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修法)或不動(中),軍荼梨(東),金剛藥叉(北),降三世(軍荼梨之東),大威德(金剛藥叉之西),或不動(中...【依慈愍觀趣入四念住】 p0773 瑜伽三十二卷十三頁云:又彼不舍慈愍加行,卽由修習如是慈愍,於諸念住,能正趣...八大地獄之第六,此地獄火隨身起,熱苦不堪。...【質直而語】 p1340 瑜伽七十一頁十三頁云:又質直語亦有三種。謂如時語時,乃至寂靜語時;或由宿習方便,任性而語...亦名:期賊行戒犯緣 戒本疏·九十單提法:「六緣成犯:初是賊,二、知是,三、共期,四、同道,五、不離見聞,六、...善導之觀經疏散善義,解釋觀無量壽經九品之義,於其文前定九品之通科十一門。又作十一門義。即:(一)總明告命。(二...禪宗公案名。又作投子一切聲、投子佛聲、粗言細語、粗言細語。乃投子大同禪師寄一切佛聲之問,打破文字執著之一切計...廣目,梵名 Virūpāksa,巴利名 Virūpakkha,音譯鼻溜波阿叉、髀路波呵迄叉、毗樓婆叉、毗嚕博叉。又作惡眼天、丑...(譬喻)無明能令業種生後世之果,故以米種之糠皮為譬。智度論二曰:佛心種子後世田中不生,無明糠脫故。...四教儀雲辟支迦羅,是天竺之言,此土翻為緣覺。此人宿世福德,神根勝利,學十二因緣以悟道也。緣覺有二種,一獨覺,...【不定有六】 p0328 因明入正理論云:不定有六。一、共。二、不共。三、同品一分轉,異品遍轉。四、異品一分轉,同...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與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佛說盂蘭盆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大目乾連始得六通,欲度父母,報乳哺之恩...僧伽吒經卷第一 元魏優禪尼國王子月婆首那譯 如是我聞: 一時婆伽婆,在王舍城靈鷲山中,共摩訶比丘僧二萬二千人俱,...龍樹菩薩在其《聽聞集》中寫道:多聞能知法,多聞能遠惡,多聞舍無義,多聞得涅槃。 何為多聞能知法? 一是廣學多聞...總有一些平凡的人、平凡的事讓我們感動。而那些發生的殘疾人身上的故事,因為特別,我們不一定都能看得懂。但衹要用...問: 淨土法門的修行強調斷惡修善,而有些法門強調可以通過飲苦食毒的方法,於煩惱中證入自性。這種說法是否有其合...大智度論問。若一切諸法空如幻。何以故。諸法有可見可聞。可嗅可嘗。可觸可識者。若無而妄見者。何不見聲聞色。若皆...放得下對外境的執著、攀附、依托,放得下一種嗜好、習慣,放得下身段、名聞、利養,都會因此放得下而發覺空間更大,...【乘】 運載之義,是譬喻佛法如渡船,能把眾生從生死的此岸運載到涅槃的彼岸。乘有一乘、二乘、三乘、四乘、五乘之...古人說:嚼得菜根香,修道方有分。其實這個話是從果上講的,重點是為什麼嚼得菜根香?因為慾望很少,慾望少口味就淡...阿彌陀佛的光明是沒有障礙的,即便是鐵圍山、須彌山或者是銅牆鐵壁,都無法遮擋,因為這是法性的光明。 我們眾生的...
成立唯識教理
【法相辭典】
【成立唯識教理】 p0666 成唯識論七卷十三頁云:由何教理、唯識義成?豈不已說。雖說;未了。非破他義,己義便成。應更確陳成此教理。如契經說:三界唯心。又說:所緣、唯識所現。又說:諸法皆不離心。又說:有情隨心垢淨。又說:成就四智菩薩,能隨悟入唯識無境。一、相違識相智。謂於一處,鬼人天等,隨業差別,所見各異。境若實有;此云何成。二、無所緣識智。謂緣過未夢境像等非實有境,識現可得。彼境既無;餘亦應爾。三、自應無倒智。謂愚夫智、若得實境;彼應自然成無顛倒;不由功用,應得解脫。四、隨三智轉智。一、隨自在者智轉智。謂已證得心自在者,隨欲轉變地等皆成。境若實有;如何可變。二、隨觀察者智轉智。謂得勝定、修法觀者、隨觀一境,眾相現前。境若是實;寧隨心轉。三、隨無分別智轉智。謂起證實無分別智,一切境相,皆不現前。境若是實;何容不現。菩薩成就四智者,於唯識理,決定悟入。又伽他說:心意識所緣,皆非離自性。故我說一切、唯有識無餘。此等聖教,誠證非一。極成眼等識、五隨一故;如餘、不親緣離自色等。餘識、識故;如眼識等,亦不親緣離自諸法。此親所緣,定非離此。二隨一故。如彼能緣。所緣、法故。如相應法,決定不離心及心所。此等正理,誠證非一。故於唯識,應深信受。
上篇:成就杜多功德 | 下篇:成所作事靜慮 |
【五根五力差別】 p0279 辯中邊論中卷十四頁云:如前所說順解脫分,既圓滿已;復修五根。何位修習順抉擇分?為五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