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一卷六頁云:謂彼俱有相應諸心所有法。所謂作意、觸、受、想、思;及餘眼識俱有相應諸心所有法。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術語)有部所說,十四不相應法中有名得者,使一切之有情法,係於人身中不離,因而譬為繩。如善惡諸業,一旦所造之...(術語)謂為布施而未能於施者受者施物之三輪相,離實有之見,有粗細之執心也。...以雲比喻生死之暗昧。佛教以惑、業、苦等三道為生死流轉之因果,此三道能遮覆本性,猶如雲能覆蓋虛空之日月。無量壽...【五鈍使】 五利使的對稱,兩者合稱十使。即根本煩惱中的貪、嗔、癡、慢、疑五種煩惱。貪、嗔、癡、慢四種,是迷執...【煩惱邪行】 p1191 雜集論七卷六頁云:邪行者:謂貪瞋二煩惱、迷境界及見、起邪行。修道所斷,見道所斷,隨其次第...(術語)玄妙之功德。行宗記一上曰:神用難思,故云玄德也。...謂諸法乃因緣和合而生,並無實體,僅有假名,故稱法假。(參閱「三假施設」604、「假」4376) p3383...略稱種生現。指由吾人心識內之「種子」而形成諸法之現行。亦即存在於第八識(阿賴耶識)中之無數種子,生起現前存在...梵名 Varunānī。又稱龍王妃。為密教十二天中水天之後。於密教各曼荼羅中,水天與水天後、水天眷屬及妃眷屬每相混...正覺的真相。正覺的理體,離諸污染,故云清淨。...【法身與解脫身差別】 p0766 瑜伽七十八卷二十六頁云:世尊等無加行:何因緣故,如來法身為諸有情放大智光,及...禪秘要法經卷上 後秦弘始年鳩摩羅什等於長安逍遙園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王舍城迦蘭陀竹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肇論序 小招提寺沙門 慧達 作 慧達率愚,通序長安釋僧肇法師所作《宗本》《物不遷》等四論。但末代弘經,允屬四依...唯識二十論一卷 世親菩薩造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安立大乘三界唯識。以契經說三界唯心。心意識了名之差別。此中...歷代禪師寫詩者為數不少,往往禪境頗高,超凡入聖,成為不朽之作。 唐代有位梵天和尚,他寫的白話詩,道盡世間眾生...
我們要想對治煩惱,以我個人的體會,最好的方法就是把過去忘掉,千萬莫回憶過去。我們現在出家受了大戒,在清淨道場...
念佛的心理背景是要至誠懇切,這四個字是非常重要的。印祖往生前留下的最後開示中,也是特別強調這四個字。最後臨往...問: 南無阿彌陀佛這句佛號裡包含了哪些信息?是否包含了求生西方淨土的願力?至心念佛時,是否還要再想著我要求生...
俗話說酒能亂性,酒後無德,酒精能麻痹人的大腦,讓人無法控制自己,做出種種失常的行為。醉酒其實是酒精中毒,重度...有些人學佛是很盲目的,太重視外在的形式了,不知佛法是向內求。 一位老太太覺得自己很虔誠。早晚課是每天必做的。...問: 師父家人剩下的葷菜,怕浪費而吃掉,這樣算犯戒麼? 慧廣法師答: 佛教有一本經叫《不食肉經》,全名《一切智...弁言 我今天演講素食的利益一題,有兩個因緣:第一、看到貴社素食團,參加人數之多,甚為稀有。欲令已參加素食者,...
眼識助伴
【法相辭典】
【眼識助伴】 p0999
上篇:得佛無二住勝彼岸 | 下篇:眼觸所生想身 |
負責領導、維持寺院諸事之職僧。據義楚六帖卷六師徒教戒部載,綱維即指寺主、上座、維那,餘者但名知事。依此,五代...
得繩
不請淨施
生死雲
五鈍使
煩惱邪行
玄德
法假
種子生現行
水天後
清淨覺相
法身與解脫身差別
【大藏經】禪秘要法經
【大藏經】肇論
【大藏經】唯識二十論
不為富貴貧賤而轉移

千萬莫回憶過去

帶業往生的必要前提
阿彌陀佛佛號裡包含了哪些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