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本末」之對稱。法藏於華嚴五教章中,以融本末解釋同教一乘之名義,而以分諸乘彰顯同教一乘之法體。所謂同教之名義,係以一乘為本,三乘為末,合同融和三一本末,故釋其名義為融本末。然同教一乘之法體,乃方便引接分為二乘、三乘乃至無量乘之諸乘,或將一乘分為二乘、三乘乃至無量乘而誘引之者,故所分諸乘即為同教一乘之法體。
同書又將分諸乘分別為一乘、二乘、三乘、四乘、五乘、無量乘等六重。第一重之一乘有七義,即:(一)約法相交參,(二)約攝方便,(三)約所流辨,(四)約殊勝門,(五)約教事深細,(六)約八義意趣,(七)約十義方便。此六重七義之分別,即祖述華嚴孔目章之所流、所目、攝方便等三義。其中,第一重之七義一乘依所流、攝方便二義,第二重以下之二乘乃至無量乘等五重則依所目一義。所流者,謂三乘之法門由一乘海流出。攝方便者,謂三乘法門乃入一乘之方便。即指三乘之法門為一乘之所流,總為一乘之方便,故稱之為同教一乘,此為七義一乘之大要。所目者,謂就三乘等之法,非以所流、攝方便等義為一乘,而以三乘等之當體本來即一乘。[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卷一] p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