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四十四卷十七頁云:云何菩薩善知世間?謂諸菩薩、普於一切有情世間,如實了知如是世間、極為艱嶮,甚為愚闇。所謂雖有生老及死、數數死生;而諸有情、於老死等上升出離,不如實知。又諸菩薩、如實了知有情世間、有諸穢濁濁世增時,無諸穢濁濁世減時。謂依五濁。一者、壽濁。二者、有情濁。三者、煩惱濁。四者、見濁。五者、劫濁。如於今時,人壽短促。極長壽者、不過百年。昔時不爾。是名壽濁。如於今時,有情多分,不識父母,不識沙門,若婆羅門,不識家長、可尊敬者,作義利者,作所作者。於今世罪、及後世罪,不見怖畏。不修惠施,不作福業,不受齋法,不受淨戒。昔時不爾。是名有情濁。如於今時,有情多分,習非法貪,不平等貪。執持刀劍,執持器仗,鬥訟諍競,多行諂誑詐偽妄語,攝受邪法,有無量種惡不善法,現可了知。昔時不爾。是名煩惱濁。如於今時,有情多分,為壞正法,為滅正法,造立眾多像似正法;虛妄推求邪法邪義,以為先故。昔時不爾。是名見濁。如於今時,漸次趣入饑饉中劫,現有眾多饑饉可得。漸次趣入疫病中劫,現有眾多疫病可得。漸次趣入刀兵中劫,現有眾多互相殘害刀兵可得。昔時不爾。是名劫濁。是名菩薩如實了知有情世間。又諸菩薩、如實了知諸器世間破壞成立。如器世間破壞成立差別而知。又諸菩薩、於其世間,於世間集,於世間滅,於能往趣世間集行,於能往趣世間滅行,於其世間愛味過患,又於出離,皆如實知。又諸菩薩、如實了知眼乃至意,諸無色蘊,四大造色成士夫身,唯有爾所,假名人性。於中所有想、或我,或有情;此唯有想。於中所有自號言說、我眼見色,廣說乃至我意知法;此亦唯有自號言說。於中所有世俗語言、謂此長老、有如是名,如是種類,如是族姓,如是飲食,如是領納若苦若樂,如是長壽,如是久住,如是盡其壽量邊際;此亦唯有世俗言說。菩薩於此、皆如實知。由諸菩薩、如實了知有情世間流轉差別,若器世間流轉差別,若八種相觀世間義,若諸世間所有勝義;是故說名善知世間。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不但中」之對稱。天台四教中別教說三諦隔歷,於空假之外別立中道一理,稱為但中。此但中之理,又作一理、別理、但...亦名:減六年作三衣戒開緣 含注戒本·三十舍墮法:「不犯者,僧聽;及滿六年;減六年舍故更作新;若得已成者,若無...亦名:突入王宮戒緣起 含注戒本·九十單提法:「佛在舍衛,末利夫人供佛奉信,勸王信樂,聽諸比丘入宮無障。迦留陀...【十六種觸】 p0116 瑜伽五十三卷十八頁云:生者:謂一切受,十六觸所生。何等十六?謂眼觸、耳觸、鼻觸、舌觸、身...(雜語)淨土之行者,於信之一念,便同彌勒菩薩到阿惟越致之位也。教行信證信卷末曰:王日休云:不退轉者,梵語謂之...宋代天台宗之山家、山外二派所持異議之一。宋時,天台家對一念心之真妄問題,產生論爭,山家派主張妄心觀,山外派則...(術語)顯體為名,詮義為句。如諸行二字,名也,而諸行無常四字則句也。以是詮諸行為無常之義理故也。唯識論曰:名...(術語)欲界三欲,又五欲之一。謂凡夫不精進,怠惰放縱,唯耽睡眠,溺於樂著也。...梵語 asta vibhaktayah,巴利語 attha vibhattī。乃指梵語中名詞、代名詞與形容詞語尾之八種變化。又作八轉、八聲...【擇滅無為】 唯識宗所立的六種無為之一。擇為揀擇,是能擇之智;滅謂滅除,是所滅的根、隨煩惱。謂由無漏智,揀擇...禪林喪葬儀式。入骨於塔時,由寢堂起骨向塔所,於途中回轉其位置,使之向裡,並以茶湯供養亡者,此儀式稱為轉骨佛事...如是我聞。一時,薄伽(qi)梵(fn)游化諸國,至廣嚴城,住樂(yu)音樹下,與大苾(b)芻(ch)眾,八千人俱。菩薩摩訶(hē)...(可治癌症跟痔瘡、青春痘等等) 佛說療痔病咒: 怛(dan)侄(zhi)他(ta) 頞(e)蘭(lan)帝(di) 頞(e)藍(lan)謎(mi) 室(shi...龍舒淨土文序 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然世之所謂修淨土者。不可以不信也。淨土乃西方極樂世界。...【欲生彼國者,當修三福: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
石屋禪師外出,碰到一位陌生人,暢談之下,不覺天色已晚,兩人因此投宿旅店。半夜,石屋禪師聽到房內有聲音,就問:...
(1)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念佛的宗旨,是生真信(即信),發切願(即願),專持佛號(即行。信願行三,為念佛宗旨)...
這個聲聞法這一塊我們講過,我們只用聲聞的一部分的概念,我們不完全在聲聞法當中,我們是選擇我們需要的部分。從淨...經常生氣是百病之源。從中醫角度來看,生氣至少有以下9大害處: 1、傷腦。氣憤之極,可使大腦思維突破常規活動,往...
魔障與業障,如何分辨呢? 第一、如果某些異常狀況忽然而來,又忽然而去;說不出究竟什麼原因,即使能真正說出原因...財法二施:財布施和法布施。財布施隨緣量力,遇到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幫一把。作過之後即放下,不留在心裡、不掛在口上...
當新的一天開始的時候,我們心裡應該充滿喜悅。 盡管昨天有一些不順心的人與事,比如說:別人罵我、打我,或給我制...
善知世間
【法相辭典】
【善知世間】 p1142
上篇:善解脫 | 下篇:善能誎舉 |
(術語)佛菩薩應機緣而現種種之身也。如觀音之三十三身是。...
但中
減六年臥具戒開緣
入王宮門戒緣起
十六種觸
便同彌勒
心具三千色具三千
名句
睡眠欲
八轉聲
擇滅無為
轉骨
【大藏經】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大藏經】佛說療痔病咒
【大藏經】龍舒增廣淨土文
為什麼要修淨業三福

只偷一次

【推薦】念佛用功最妙的方法

收攝六根,調伏愛取
生氣對身體的9大害處

業障和魔障有何區別
若印經造像留下名字,功德變少甚至折損福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