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論三卷八頁云:此中無分別智、離五種相以為自性。一、離無作意故。二、離過有尋有伺地故。三、離想受滅寂靜故。四、離色自性故。五、離於真義、異計度故。離此五相,應知是名無分別智。世親釋八卷十二頁云:且應先說無分別智所有自性。此中體相、說名自性。謂諸菩薩無分別智、離五種相以為自性。離五相者:若無作意、是無分別智;睡醉悶等、應成無分別智。若過有尋有伺地、是無分別智;第二靜慮已上諸地,應成無分別智。若如是者:世間應得無分別智。若想受滅等位中、心心法不得、是無分別智;滅定等位、無有心故;智應不成。若如色自性,是無分別智;如彼諸色頑鈍無思,此智應成頑鈍無思。復有餘義。若如色性;智不應成。若於真義異計度轉;無分別智、應有分別。謂分別言:此是真義。若智遠離如是五相,於真義轉。於真義中,不異計度;此是真義。無分別智、有如是相。緣真義時,譬如眼識、不異計度,此是其義。無性釋八卷十頁云:依智自性,說離五相。由遮詮門,說智體相。以表詮門、不可說故。遣分別門,無分別智,其相可了。若異此智;應有分別。何等分別?謂後廣說無作意等。若無作意、是無分別智;熟眠醉等、無所作意。應成無分別智。然不應許。由離功用,應得無顛倒故。若過尋伺地,是無分別智;第二靜慮已上諸地、一切異生及聲聞等、應成無分別智。然彼無有無分別智。若想受滅,是無分別智;此智體相,難可成立。無想等中,離心無有諸心法故。由意識滅,說彼無心。如前已說。若如其色、是無分別智;應不得成無分別智。譬如大種所造色故。若於真義異相計度,是無分別智;此智不成無分別性。以於真義異相計度,言此是真;是無分別、有分別故。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又作四教授。為瑜伽師地論卷二十七所舉師者教授弟子之四種方法,即:(一)無倒教授,謂無顛倒宣說法義,使弟子受持讀...(故事)三國佛教略史曰:世尊滅後一千五百零一年(西洋紀元後五百五十二年),日本欽明帝十三年冬十月百濟國聖明王...系如來應機說法方式之一。將範圍廣泛之事,用簡略要語作總括之說明,稱為廣中說略。反之,將簡略之事,以範圍廣泛之...(植物)又作薝葡,香樹名。維摩經觀眾生品曰:如人入瞻匐林,唯嗅瞻匐,不嗅餘香。如是若入此室,但聞佛功德之香,...(術語)去一切之情量計較而一千差萬別之事物也。打字無別意,不依何事而為其事曰打。字彙曰:俗用打字義甚多,如打...(一)為佛之異稱。心體無污染稱為淨,對境不迷稱為覺。佛,梵名 Buddha,意譯為覺;佛之體清淨本然,故一般以淨覺為...(故事)優婆鞠多之故事。付法傳三謂爾時有一比丘尼,年百二十,曾見如來,優婆鞠多,知彼見佛,欲至其所,尋遣使者...又名八法,即利、衰、毀、譽、稱、譏、苦、樂。利是令人得意的事,衰是令人失意的事,毀是背後被人譭謗,譽是背後被...天文占星之法。密教胎藏界曼荼羅外金剛部院列其名目及形像,與宿曜經中之名大同小異。為月天之眷屬,即太陽分有獅子...【八勝處】 p0071 顯揚四卷三頁云:勝處者:謂八勝處。廣說如經。一、內有色想,外諸色觀少若好若惡若劣若勝;於彼...(經名)一卷,趙宋天息災譯。佛在靈山,以觀自在菩薩之請,說小字之般若真言。又說勝妙般若真言。...百喻經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蕭齊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譯 愚人食鹽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頭喻 婦詐語稱死喻 渴見...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序 朝議大夫直龍圖閣權江淮荊淛等路制置鹽礬兼發運副使上護軍賜紫金魚袋蔣之奇撰 之奇嘗苦《楞伽經...菩薩行五十緣身經 西晉月氏三藏竺法護譯 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時與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我們大家對於我們的修行,念佛,或你專持一行,或是誦經,誦《金剛經》,天天不斷,永遠如是,這叫功力。你乃至於誦...既然如此簡單明瞭,佛何不直接就告訴人們念佛求生就行了,何必開那麼多法座,講那麼多經,特別是那麼多聖道門的修行...釋迦牟尼佛過去生中,曾於娑婆世界作大國王,名為毗楞竭梨,統領諸土、百官及人民。毗楞竭梨國王為人慈悲,對待臣民...【經文】 上品中生者,不必受持讀誦方等經典。善解義趣①,於第一義②,心不驚動,深信因果,不謗大乘。以此功德,...念佛治癒肺結核 古往今來,淨業行人在念佛的實踐中,治病的例子太多太多了。在十天百萬佛號閉關中,有很多居士,包...科學界現已形成共識:全球暖化有可能毀滅人類,而人類拯救地球的時間已經不多。進一步的科學研究表明,人類肉食是全...一、念佛是中國佛教共同特色 大乘佛教,不論顯密,幾乎都在闡揚阿彌陀佛的淨土法門。密教自有其修持的儀軌之外,顯...馬祖道一禪師有一次在打坐時,忍不住朝佛像身上唾了一口痰,侍者見了都不以為然,急忙問道:「老師!你為什麼要把痰...
無分別智離五種相
【法相辭典】
【無分別智離五種相】 p1091
上篇:無常苦及無常故苦 | 下篇:勝 |
【卑摩羅叉】 此雲無垢眼,罽賓國人。澄靜有志,履道苦節,世號青目律師。羅什師事,改譯什公十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