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虛妄分別攝三自性】 p1170 辯中邊論上卷三頁云:已顯虛妄分別自相;此攝相、今當說。但有如是虛妄分別;卽能具攝...(經名)Saddharmap unḍarika,譯曰妙法蓮華。法華經之題名。芬陀利,具名芬荼利迦。白蓮華名。...(異類)梵語曰阿修羅Asura,舊譯無酒。以果報似天趣而非天趣故也。...【自性無記】 p0598 瑜伽六十六卷十七頁云:此中自性無記,謂諸色根、是長養者,及外諸有色處等,非異熟等所攝...1、真正的覺悟。 2、成佛叫做正覺。...有二義:(一)指禪林專司經藏管理之藏主所住之處。(二)指管理藏殿之藏主,有時亦稱為藏司。[嘉泰普燈錄卷十九楚安慧...恭御陀,梵名 Kovgoda。東印度之古王國。位於烏荼國之南。依大唐西域記卷十所載,該國瀕臨海隅,土地濕熱,氣候溫暑...【無生智】 p1054 雜集論十卷十五頁云:無生智者:謂由果斷所得智,或緣果不生為境。所以者何?由有無生故所得智,...(異類)仁王經下曰:惡鬼惡龍。良賁疏曰:惡鬼疾疫,惡龍旱澇。...【業甚深】 p1219 世親釋十卷一頁云:諸事無功用者:顯業甚深。以諸如來、無功用業、一切等故;名業甚深。又云:復...【奢摩他支】 p1174 瑜伽八十九卷三頁云:奢摩他支者:謂如有一、具尸羅住。廣說應知如聲聞地。如是尸羅、具足住已...覺林菩薩偈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偈讚佛,爾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遍觀十方,而說頌言, 譬(p)如...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隋洋川郡守瞿曇法智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佛告忉提耶子首迦長者...六度集經卷第一 吳康居國沙門康僧會譯 布施度無極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聞如是: 一時佛在王舍國鷂山中。時,與五百應...好,各位大覺佛子們,大家晚上吉祥。今天是我們2018年的元旦殊勝日,也是月半十五的日子。我坐在這裡,普陀山海上的...人生究竟是怎樣一回事?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也是一個研究不盡的問題;但不是研究人生哲理的人,似乎很少注意到...我們為什麼要學佛,學佛之後對我們又有什麼好處?要如何才能把佛法和我們的生活與工作結合起來?若我們能把所學到的...在恆河邊,釋迦牟尼佛與幾個弟子一起散步的時候,他突然停下腳步問:你們覺得,是四大海的海水多呢?還是無始生死以...本篇從《印光法師文鈔》中,精選了大師的法語共一百零八則,這些法語句句真切、字字珠璣,值得我們奉為圭臬,時時讀...佛馱跋陀羅尊者,古印度迦毗羅衛國人,其塔現存廬山東林寺。2018年7月,尼中友好協會捐贈尊者銅像一尊,位於塔之西...釋尊對西方淨土依正莊嚴的描述,為我們建構起一個至極真善美慧的妙參照系,俾令眾生於淨穢二土的比較中,生起對安樂...我姓陳,家住嘉義。最近聽了一些因為殘殺動物後來遭受可怕報應的故事之後,心中覺得久久不能忘懷,因此很想把它記下...
見道十六心
【法相辭典】
【見道十六心】 p0642 俱舍論二十三卷九頁頌云:世第一無間,即緣欲界苦,生無漏法忍。忍次生法智。次緣餘界苦,生類忍類智。緣集滅道諦,各生四亦然。如是十六心,名聖諦現觀。此總有三種。謂見緣事別。論曰:從世第一善根無間,即緣欲界苦聖諦境,有無漏攝法智忍生。此忍名為苦法智忍。為顯此忍是無漏故;舉後等流以為標別。此能生法智是法智,因得法智忍名。如華果樹。即此名入正性離生。亦復名入正性決定。由此是初入正性離生,亦是初入正性決定故。經說正性,所謂涅槃。或正性言,因諸聖道。生,謂煩惱。或根未熟。聖道能越,故名離生。能決趣涅槃,或決了諦相,故諸聖道,得決定名。至此位中,說名為入。此忍生已;得聖者名。此在未來舍異生性。謂許此忍,未來生時,有此用非餘。如燈及生相。有餘師說:世第一法,舍異生性。此義不然。彼此同名世間法故。性相違故;亦無有失。如上怨家,能害怨命。有餘師說:此二共舍。如無間道解脫道故。此忍無間,即緣欲苦,有法智生;名苦法智。應知此智,亦無漏攝。前無漏言,遍流後故。如緣欲界苦聖諦境有苦法忍苦法智生,如是復於法智無間,總緣餘界苦聖諦境,有類智忍生;名苦類智忍。此忍無間,即緣此境,有類智生;名苦類智。最初證知諸法真理,故名法智。此後境智,與前相似,故得類名。以後隨前而證境故。如緣苦諦欲界及餘,生法類忍法類智四;緣餘三諦,各四亦然。謂復於前苦類智後,次緣欲界集聖諦境。有法智忍生;名集法智忍。此忍無間,即緣欲集,有法智生;名集法智。次緣餘界集聖諦境,有類智忍生。名集類智忍。此忍無間,即緣此境,有類智生;名集類智。次緣欲界滅聖諦境,有法智忍生;名滅法智忍。此忍無間,即緣欲滅,有法智生;名滅法智。次緣餘界滅聖諦境,有類智忍生;名滅類智忍。此忍無間,即緣此境,有類智生;名滅類智。次緣欲界道聖諦境,有法智忍生;名道法智忍。此忍無間,即緣欲道,有法智生;名道法智。次緣餘界道聖諦境,有類智忍生;名道類智忍。此忍無間,即緣此境,有類智生;名道類智。如是次第,有十六心,總說名為聖諦現觀。
上篇:見道三心智 | 下篇:見至補特伽羅 |
(雜語)眼等六根為漏出種種煩惱,入種種妄塵之門戶,故曰根門。雜阿含經十一曰:善關閉根門,正念攝心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