時候最主要要靠你的信願力量,感得阿彌陀佛前來接引。這個也是體現了我們什麼,你是不是覺得要我趕緊想離開這個世界,趕緊到極樂世界,這個功德具足了,這個行就具足了。
這個每一個法,你看上去我們在一條一條地在講,豎著講,實際上橫著而言,它都是相互參照著。這個法上你的心到過這兒,那麼另外一個信上面到了這兒,你願上也會跟在這兒。你願上沒到在這兒,說明你的信心也沒到了這兒,是這個樣子。所以你看印祖這裡沒有多說,願,就是讓你厭離娑婆,欣求極樂。
再往下看,「行,則至誠懇切,常念南無阿彌陀佛,時時刻刻,無令暫忘。朝暮於佛前禮拜持誦,隨自身閑忙,立一課程。」
我們先看這幾句,首先來想,大家發現了沒有,其實印祖在講信願行的時候,信講得最什麼,最什麼?最懇切,最有這種,就是緊迫感,大家發現了嗎?你看,首先是「於此不信不修,可不哀哉」。然後說信是什麼呢,信我苦樂世界有差別,信我是罪惡生死凡夫,信阿彌陀佛前來接引,他特別強調信。
因為我們信上面一直要過關。願來講的話,他講得更絕,就是不讓你在娑婆世界有半點偷心,留一點餘地。反而他在念佛上面來講,非常的平穩,老人家講法,每句話實際上都是表這個法。你說為什麼?於信要深,各個角度的講,願要切,就這一招,行要什麼,要平穩,要相續,要盡形壽。所以大家來看這裡講到說,「至誠懇切」實際上還是我們信願的表達,就是你對阿彌陀佛的仰仗。
我們雖然口口聲聲稱阿彌陀佛,或者你有一件棘手的事,冷不防受一個驚嚇,「砰」地出來一個比較難搞定的這種狀況的時候,大家第一念是想到的阿彌陀佛嗎?你看現在那視頻上,動不動就給你嚇一跳的視頻就出來了,冷不防給你做點怪,然後就配個音,就是「哎呀,媽呀」,他只叫「媽」,不叫「阿彌陀佛」。真正我們真的把這個至誠懇切心練出來的時候,是下意識第一念,脫口就是「阿彌陀佛」。
我回來普陀山有一次出去參加法務的時候,有點小,不算車禍吧,就小剮蹭。我們前面的車停著,後面的車比較魯莽,他開著開著,高速口,那前面停車,「砰」地就給你,怎麼說呢,有車不是說「我是新手,請不要親吻我」,這個後面的車就「噌」地把我們前面「親吻」了一下。
哎呦,當時我後來還有點沾沾自喜,你說人這種得少為足,碰了一下子,「咵」地一下子,腰被這麼一頂,脫口我還說了一句「阿彌陀佛」。我覺得這麼多年經還沒白講,真的,這個也是不給大家吹牛。因為我念佛念的比較少,一般都是在信願講經上迴向,反正說的都是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西方三聖的事。
所以這裡講到說「至誠懇切」,要「常念南無阿彌陀佛」。你看印祖多慈悲,這肯定是他在原來書信裡邊的原話,叫做「音納莫」,有時候他還講到說,因為他也是陝西人,我也是陝西人。他北方人講話,害怕南方人聽不懂,他還「拿饃拿饃」,就是拿起一個饅頭,北方人叫饅頭叫「饃饃」,知道嗎,所以他就「拿饃」。
在普濟寺有些導遊比較調皮搗蛋的時候,不是戲論嘛,我說這個戲論也很罪過,雖然也跟大家結了一個佛緣,但是他把這個緣給人家結顛倒了。他說「南無阿彌陀佛」就是南方沒有,也會這麼說,說「南無」,有好多初機也念「南無」,這不想想「南無」是什麼意思,就是不在南方在西方,就這些戲論常有。
實際上跟諸位講,「南無」,念「南無」時候,有的同修念四字,後面也會講到,「南無」就是磕一頭,皈命。如果你的信心不足,還最好帶上「南無」,它有加持力。我們有時候不太覺得加持力,說加持力到底往哪兒加,「加」就是讓你成倍的加功用行,「持」就是讓你一直心在這個高度,知道嗎,我們可以這麼理解。「南無」帶上了,如果你是初機,或者念得有點疲厭,最近退了心了,還是念「南無」比較好,能夠增加這個至誠懇切的程度。
那麼又講到「時時刻刻,無令暫忘」,這就其實在講什麼,若一日,若二日,乃至若七日,什麼樣呢,一心不亂,對的,一心不亂。所以大家你看這個法啊,實際上念佛確實有很多種,我們怎麼說呢,叫層面吧。你比如說講到「時時刻刻,無令暫忘」,那我們想想,說我在大殿也要想起阿彌陀佛,回了家也要想起阿彌陀佛,吃飯的時候也要想阿彌陀佛,惦記著有他,拉屎的時候也要想阿彌陀佛,這是對的,「時時刻刻,無令暫忘」。
