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北涼曇無讖所譯之金光明經,因有四卷,故稱四卷經。金光明最勝王經十卷則系此經之新譯。 p1704
佛弟子文庫 > 佛光大辭典 > 正文
(術語)得阿羅漢極速者,經三生:第一生植順解脫分之善,第二生植順抉擇分,第三生入於見道。乃至得阿羅漢果。無更...密教金剛界三十七尊加賢劫千佛中之十六菩薩。金剛界三十七尊指五佛、四波羅蜜菩薩、十六大菩薩、八供養菩薩及四攝菩...為心、心所之異稱。以心王、心所皆具有行相,故稱有行相。行相,謂心、心所法向於色境或聲境等,則色、聲之影像浮現...身與心,為有情的正報,在五蘊之中,色蘊是身,受相行識四蘊是心。...(名數)一是有,二是無,三亦有亦無,四非有非無,五非非有非非無也。此中前四句就所緣之境,後一句就能緣之觀。依...(術語)華為空中之花,翳為視物不能明之目,依翳目而見空華,空華必由翳目。圓覺經曰:譬如幻翳,妄見空華,(中略...(雜名)用此藥,則能隱身,不觸他人之目雲。為印度之仙法,謂之隱形藥。龍樹菩薩傳曰:四人相親,莫逆於心,俱至術...(術語)禪之悟道也。空之又空,第一義空也,與小乘之偏真但空相去天壤也。六祖壇經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福水】 p1282 西域記四卷十一頁云:窣祿勤那國大城東南、閻牟那河西大伽藍東門外、有窣堵波。無懮王子之所建也。...【觸】 p1448 顯揚一卷三頁云:觸者:謂三事和合,分別為體,受依為業。如經說:有六觸身。又說:眼色為緣,能起眼...佛性佛者覺悟也,一切眾生,皆有覺悟之性,名為佛性。性者不改之義也,通因果而不改自體是雲性。 二佛性 一...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唐大薦福寺翻經沙門法藏述 夫滿教難思,窺一塵而頓現;圓宗叵測,覩纖毫以齊彰。然用就體分,...妙法蓮華經弘傳序(唐終南山釋道宣述) 妙法蓮華經者,統諸佛降靈之本致也。蘊結大夏,出彼千齡。東傳震旦,三百餘載...正法念處經敘 夫域中之名四等,道之所生萬殊,名蓋眾名之假,生非有生之實。然則修促共盡,小大同期,而金字絲編、緗...
離婆多,此雲星宿。父母禱星而生,遂以為名。《彌陀略解圓中鈔》 離婆多,在佛弟子當中的德行特點是無倒亂第一禪定...
五濁惡世,非念佛必不可度。這個判言來自蕅益大師。《阿彌陀經》中,十方諸佛出廣長舌相讚歎釋迦牟尼佛二難,釋迦牟...
一切都是唯識所現,唯識無盡,但人生是苦不堪言,很多痛苦不幸之事,我們不想讓它發生,但它還是發生了。如何面對無...
我們為什麼要皈依?佛,他完全覺悟了,他能覺悟我們,所以,我們才皈依他。換句話說,他解決了煩惱,我們今天來求他...
我們所用的任何方法,無非使我們本具的心性凸顯出來,本能的自性發揮作用。學習佛法,認知佛法到依法修行,我們用種...一粒沙子嵌入了蚌的體內,蚌無法將其排除體外,就分泌出一種半透明的物質用以療傷。經過很長時間,那粒沙子被層層包...
來書云:《壇經》說東方人造罪求生西方等語,與蓮宗有無衝突一節,如今不說衝突與不衝突,試問自己疑他做甚麼?若疑...
昔日,佛在毗耶離城庵羅樹園說法,長者子寶積與五百長者子一同前往敬謁佛。寶積請佛為說諸菩薩淨土之行,佛開示道:...
四卷經
【佛光大辭典】
上篇:四具足 | 下篇:四味 |
【幻日王】 p0387 西域記四卷二頁云:摩揭陀國婆羅阿迭多王,(唐曰幻日)崇敬佛法,愛育黎元。以大族王,淫刑虐政...
聲聞乘三生
五十三尊
有行相
身心
五邊
華翳
翳身藥
本來無一物
福水
觸
佛性(二)
【大藏經】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大藏經】妙法蓮華經
【大藏經】正法念處經

知身是幻--離婆多尊者的證道因緣

五濁惡世,非念佛必不可度

不能改變今生,但你可以改變念頭

皈依三寶讓我們找到吉祥幸福的人生

修行務必去除執著
懂得因禍得福

壇經與淨土宗有無衝突?
