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有苦】 p0536 瑜伽八十四卷十八頁云:有苦者:謂彼攝受未來苦故。又有苦者:謂憂苦相應故。 二解 如現法...(地名)總指支那以西之諸國,別指印度。...(1925~1982)江蘇如皋人。皈依南亭法師。民國三十七年(1948),隨其父張少齊居士來台,定居台北。初時經營文具行...【闍提闍羅】 秦言生。大品闍字門,入諸法生不可得故。論曰:即知諸法生老不可得聞。華嚴唱社字時,名入世間海...佛與祖師。然禪宗以佛即祖師,祖師即古佛,兩者並無差別;一般多用於指大悟徹底、達佛分際之祖師,如碧岩錄第二十五...(1913-2002)浙江樂清縣人,俗姓陳,名德安,自號雁蕩山僧。為太虛大師之高足,受大師革新思想感染,奠定了他人生...【八種異熟因由三緣增長】 p0086 瑜伽三十六卷二頁云:當知前說八種異熟,以此所說八種為因。又此諸因,略由三緣而...【犯罪等起】 p0522 瑜伽一百卷一頁云:遍知犯罪等起者:謂或有罪,由身等起;非語、非心。或復有罪、由語等起;非...悉曇字 (ma)。為悉曇五十字門之一,四十二字門之一。又作麼、莽、磨、嘛、銘。金剛頂經釋字母品載,摩字門表入諸...梵語 pradaksina,巴利語 padakkhina。音譯作缽喇特崎拏。又作右旋、旋右、右繞。即以右向中央之尊像旋繞以表尊敬之...梵語 vai?āradya,巴利語 vesārajja;或梵語 abhaya,巴利語同。又作無所畏。系無所怖畏之意。謂佛、菩薩說法時具...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佛告諸比丘:「當知食以節度,受而...大智度論卷第一 大智度論卷第二 大智度論卷第三 大智度論卷第四 大智度論卷第五 大智度論卷第六 大智度論卷第七 大智...禪秘要法經卷上 後秦弘始年鳩摩羅什等於長安逍遙園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
中國的父母從好的方面來說對子女非常負責任。從不好的方面來說呢,對子女有太強的貪著,太強的控制欲,最起碼是有過...
成就相違識相智。如餓鬼、傍生及諸天、人同於一事。見彼所識有差別故。 大乘菩薩他在自我調伏的時候,第一個修相違...說佛教是偶像崇拜,是只看到佛教的表面現象,不了解佛教本質的一種最大的誤解和歪曲。拜佛的目的和利益,主要有以下...
目前的社會現實中,有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這與我們幾十年來,忽視因果倫理的教育有關,與我們社會提倡的功利主義價...過去,佛陀在舍衛國只樹給孤獨園弘法。一日清晨,佛陀與阿難尊者在前往舍衛城托缽的路上,遠遠地看到一對老夫妻,在...
既識起因,能感後習,一、感種類相續而起。二、招苦報生後當受。今改前非,將修後是,從緣生滅,斯苦世法。於彼惡業...
猛獸、毒蛇、蝗蟲之類,均由人心兇惡,故致傷人。若向彼念佛,及教一切人各念佛,彼當自去,豈殺之而能為民除害乎?...
打坐時如果有任何善惡境界現前,都不要執著。告訴自己,這是識心幻現,要堅住正念。即使是好的境界現前,也不要理它...
計前際計後際
【法相辭典】
【計前際計後際】 p0867 瑜伽八十七卷五頁云:謂依過去及現在世,起分別故;名計前際。依未來世,起分別故;名計後際。
上篇:界法無量作意 | 下篇:重業及輕業 |
位於台灣宜蘭市北門。為佛光山之宜蘭分院。乃蘭陽地區著名之百年古剎,始建於前清道光年間。1952年,居士李決和、林...
有苦
西域
張若虛
闍提闍羅
佛祖
竺摩
八種異熟因由三緣增長
犯罪等起
摩
右繞
無畏
【大藏經】佛說食施獲五福報經
【大藏經】大智度論
【大藏經】禪秘要法經

佛陀教我們如何放下對子女的貪著

所有的外境,都是你心中的影像
拜佛行為不是偶像崇拜

認識因果律改造命運
糞窟夫妻

造了罪業後,生命中會產生兩種影響

同念佛號,猛獸害蟲彼必遠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