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六十八卷六頁云:復次欲界中諂,有八種行,及七種事。云何八行?一、迷惑諂行,二、覆藏諂行,三、顯示諂行,四、結構諂行,五、恭敬諂行,六、謀計諂行,七、推注諂行,八、現悲諂行。云何七事。一、言說事,二、詰問事,三、違諍事,四、現親友事,五、現委信事,六、所作假託事,七、艱辛事。由初事故,其諂曲者,與諸世間,隨起言說;於非義中,示現為義;以相迷惑。或於義中,示現非義。如於義非義,於有非有,當知亦爾。又於現行諂曲所起諸惡行中,若他詰問;諂者則便覆藏實罪,顯不實德。又諍論者,將欲推其功德過失;爾時諂者,則便結構諸惡朋黨。又諂曲者,見諍論人,有力暴惡,心生怖懼;即以卑下身語二業,隨順恭敬,現親友相。又諂曲者,若見軟直,可規其利;內與不可委信者等,而外現已,極可委信。謂行住中,虛詐積集清善之相。又諂曲者,於諸親善得意友朋,未來廣大所作事中,先詐為伴;後所作事現在前時,矯現種種方便推注。謂為遮防自劬勞故。又諂曲者,隨遭一種苦惱事已;於彼怨對所遭苦事,實無如是重懮重苦,然自顯示有重懮苦。謂深嘆恨愁懮苦惱,乃至悶絕。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梵名 Pācarātra Sajhitā。印度毗濕奴教潘迦拉朵拉派聖典群之總稱。詳細規定教義、實修、禮拜形式等,西元八世紀...一名 二色 今辨法界初門。先從名色而始者。至論諸法本原清淨。絕名離相。尚非是一。何曾有二。不二而辨其二者。以...福建人。曾於馬來西亞創建彌陀寺。其後任新加坡龍山寺住持、新加坡佛教會副主席等職。 p5994...(術語)佛德無量,故云真無量。是通諸佛而言,若約於彌陀佛而言,則光明無量壽命無量,謂之真無量。真者謂其德不虛...於小乘有部,得具足戒之緣有十種。即:(一)自然得,自然發得具足戒之意。指佛與緣覺發盡智時,無師自然得具足戒,不...東晉畫家及雕塑家。譙國銍縣(安徽亳縣)人,字安道。秉性高潔,博學多才,常以琴書自娛。擅畫人物、山水、走獸、宗...凡四卷。唐代窺基撰。略稱成唯識論樞要、唯識論樞要、唯識樞要。或單稱樞要。收於大正藏第四十三冊。系唯識三種註疏...(術語)苦有二種:一身苦,二心苦。諸聖人以智慧力故,無憂愁嫉妒瞋恚等心苦。已受先世業因緣之四大造身故,有老病...亦名:毗尼四義 行事鈔·標宗顯德篇:「薩婆多雲,毗尼有四義,餘經所無:一、戒是佛法平地,萬善由之生長;二、一...諸佛之意。有關之用語極多,例如佛佛祖祖,即指過現未之十方諸佛及歷來諸祖;佛佛大道,指諸佛諸祖之德業行履;佛佛...子題:見有臨終勸念佛及示尊像令瞻敬 行事鈔·瞻病送終篇:「應以經卷手執,示其名號;又將佛像,對眼觀矚;恆與善...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佉羅帝耶山諸牟尼仙所依住處。與大苾芻眾俱,謂過數量...大乘起信論序 揚州僧智愷作 夫起信論者,乃是至極大乘甚深秘典,開示如理緣起之義。其旨淵弘寂而無相,其用廣大寬廓...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漢傳版): 那(na)莫(mo)悉(xi)怛(da)哩(li)野(ye)地(di)尾(wei)迦(jia)南(nan) ...
《六即佛頌》的作者是宋法雲大師(10861158),字天瑞,號無機子,原籍長州(浙江長興縣),俗姓戈。師對內外典籍無...問: 如何講法、問難不離空義? 惟賢長老答: 這個你就不要著相,要因機施教,在名句上不要執著,那就是辯才,因機...
出家中就有三種分別,一種是出世俗的家,我們現在的辭親割愛,落髮入了空門,這就是出的世俗家。可我們還是在家中,...
《維摩經》上面所說的,若菩薩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這其實也很符合因果規律,你現在的心清淨,...老鷹叼走了一隻綿羊。一隻烏鴉見到了立刻想學它。 烏鴉盡管身單力薄,嘴卻特別饞。它在羊群上空盤旋,盯上了羊群中...
有的人念佛數目念很多,但是並沒有得到信心和歡喜,為什麼呢?因為他沒有把眼光注意在佛,都是放在自己的妄想上面,...
問: 請問如何正確對待生活、修行中的善緣、違緣? 答: 從空性的角度來講,生活、修行中的外緣並無善惡、違順、染...
我們前面講義大科,講到五戒的法門。受持五戒,它有兩層意思: 第一個,如果你修聖道門,從聖道門的角度, 我們受持...
諂有八種行七種事
【法相辭典】
【諂有八種行七種事】 p1342
上篇:影像安住心 | 下篇:澀滑等觸皆是假有 |
(術語)佛於般若時,加被於須菩提等小乘之比丘使對大乘之菩薩說般若之大乘,謂為轉教。轉教之意,於小乘之比丘附與...
潘迦拉朵拉集
名色
廣洽
真無量
十種得戒緣
戴逵
成唯識論掌中樞要
身苦
毗尼有四義餘經所無
佛佛
瞻病須示經像令瞻敬
【大藏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大藏經】大乘起信論
【大藏經】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

天台六即佛義
如何講法問難不離空義

出家後的四種修行法

唯一要擔心的就是我們心是否清淨
模仿老鷹的烏鴉

【推薦】念佛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如何對待生活修行中的善緣違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