我告訴諸位還有一個訣竅很妙,就是《彌陀經》裡面講到的,你要相信一切「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所以一切法都是通的。我們修其他的法門都說,你要看好自己的心,對不對。修習法門的時候你要觀照自己當下的起心動念,剎那剎那,這個煩惱賊起來了,你要盯著看著。你說我們念佛,乃至信一切皆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是不是一個法,大家要想過這是一個法還是兩個法?就一個法,佛法只有一個法。
後面他講到「朝暮於佛前禮拜持誦,隨自身閑忙,立一課程。」這就講到說,現在我們既不能夠,至誠懇切還沒有達到頂,又不能二六時中完全一心不亂,就開始要什麼呀,開始製定,要拿念珠知道吧。就像蕅益大師開示講到的,有的人一開始就說,我心裡念就行了,散念就行了。
你初機人不拿念珠是吹牛,為什麼?你念珠念起來養成習慣成自然了,珠子滾起來,佛號才會轉起來。你今天定了多少課,你非要完成了,你才會養成一個習慣,慢慢進入到說一天不間斷的情況。剛開始你就說不執著的這種自在話,實際上是有這個話,沒有你這個行,千萬不要把自己高看了。所以這裡就開始講到說,要每天在佛前,要記住了,因為我們二六時中一直在念,有時候在佛前有時候不在佛前。在佛前說明你要有定課,就像出家人早晚功課到大殿來上,要有定課,那麼禮拜持誦,然後「隨自身閑忙,立一課程」。
今天好像有的同修也給大家拿到這個卡片,時間也差不多了,我最後講一個,就是弘揚一下,叫「十念法」。我覺得現在來講,我們都在生活中,道場裡,諸位,有一個法很妙,慈雲懺主給當時很忙的人立的法,這個法叫做「十念法」。
「十念法」是什麼呢?你看他這講到的隨自己的閑忙立一課程,正好說到這個。就是我們早上起來,洗涮完了以後,家裡有佛堂朝著佛堂禮拜、上香、供水,沒有佛堂就朝著西方,開始念一個「阿彌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無等倫。白毫宛轉五須彌,紺目澄清四大海。光中化佛無數億,化菩薩眾亦無邊。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咸令登彼岸。」
然後「南無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阿彌陀佛」,念完了以後,開始念十念阿彌陀佛,這十念不是念十聲,是念一進一出十口氣。你看,一口氣,一呼一吸你的氣長短不要管它,能念幾聲算幾聲。能念幾聲算幾聲,連續念這麼十口氣,不要故意憋氣,也不要故意拉長肺活量,自然而然。念十口氣以後,好了,修行就完了。
但是大家要知道,我們的心妄想多,最好這個時候配著觀想,就是觀想西方世界阿彌陀佛坐在蓮台上,或者站著在蓮花上水上接引相。當然你的心力夠,先要觀他的臉相,手執著金台,然後接引。甚至你可以觀這個手給你摩頂,加被,都可以。再多的話可以把西方三聖都觀起來,觀不起來就不要管了,只有一尊阿彌陀佛就可以了。
口裡念,心裡觀,這樣你的心攝住了,因為十念法雖然短,但是質量要求要高,數量不要求多,質量可要求高。念完了以後,再念「願生西方淨土中」,或者「一心皈命極樂世界」,看你自己的時間多少,這個修完了,今天的功課就完了。但是這個法有個什麼要求,到現在我還在修,每天都在修,早上起來上大殿拜佛的時候,拜完三拜,跪在那裡修完再站起來,然後跟大眾師父再做早課。
所以諸位也是這個法有一個要求是什麼呢?盡形壽不能斷,每天早上都必須修。如果你這輩子,不管諸位,我勸大家不管你念佛哪怕一天三萬、五萬乃至十萬,也不要落這個法。這個法是給我們打保票、打底的,就是我們肯定能夠生,極樂世界能去,給你打保票了,沒問題了。剩下你所持名的功夫就看你,像上品上生,還是即刻花開見佛悟無生,乃至即刻就證無生法忍,得阿羅漢境界,等等諸如此類的,看你另外的功夫。但是「十念法」最好把它修起來。
這是給大家今天供養一個修法,因為光說呢,供養一個修法,使今天這一場法會算是有意義了。但是今天好像說的比較少,明天的功課比較多。
時間到此,我們請諸位法師和同修一起合掌迴向。
聞法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
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
摩訶般若波羅蜜。
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好,感恩諸位,隨喜大家。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