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十卷七頁云:問:如經中說:六界為緣,得入母胎;何故此中唯說識界?答:若有識界,決定於母胎中精血大種腹穴無闕故。又識界勝故。又依一切生、一切有、生時,而說故。
佛弟子文庫 > 法相辭典 > 正文
【唯感身受業】 p1008 俱舍論十五卷十九頁云:諸不善業能感受者,應知但感身受;非心。以不善因,苦受為果。心俱苦...(界名)Aṭaṭa,寒地獄名。智度論十六曰:呵婆婆,呵羅羅,睺睺。此三地獄,寒風噤顫,口不能開,因其呼聲,而以...(術語)合內外四供與四攝菩薩而稱為十二供養。此名目出守護經九。又以四攝為供養尊,其說見本說略出經及出生義。...(傳說)彌勒菩薩等率阿難於鐵圍山結集大乘經。...(經名)在法華經二十八品中第四經之第二。信者聞人言而不疑也,解者悟解於自心內也。此一品為譬喻品中第二之領解段...於問答論題時,最初所問之題,即稱為本算;二問以下者,則稱末算。 p1974...(雜名)虹之異名。往生要集中本曰:雙眉皎淨似天帝弓。玄應音義二十一曰:天弓亦言帝弓,即天虹也。...指雜糅野菜之粥。因野菜之莖蔓牽連,狀如瓔珞,故稱瓔珞粥。 p6856...無量光,梵名 Amrta-prabha,音譯為阿弭多缽羅婆野。又作甘露光菩薩。賢劫十六尊之一。為密教金剛界曼荼羅三昧耶、...法性,指諸法之真實體性,為真如之異稱。法性清淨,離一切煩惱垢染,故稱無漏法性。大乘大義章卷上(大四五·一二七...比量者,謂現餘信解,此云何?謂除現量所得餘不現事決定俱轉,先見成就今現見彼一分時,於所餘分正信解生,謂彼於此...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大唐三藏法師玄奘奉 詔譯 如是我聞: 一時,薄伽梵在室羅筏住誓多林給孤獨園,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永嘉證道歌 唐慎水沙門玄覺撰 君不見。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覺了...阿閦佛國經卷上 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 發意受慧品第一 聞如是: 一時佛在羅閱祇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比丘千二...
為人子女時做到五不怨,為人父母時做到七不責,請您試著放平心態,或許生活就會更陽光! 《愛父母的五不怨》 1、不...假如面前有兩張相片,一張是少女照,風姿綽約、美艷驚人;一張是老婦照,溝壑縱橫、滄桑畢現,請問哪張好?也許你多...
業果的輕重有三段:第一個,約心;第二個,約境;第三個,約相續。 我們講到第二個,約外在的環境來說明業果的輕重...有一天,神創造了一頭牛。 神對牛說:你要整天在田裡替農夫耕田,供應牛奶給人類飲用。你要工作直至日落,而你只能...
佛講了四種造業或犯戒的原因: 一個是不明理,然後犯戒; 二是雖然明理,但是還沒有真正深信,所以犯錯; 三是雖然...古人說:世上好話佛說盡,天下名山僧佔多。中土佛教一直以來,就與名山勝景聯繫在一起,人們往往把綠蔭環繞、清淨莊...有的時候,別人對我們莫名其妙地熱情,有的時候又無端地冷漠;有的時候,我們與別人打招呼,而對方卻視而不見;有時...問: 師父,上香是不是越多越靈,紅色和黃色上哪種會好一點? 宏海法師答: 這個問題,是幾乎所有剛剛進入佛門的人...
識入母胎
【法相辭典】
【識入母胎】 p1434
上篇:識界 | 下篇:識緣名色與名色緣識差別 |
(雜語)又名肩下,下肩。即接肩而著於下位之稱。...
唯感身受業
呵羅羅
十二供養
鐵圍結集
信解品
本算
天帝弓
瓔珞粥
無量光菩薩
無漏法性
比量
【大藏經】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大藏經】永嘉證道歌
【大藏經】阿閦佛國經

兒女「五不怨」與父母「七不責」
禪的態度

淨土宗的懺悔和積集資糧,是為了臨終時用的
寓言故事:人的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