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毗婆沙論一百九十卷二頁云:受樂有味受,苦有味受,不苦不樂有味受,及苦無味受時,如實知;此一智。謂世俗。以一切有味受,及苦無味受,皆有漏故;起世俗智,即如實知。受樂無味受,不苦不樂無味受時,如實知;此四智。謂法類世俗道。此二無味受,通有漏無漏故;以四智知。廣釋如上。此中味者:是愛味著性故。若受,與彼為安足處;名有味受。有說:味名一切煩惱。取著性故。若受,與彼為安足處;名有味受。若受,不與愛,或一切煩惱,為安足處;名無味受。問:若爾者:則一切苦受,皆名有味。皆能與愛或一切煩惱為安足處故。又如品類足說:云何有味法?謂有漏法。云何無味法?謂無漏法。何故此中說有苦無味受耶?答:苦受,雖有漏;而有少無味依性。依彼故說苦無味依受。謂彼,有與煩惱相違,及與煩惱不相雜性。有餘師說:苦受,雖皆是有漏;而有能引發隨順勝義無味無漏受者。依彼故說苦無味受。以能暫時伏諸味故。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雜語)最要之義。文句記三中曰:一經之骨目。...【有漏】 p0537 瑜伽五十六卷四頁云:問:何義,幾蘊,是有漏?答:粗重所隨,非彼對治,煩惱所生義。一切一分...(術語)於身口意之三處在置吽字,觀吽字變為五股金剛杵之觀法也。於行法之初修之,滅吾身口意之罪障,使成金剛不壞...(術語)謂三界九地八十一品修惑之一品徐徐而斷也。對於頓斷而言。...全一卷。又作堅意經、堅心經、堅經。東漢安世高譯於建和二年至建寧三年(148~170)。收於大正藏第十七冊。內容記述...(術語)不思議變易生死之身也。...為「定善」之對稱。指散亂心所修之善業。諸師對於觀無量壽經所說之三福、十六觀,配於定散二善有各種異說。淨影寺慧...比丘可食而不犯戒之肉。反之則為不淨肉。淨肉有三種:(一)見,謂不見為我故殺之肉。(二)聞,謂從可信之人聞非為我故...(術語)又曰清淨法界,真如也。真如之體離一切垢染故曰淨,為一切世間出世間功德之所依,故曰法界。佛地論三曰:淨...(989~1060)宋代僧。永嘉樂清(浙江樂清)人,俗姓陳。及長,入京師之景德寺為童行。天聖年中,試經得度。初參金...梵語 anitya,或 anityatā,巴利語 anicca。音譯阿你怛也。為「常住」之對稱。即謂一切有為法生滅遷流而不常住。一...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 後漢安息國三藏安世高譯 佛在舍衛國祇洹阿難邠坻阿藍。時佛傷哀諸所有生死之類故,結出讖微,分...卷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室羅筏城祇桓精舍,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無漏大阿羅漢,佛子住持,善超諸有,能...思惟畧要法 姚秦三藏羅什法師譯 形疾有三:風、寒、熱病,為患輕微。心有三病,患禍深重,動有劫數受諸苦惱,唯佛良...問: 通俗說下佛教說的貪瞋癡到底是啥? 界詮法師答: 貪,貪什麼東西呢?貪世間的種種種種都叫做貪,你貪好吃的,...《大寶積經》云:菩薩應舍憒鬧樂於寂靜,舍諸世話觀於實義,舍於眾務及諸戲論,修出世道慈念眾生。 佛言:彌勒,初...如來苦口婆心勸導眾生,勸諫我們老實念佛,修淨土法門,帶業往生,別再想這個想那個,一心念佛就行了。 帶業往生,...一切依發心而定 懂得如何過日子極為重要。我們必需知道什麼是修行,什麼不是修行;或者什麼是佛法,什麼不是佛法。...感情問題,從佛法立場來看,勢必從生命現象的角度分析;因為感情,就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譬如中國人講的五倫,就是...除了外在有相的布施以外,奉獻自己的能力或勞力幫助他人,也是一種布施。比如從事慈善事業,擔任社會義工,利用一點...《周易》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你是什麼分什麼社會角色、家庭角色,你就要做相應的道德行為,...就是嫉妒障礙!看人家做好事總是眼紅、心裡不是滋味,不但不隨喜讚歎還潑冷水。有此小心眼,一切善功德皆不能成就,...
樂有味受等
【法相辭典】
【樂有味受等】 p1311
上篇:樂安樂 | 下篇:增語觸 |
亦名:衣補治浣染法、袈裟補治浣染法 子題:衣和合淨、衣服恆須淨潔如法不爾則人非人訶、三衣不說淨提、三衣不點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