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真實修行、不實修行。據涅槃經卷二載,依佛所說,能知涅槃、佛性等相而修諸行,稱為真實修行;反之,不知涅槃、佛性等相而修諸行,稱為不實修行。 p230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受取蘊】 p0726 大毗婆沙論七十五卷三頁云:問:受取蘊云何?答:若受、有漏有取;彼受在過去未來現在,或起...又作得悟。即了見心性,徹悟大道。專心修習佛道,以期達到悟道之妙處,此乃各宗修道之共同究極目的。然悟道一語,多...(雜語)修法之尼僧也。...(雜語)坐禪之行法。禪家之行儀。...laozihuahuzhizheng 中國佛道之爭的一次歷史事件。簡稱化胡之爭。佛教傳入中國之初,一度被視為黃老神仙術的一...(術語)色聲香味觸五欲之一。是為凡情之常欲,故名欲,止觀四下曰:香欲者,即是郁弗,氛氳,蘭馨,麝氣,芬芳酷烈...(一)梵語 mleccha。音譯彌戾車。又作邊夷無所知者、卑賤。指不能見聞佛法之邊隅下賤之種族。(參閱「彌戾車」6417)...(名數)多近善友,多聞法音,多修不淨觀也。又多供養佛,多事善友,多問法要也。或以名天台之三觀等,三多不一種也...(物名)又曰須彌座。謂形象須彌山之中細台座也。上安置本尊。...【苦類智】 八智之一。即觀三界之四諦,所發十六心之一。緣觀色界、無色界之苦諦所得之無漏智;以其類於觀欲界之苦...為「增語觸」之對稱。於六觸之中,與前五識相應的觸之心所,如眼觸、耳觸等五觸,稱為有對觸;而與第六意識相應之意...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唐大薦福寺翻經沙門法藏述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然用就體分,...妙法蓮華經弘傳序(唐終南山釋道宣述) 妙法蓮華經者,統諸佛降靈之本致也。蘊結大夏,出彼千齡。東傳震旦,三百餘載...正法念處經敘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萬殊,名蓋眾名之假,生非有生之實。然則修促共盡,小大同期,而金字絲編、緗...
有些人學佛法以後就有一個疑問,就說:哎呀,我也覺得很累,我確實不想每一天都絞盡腦汁,筋疲力盡,為了追逐財富而...有一位長者,想發心興建一座佛寺,供佛安僧。他把建寺的材料都籌備齊全,僅缺柱下的一塊地基石而已! 鄰居住有一位...
阿難,彼佛國土諸往生者,具足如是清淨色身、諸妙音聲、神通功德。所處宮殿、衣服、飲食、眾妙華香、莊嚴之具,猶第...
從小父母就教導我要愛護花草、愛護小動物,用父母的語言來說,動物是人類的朋友,不應該去故意傷害它們;父母還用方...問: 一些講法者在講法的時候,特別強調怨親債主的問題,認為如果沒有解決好與怨親債主的關係,那麼在臨終的時候就...問: 法師您好!弟子修行淨土法門並且吃長素。一個朋友想找我合作,拍攝中餐廳的菜譜。請問這會不會涉及間接性殺生...當我說我是佛教徒時 並不是在宣稱:我比你更有智慧 而是在低聲說:我有太多無明煩惱要去除 所以我選擇學佛 當我說我...
若先受盡不善業果而修善者,與上相違,當知如是補特伽羅,從暗趣明。此中差別者,將命終時,猶如夢中,見無量種非變...
二種修行
【佛光大辭典】
上篇:二種迥向 | 下篇:二種差別 |
【有間同行相應】 p0552 雜集論五卷十七頁云:又有有間同行相應。謂無心定所間。...
受取蘊
悟道
法尼
禪行
老子化胡之爭
香欲
邊地
三多
須彌壇
苦類智
有對觸
【大藏經】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大藏經】妙法蓮華經
【大藏經】正法念處經

怎樣才能既快樂又成功
施石生天

《無量壽經》之衣食自然

保護生命不殺生
大安法師:念佛人臨終時冤親債主會不會來障礙
拍攝葷腥菜譜會涉及到間接殺生嗎
當我說我是佛教徒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